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笃鹏“原未手工皮具”坊产品
因爱好手工制作走上创业路
大四小伙还没毕业就月入过万

郭笃鹏从小便是一个“不安分”的孩子,小时候就对手工活很感兴趣。进入温州大学后,他在皮具制作上的爱好引起了他人的把稳。
一次,郭笃鹏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电脑包,独一无二的设计让他的同学面前一亮——“能不能给我也做一个?”这个小小的要求启示了郭笃鹏的想法:既然有这么多人感兴趣,为什么不利用这一技能,让更多的人能够感想熏染得手工皮具的独特质感呢?
据理解,温州大学的每个学生在入学之后都要上创业通识课,同时还有50余门创业选修课供学生参考。在创业课程中,郭笃鹏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创业想法,并得到了老师的大力支持。
在温大完全的创业体系支持下,郭笃鹏的“原未手工皮具”入驻了温州大学创业园。
在温大创意园入驻之后,创意园的资金补贴、将近70平米的免费园地和免水电政策让郭笃鹏面对的本钱压力大大减轻,也让他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皮具制作上。
他的团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各个学院找来了志同道合的互助伙伴,打造了一个设计、生产、营销一应俱全的团队。在温大创业“双导师制”的帮忙下,学院的美术老师也给了他们不少辅导。
“在手工皮具的圈子里,我们最大的上风便是设计的独创性。”郭笃鹏将原创能力放在了竞争力的第一位,他指着事情台上一个半成品的新品马鞍包说,“这样一个背包须要花费掉我们十个小时的制作韶光,而我们花在设计上的韶光可能会更长。”
“未来我们的业务紧张会往两个方向发展。”他说,“一方面是高端定制,发挥设计上风,另一方面会开设皮具创意课程。”在郭笃鹏的“原未手工皮具”事情坊里,开设过一次皮详细验课程,得到了很好的反响。“许多女生来我们店里玩皮具,然后拍照片发朋友圈,这是很能让人产生分享欲的活动,在未来,我们会进一步拓展线下渠道,让更多的人能够体验做一个‘工匠’的乐趣,打造一个手工艺品的体验圈。”
目前,“原未手工皮具”月业务额已经达到了5万元,再过两年,郭笃鹏的企业就完成了孵化期,即将走向社会面对更大的市场。
温大大学生创业项目联合孵化中央
搭建专业学习与创业教诲深度领悟的平台
“3+1”精英班让有创业梦的学生圆梦温大
像郭笃鹏这样的创业者,在温州大学创业园目前还有386名。他们有的开设了自己的影视事情室,有的做起了跨境电商,还有的开拓了自己的APP。温大创业园自2007年景立以来,已经孵化了近120支团队,存活率在80%以上,目前在园创业团队有将近60支,年总收入打破5000万。
据理解,在专业教诲方面,温州大学建立了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跨行业交叉培养创业人才的新机制,设立汽车做事工程、鞋靴设计、服装设计、经济、法学等专业教诲与创业教诲领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此外,温州大学还在全国首开专业教诲与创业教诲深度领悟的“3+1”创业精英班,在三年专业学习的根本上,通过一年集中到创业人才培养学院或者专业学院进行创业学习和创业项目孵化,培养既懂专业又懂经营管理的创业型人才。2016年毕业的首届毕业生中70%从事自主创业。
“我们倡导创业教诲与专业教诲领悟,不是只为了培养几个小老板,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并通过学科专业教诲与创业教诲的领悟,牵引全体学校的教诲传授教化改革。”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办公室副主任陈赞安说。目前,高校创业教诲大多局限于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导致创业教诲与专业教诲和根本知识学习的脱节,使创业教诲成了分开于专业教诲之外的“第二教室”。
“‘3+1’模式实在是在给专业院系的教诲传授教化做‘加法’,目的是给学生供应多种就业选择。”温大创业学院副院长施永川说,“‘3+1’班的30多逻辑学生来自10多个院系的不同专业,他们的专业学习进度、哀求各不相同,这就须要我们为每个学生制订一套个性化的传授教化方案和考察办法。”
为了帮助创业学生打消“路障”,温州大学又出台了支持学生创业的弹性学制和学分冲抵机制,建立健全创业成果和学分转化传授教化管理制度,鼓励学生辅修创业教诲或投身创业实践,减轻他们的学业包袱。按照改革后的“新规”,学生在创业园事情室满一年考察合格者,可冲抵2—5个学分;对付创业教诲辅修专业考察合格者,可冲抵5—6个学分。
在温州大学创业学院的创业园内,还有更多的创业团队正在孵化。“开弓没有转头箭!”温大创业学院院长王佑镁说,“下一步,我们还要逐步扩大创业学院规模,根据温州本地企业家特点,研究第二代、第三代企业家的培养方法。同时,在政策许可的条件下,通过设立创意创业的本科专业或积极探索‘3+1+2’和‘4+2’(本硕连读)等新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牵引全体学校的教诲传授教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