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用于形容收购明德重工的南通象屿,再贴切不过。2014年12月,曾是南通最有名三大造船企业之一的明德重工宣告破产。两年后,厦门象屿株式会社、中海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和南通通宝船舶有限任务公司合伙成立南通象屿海洋装备有限任务公司,并于今年1月20日出资5.76亿元对明德重工进行收购,这片沉寂了两年的船舶工业高地又重新焕发生机。
南通象屿副董事长朱建华说:“贱买贵卖,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在我看来,造船行业具有周期性,2008年金融危急以来,已经历十年的低谷期,现在是冬天的尾声,目前全天下老龄化的船舶已超50%,将来的几年将是拆船厂、造船厂的春天。”
如今的南通象屿,焕然一新的厂区活气盎然。1月进场,南通象屿投入1.4亿元用于设备、技能等多方面的改造升级。目前企业95%的设备已完成修整,入驻首年,年发卖额估量达4亿元。朱建华说:“我们现在正同时生产3条船,个中一艘是南通象屿首次独立建造的6万吨半潜船,还有一艘3.88万吨的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将是天下同类产品中的第二大船舶。”

走进生产区,一艘38500吨的散货船已进入分段组装阶段,当天主机顺利进仓。南通象屿副总经理江创宏先容:“这条散货船于9月8日上船台搭载,操持12月5日下水,并在明年4月30日交船,成为我们公司交付的第一条船。按时交船对付船厂意义重大。”
盘下资源,更要盘活资源。如何规避船舶企业发展过程中每每会碰着的资金“去世穴”?南通象屿给出了自己的办理办法。朱建华说:“南通象屿是三家公司合伙成立,个中总部位于厦门的象屿集团是国有独资企业。强强联手,上风叠加,这便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国有控股,对南通象屿来说,是强大的背景,也是自我加压的动力。规章制度、人才储备、员工配比……南通象屿紧抓管理,科学提档。企业采纳1∶10的员工配比,即10%的员工是本工,90%是外包工,以此减轻用工压力。与此同时,建立专业生产设计团队,专业技能研发人才超180人。
对付未来的方案,南通象屿以“高端、节能”为重点,早已绘制好蓝图。朱建华说:“未来我们将不断提高产品定位,以建造汽车滚装船的履历为根本,逐步向客滚船及豪华游轮业务领域拓展。同时看重节能减排,以建造化学品船的履历为根本,逐步向LPG(液化石油气)船及LNG(液化天然气)船的业务领域拓展。”(樊希萌 马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