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并不能定义为评测,只能算是对付Switch利用一段韶光后的直接感官体验。电玩巴士会在3月3日网络功能开放后,做出更为详细的评测与功能先容内容。
包装
由于本身体积的关系,Switch的包装盒相对以往产品要小得多,相对应的,整套产品的重量也比较轻。我们体验的这台机器为日版机,包装盒正面除了能干的Switch标识外,展示了家用形态的构成:插装在Joy-Con握把上的Joy-Con手柄,以及接驳底座的Switch本体。包装盒的背面,则是让你直接理解到Switch便携模式的拼接手法。整体设计非常简洁。

包装盒正面
包装盒背面
Switch游戏盒正面
Switch游戏盒背面
Switch游戏卡带和PSV卡带差不多大,但要更厚一些
打开盒盖后,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分层。上层收纳了Switch本体和旁边两支Joy-Con手柄,下层则是线材、底座、Joy-Con支架等。值得一提的是,Switch的整套包装无论是拆箱还是收纳还原,都非常便利。
整套Switch的全部内含物为:
1. Nintendo Switch本体
2. Joy-Con左手柄
3. Joy-Con右手柄
4. Nintendo Switch底座
5. Joy-Con握把
6. 电源
7. Joy-Con手柄腕带(两个)
8. HDMI线
9. 安全须知
Switch包装内是没有额外解释书的,只在包装盒内边上印刷了极简的硬件连接解释。如果对付详细利用办法还有疑问,阁下也供应了二维码,扫描后可以转至任天国官网查看更为细致的解释。
Switch本体
作为最核心的部件,Switch本体从正面看起来便是一整块屏幕,背面印有硕大的LOGO,下方除了标识信息,还有两个扬声器出口。背面右侧是可以打开的支架,当你须要将Switch以“平板模式”立于桌面上时,就可以打开支架作支撑。之前有疑虑:只有半边的支架,能否担保机器在桌面上的平稳。经由实际测试后创造这完备是多余的担心,支架支撑的本体非常稳,不会有侧翻的问题。其余,这个支架后面隐蔽着Switch的microSD卡槽。
本体正面,基本便是屏幕
本体背面,下面信息中也涌现了熟习的“Made in China”
Switch本体顶部的左侧是电源开关和音量调节按钮,右侧是耳机接口与游戏卡带槽。中间是散热口。底部的中心,有一个USB-C接口。
不得不说,Switch所采取的6.2英寸720p屏幕,只有实际体验后才能感想熏染到其强大的表现力。在试玩《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时,Switch屏幕展现出的色彩饱满度与画质风雅度,都要远远超越WiiU PAD的屏幕,可视角度也比较广。作为触摸屏,其触摸相应速率也优于WiiU很多。
加装了手柄的Switch本体,整体重量靠近WiiU PAD(粗略估计,前者略重一点点),但非常有质感。
Joy-Con手柄
作为主要卖点之一,Joy-Con手柄的各种情形玩家们该当已经很熟习了,这里就不用费篇幅再赘述一遍。Joy-Con手柄在插入Switch本体或者Joy-Con握把时,全体过程十分顺滑,在完备接合后,会有一个清脆的“咔嗒”声反馈。若是想将手柄拆卸下来,则须要先按下手柄上方的玄色小圆钮,再将其抽出。比拟安装时的便利,这个拆卸操作就有一点点麻烦了,紧张是由于圆钮太小,所处位置也不利于手指按压,用户可能须要适应一段韶光才能做到装卸自若。其余,装置完毕后的Joy-Con非常稳定,之前网络上流传的某外站“打散”手柄的视频,纯属刻意为之。
Joy-Con右侧正面
顶部还有SL和SR两个分离时候用的按钮
Joy-Con左侧正面
顶部同样有SL和SR
Joy-Con握把正面
Joy-Con握把背面
Joy-Con握把侧面,金属质地
Joy-Con腕带正面
Joy-Con腕带背面
这个按钮便是拆卸用钮
回到操控感本身。Joy-Con无论是接驳在本体还是握把上,拿在手里的觉得都非常舒适(接握把的情形下第一次用,部分人可能会有奇妙的不适应感,但绝对是舒畅的)。相对付WiiU PAD按键偏软的质感,Joy-Con的按键都比较硬,哪一种更好,是仁者见仁的问题。
不过,纵然接上了有赞助功能的腕带部件,以横向状态操作单个Joy-Con,体验就没那么好了,毕竟按键布局摆在那里,手大一些的玩家会非常辛劳。这只能算作是为了知足以最少硬件本钱供应更多人数嬉戏需求,所做出的妥协(不包括《1-2-Switch》这样拆分离柄异质玩法的情形)。
