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2024年重庆市最美家当工人”颁奖仪式上,何涛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因从小热爱翱翔,他从一名无人机发热友逐渐变为一名“专业选手”,入职电力行业后,将这份爱好与事情深度领悟,在无人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带头攻关,推动线路巡检由人工向“智”能转变。
1982年11月出生的何涛,从小就有个当翱翔员的梦想,上学期间就开始考试测验做飞机模型。2007年,从四川理工学院毕业后,他成为一名电力工人,但关于“翱翔”的梦一贯在贰心中。2010年的一次航模论坛互换中,他对无人机“一见钟情”,成为一名发热友。
一个非专业人士组装无人机,让无人机上天飞行的难度可想而知。但骨子里不服输的精神,让他开始“闯关”模式。

“现在常常会想起当时为了一组参数调试,忙到深夜两三点,在测试无人机时,左手腕主静脉、右手腕肌腱都被螺旋桨砍过。”何涛回顾道,当时的他从零开始学习,调试、起飞、摔机、维修成为常态。
很快,将事情与爱好“合体”的机会来了。
2015年,国网重庆永川供电公司开始考试测验将无人机利用于电力巡检,配备了第一台四旋翼无人机。当时,在机关发展策划部事情的何涛得知后,第一韶光申请去一线班组从事无人机事情,自此,他开始了专职从事电力无人机巡检事情。
2016年,当时的电力巡检用的是第一代清障无人机。“当时能知足基本的清障作业需求,但创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时,何涛听同事提及清理输电线路上空飘物事情难度较大,必须停电操作。
这个问题在他脑中挥之不去,随后几天里,他反复琢磨,想到利用无人机搭载喷火装置对线路上的异物进行带电打消的办法,又自费购买试验所需原材料,花费一个月制作出首台四旋翼喷火清障无人机。
“这台清障无人机确实也大展技艺,当年就打消线路异物20多处,先后带电打消了蜂窝、鹞子、气球等线路异物,肃清了安全隐患。”但追求极致的何涛并不知足,后续在三年韶光里陆续研发出四代产品,他也成了同事们口中有强制症的无人机“大神”。
在他的带动下,如今,他所在的智能巡检班已由2人发展为18人,主导研发的无人机巡检系统在重庆电网33家公司推广运用。他研发轻型无人机紫外检测仪,填补了电网无人机紫外检测运用空缺,永川电网1579公里输电线路、5000公里配电线路、39座变电站的无人机巡视,无人机巡检覆盖率达到91.02%,巡检效率提升了约5倍,年均节省本钱约570万元。
上游新闻 谭旭 拍照 张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