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
日本将加入对中国芯片技能的封锁!
一周前的2月23日,共同社的一篇宣布传到海内,网上有人如此惊呼。宣布说,加入《瓦森纳协定》的日美等42国,已动手扩大半导体技能干系的出口牵制,目标被指针对中国。
不少媒体立即遐想起华尔街日报的另一爆料:美商务部正研究新举措,进一步割断中国得到芯片技能的路子。两个关联,“美正主导升级对华技能围堵”。

但“警觉”的网友说,这个结论没GET到共同社宣布中最值得关怀的点。美国封锁早已不算新闻,这次的关键在于:
日本。
去年7月开始,日本对韩禁售三种半导体材料,只几个月韶光,就重创韩国电子帝国。
1
共同社的宣布,努力强调这是《瓦森纳协定》成员国的一次“集体行动”:
为了防备转为军事用场或用于网络攻击,42国决定扩大出口牵制。新追加的限定工具,包括潜在军用级的半导体基板制造技能和网络软件。
虽然没有明说针对中国,但出口限定肯定是对非成员国。美日等国险些都加入了协定,中国、伊朗和朝鲜等未在个中。
紧张目标是谁,再明显不过了。
海内媒体大都顺着共同社思路,把“42国加大对中国半导体围堵”放上标题。但也因此淡化了宣布中更紧要的内容:
日本政府操持据此加强干系产品和技能的出口牵制。经济家当省等将敲定细节,完善所需法律。
连一些非专业的网友都嗅到了危急。“如果日本真搞技能封锁,我们就麻烦大了。”就算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韩国半导体家当在日本禁售制裁中元气大伤,历历在目。
理解这个家当的人就更清楚,日本的江湖地位何等举足轻重。
早在1980年代,日本半导体家当就已排上天下首位。国际半导体家当协会统计说,在环球半导体材料市场,北美和欧洲分别霸占15%份额,而日本一国份额就达50%以上。
信越、住友电木、京瓷化学等日企,把控和垄断着多种材料。上风,不是一星半点。
除了材料,核心半导体设备也紧张集中在日欧美韩。
市场份额超过50%的半导体设备种类中,日本就有10种之多。竞争力也可见一斑。
环顾半导体家当的细分领域,日本,是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存在。
难怪微博大V@老曾阿牛闻讯后有些夸年夜地说:
如果日本加入封锁,那么华为为代表的中国芯片家当链将可能迅速倒闭,险些等同宣战。
2
日本会加入封锁吗?历史和现实,都预示着不无可能。
这首先要从冷战期间提及。1949年底,美英法澳等17个发达工业国在巴黎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对苏联阵营履行封锁。武器装备、计策物资和技能三大类被列入禁运清单。
这个组织坚持40多年,随着冷战结束于1994年终结。但它的冷战基因,很快被继续下来。
从1995年的荷兰瓦森纳开始,“巴统”17国再次牵头,商榷成立新的出口牵制机制。次年,《瓦森纳协定》签定。除了武器,它对物资和技能的牵制扩大到军民两用,更加严苛。
前前后后70年,东京和北京一贯被定格在这套国际出口牵制体系的两端:
日本连续成为“巴统”和《瓦森纳协定》创始国,而中国两次被列入牵制国家名单。
规复邦交40多年来,两国经贸互助不断加深,但日本对与中国开展高新技能互助始终谨慎,乃至悲观:
这与以《瓦森纳协定》为代表的意识形态束缚,不无关系。
1980年代的日本,就奠定了半导体家当强国的地位。
那时,它的绝对上风可不但表示在对上游材料、设备和技能的把控,还有下贱的电脑、手机和游戏机等终端产品。
但最近十多年,一个肉眼可见的变革,这天本终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份额都不才降,部分缘故原由就在于中国终端产品崛起的挤压。一些日企随之把精力集中到上游:
下贱既已失落守,高端技能领域的积累不容再失落。
现在,我们海内的芯片设计和代工企业本就不多,日本便是想搞上游互助,空间也不是很大。再加上恪守城池的心态,悲观也就不敷为怪。
3
但态度悲观,乃至已根据《瓦森纳协定》加强出口牵制,就意味着日本决意对华动手了吗?
这背后还有一些小蹊跷值得琢磨。
打开《瓦森纳协定》的官网,首页内容还勾留在去年12月6日。当时,42个成员国代表在奥地利开会。把干系半导体技能列为新追加的出口牵制工具,便是在那次会上得到同等赞许。
但共同社宣布日本政府“操持”履行新的牵制内容,已是今年2月23日:
奥地利会议的将近3个月后。
而且共同社是谁?日本最大的通讯社。这样一家通讯社,却把《瓦森纳协定》的集体意志顶在新闻最前头,而把自己国家履行“国际责任”的内容放到相称低调的位置:
如此长的反射弧和非常规的叙事,都透着某种不宁愿。
还有,“可转为军事用场”这个标准如何界定,也很模糊。
有行业专家说,新追加牵制的半导体基板技能和网络软件,到底军用还是民用,在现实中很难解确区分:
这意味着日本在实操中灵巧空间很大,手高点或手低点都行。
在前些年两国关系低谷时,日本都设法坚持着“政冷经热”,都没对中国搞类似的技能封锁。
现在正值中日关系转圜的关键时候,东京反倒要随着美国走极度了?
刀哥的队友李小飞刀说:请给我一个合理的阐明!
4
北京怀柔的中科院大学雁栖湖校区,2015年开了一座“两弹一星”纪念馆。镇馆之宝中,包括一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手摇式打算机。
当年,“两弹一星”元勋们便是用这种简陋设备,完成了规模繁杂的理论演算事情。
这是遭受“巴统”禁运的时期,中国海内物资匮乏的一个缩影。
便是在那样的困难岁月,新中国依然完成了工业和科技体系的初步培植。即便苏援撤走后,我们在核物理和打算机等高技能领域走了一些弯路,但仍取得不小的成绩。
1990年代后的瓦森纳机制牵制愈甚。虽然各成员国是在志愿根本上履行各自的出口限定,但实际上:
它们环绕主要技能出口的决策,深受美国影响。
最近的例子是在2018年,荷兰光刻机巨子ASML公司得到政府容许,准备以1.5亿美元向我国中芯国际出售一台光刻机。光刻机是半导系统编制造环节的核心设备,ASLM险些垄断着该领域的关键技能:
商业利益客不雅观,它也很想匆匆成这笔交易。
但美国闻讯后百般阻挡。过去两年,美方官员至少四次与荷兰官员会晤,施压封杀这笔买卖。
结果便是,2019年6月30日ASML上一期发卖容许证到期后,荷兰政府至今未予续签。原定卖给中芯国际的设备,至今没能发货。
荷美官方都对缘故原由守口如瓶,但人士说,美方关键一计,便是搬出了《瓦森纳协定》:
荷兰是缔约国之一,光刻机则在协定限定出口的军民两用技能产品之列。
现实已然如此。就算荷兰和日本等国主不雅观上不积极,也会受到用惯长臂统领的美国裹挟拉拢。何况还有类似《瓦森纳协定》这样的所谓国际框架,让美国“光明正大”。
但现时的中国,市场规模、技能创新能力和海内国际环境等条件之有利,都已远非几十年前可比。而毛主席当年“中国人去世都不怕,还怕困难吗?”的底气和豪迈,又从未褪色。
责编: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