Switch底座
Switch底座出人意料地轻,外表采取了磨砂面处理,后方的盖可以打开,里面是电源接口,USB接口和HDMI接口。其外侧还有两个USB接口。比较Switch风雅的本体与Joy-Con,底座略微透出一种塑料廉价感。由于标配里的手柄握把是没有充电功能的,以是插接底座的本体是大部分人为Joy-Con充电的唯一路子。
底座后方盖子打开才可以接线
我们在试玩《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时,对付便携模式和家用模式的切换功能做了试验。将本体插上连接好显示设备的底座时,大约须要3秒韶光,显示设备上的画面才会涌现。而从底座上拔下本体的险些瞬间,画面就会回到本体屏幕上。总体来说,两种模式的切换都有极高的效率,不会产生冗余的等待韶光。
但是,测试的过程中也创造了问题。《荒野之息》在便携模式中的体验是非常流畅的,帧数表现一贯稳定。而当模式切换为HDMI显示后,在迁徙改变游戏视角,或者场景要素变多的情形下,游戏就会涌现掉帧等不稳定的状况。同样场景下的便携模式就完备没有类似问题。
家用模式画面输出可提升至1080p,但帧数会涌现问题
补一个电源的特写,100-240V宽电压
Switch开机设置
初次打开Switch,会进入系统设定环节。
第一步,设定系统措辞。可选措辞为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荷兰语、葡萄牙语、俄语和日语。暂无中文支持。
第二步,设定区域。可选区域为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
第三步,阅读与确认用户协议。
第四步,设置网络连接。
第五步,设置时区。
第六步,不同连接模式的大略教程。
第七步,设定昵称和用户头像。
系统供应了很多任天国经典人物形象的头像
还可以选择背景色
末了输入昵称就完成了
第八步,确认家长保护功能。
全部设定完毕后,就进入了主UI界面。Switch系统界面最大的特色无疑是简洁明了,纯粹直接。
Switch系统界面简介
中间最能干的部分便是游戏。在未装入任何卡带或下载数字版游戏的情形下,区域会显示空缺,稍显突兀。在装入卡带的险些瞬间,游戏就会涌如今菜单中,选择就可以玩。
刚开始游戏区域是空的
在插入卡带的险些瞬间
就涌现了干系游戏选项
下方的六个快捷按钮是六个主要功能的入口,分别是新闻、eShop、相册、掌握器选项、系统和电源选项。
新闻功能从目前的体验结果来看,会在两个位置涌现,一是新闻界面本身,二是待机规复界面左侧的推举位置。官方直接推送新闻内容至对运用户终真个做法,是现在的主流模式。目前此页面里的内容还都是有关NS根本利用问题的一些教程。
由于网络做事未开放,eShop功能暂时无法体验,我们会在正式发售日解锁后更新干系内容。
相册功能承载了用户通过“截屏”键保存的截图文件。玩家可以在这里查阅所有图片,并进行复制、删除等根本管理操作。提及来,这次Switch的截图功能很是不错,无论是系统菜单还是游戏内,只要按下左手柄最下方的截图键,就能把当前画面急速保存为图片,非常方便。系统还供应了笔墨编辑功能,可以在图片上添加大略的艺术字效果。从菜单选项上看,截图是可以直接上传到社交平台上。至于能否通过USB设备做本地保存,待首日补丁开放下载后我们会进行测试。
可以对自己的截图做大略笔墨添加
只要按下本体左上方电源键,或者长按5秒,在跳出的菜单中选择“就寝模式”,都能让Switch进入待机状态。此状态下,按下HOME键就能唤醒机器,解锁待机的机器须要重复按下同一按键三次才可以,防止了误触唤醒。
待机唤醒后按钮
而在系统设置里,有很多项目供玩家按实际情形进行修正。
各种设置内容,包括Mii形象制作等功能
右类比摇杆还有amiibo读取的NFC功能
末了,还有很多利用到网络的功能,现在由于做事器未开,无法测试。这些内容都会在发售日后快速更新,包括《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等Switch游戏的详细评测,都会为大家逐一呈现。我们还会在3月3日当日派出专人在日本秋叶原直播首创造场,有兴趣的玩家也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