3月1日,《中原时报》从全联环境做事业商会获悉,由环境商会起草的《关于改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提案》(下称《提案》)已提交全国工商联,将作为工商联团体提案利用。
提案指出,我国电器电子产品生产量、保有量大,集中进入淘汰期导致电子垃圾数量激增。估量2023年超过两亿台家电报废,历年累计废弃品急剧增长。而废弃电器电子含有毒有害物质,野蛮拆解和掩埋点火对环境和人类康健产生严重危害。
2009年,国家出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明确了目录制度、多渠道回收和集中处理制度、资格容许制度及处理基金等。国家设立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用于补贴回收处理电器电子产品。2012-2022年十年间,已累计发放补贴近268亿元,规范回收处理量大幅增长。截至2022年底,拆解企业已累计处理7.7亿台废电器,2012-2021年电子废物处理企业年实际处理量从1010万台增至8785万台。

不过,当前这一行业也存在一些问题,紧张是基金资金来源不敷,补贴发放韶光过于延迟滞后,企业需流动资金填补电子废物采购用度缺口,而补贴的动态调度也影响了回收-拆解-再利用家当链高下游企业的利润分配。此外,造孽拆解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铜、铝等售价提高,很多回收商开始自行拆解,产生的废油、废铅酸蓄电池、废催化剂、废制冷剂等危废污染突出。例如,废家电有含铅玻璃、阻燃剂、PCB等毒害物质,小作坊不配备专业设备,造成水、大气和土壤污染。
鉴于2023年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已经停征,当前衔接政策尚未出台,部分拆解利用企业歇工,待政策明朗后再开展经营生产。对此《提案》建议改革基金制度,增加资金来源,发改委探索试行针对大宗电子产品的消费者押金退款政策,进一步延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任务,并优化资金构造,提高征收标准,增加补贴支付频次;完善动态补贴机制,基金补贴标准应以报废家电所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处置本钱为依据,财政部综合考虑回收、拆解和再利用企业之间的竞争等成分,理顺市场经济下价格的传导机制亲睦处平衡;此外,要严厉打击私拆等无资质企业拆解行为,完善经济惩罚方法。生态环境部应严格司法,提升废旧电器电子无害化处理水平,降落环境污染风险隐患。
编辑:徐芸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