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霍尼韦尔,你或许印象不深,但你坐过的飞机上一定有它的产品。说霍尼韦尔是一个低调的工业巨子不为过。近140年前,这家企业做恒温器起身,而现在却跨界工业自动化、建筑、安防、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汽车及新材料等多个领域,成为环球最大的高科技和制造企业之一。
便是这样一家百年跨国企业,在1972年进入中国市场,2004年在上海浦东设立亚太总部,从此与上海结缘。按照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的说法,霍尼韦尔是中国改革开放45年完全的见证者、亲历者,企业深刻地感想熏染到了改革开放授予时期的巨大变革。沿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脚步,现在霍尼韦尔不仅把前沿技能引进海内,也正在将本土的创新推向天下。
扎根张江20年

霍尼韦尔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企业之一。早在1935年,霍尼韦尔就于上海设立了在中国的第一个经销机构。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应中国政府之邀,从十大领域推举精英企业来华,推动两国双向互换并促进中国的当代化培植,个中霍尼韦尔旗下UOP公司便是炼油石化领域的代表企业。自此,霍尼韦尔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余锋1985年大学毕业,对中国改革开放45年的变革深有体会。在他看来,霍尼韦尔的在华策略与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基本高度吻合。
“最初,霍尼韦尔把中国当作一个市场,以是一开始设立办事处,后来又在外高桥成立贸易公司。”余锋先容,随着中国根本举动步伐的改进、劳动力和政策上风凸显,霍尼韦尔看到了中国经济巨大的潜力,以是很快在各地建厂、开设合伙公司,开始拓展能源、建筑、化工、航空等多个领域业务。
2003年,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霍尼韦尔看中了上海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及发展前景,将亚太区业务总部迁至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成为上海首批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企业。
能在2003年看到浦东张江的发展潜力,足以看出霍尼韦尔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现在,中国不仅是霍尼韦尔的环球第二大市场,还是霍尼韦尔的制造基地、创新基地。在中国,霍尼韦尔有50多个法人实体和20余家工厂。近万名中国员工中,25%是研发职员,还不包括更大体量的技能职员,比如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等。
2023年初,上海市举办了第三十六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央颁证仪式,并为霍尼韦尔颁发了“扎根上海20年”纪念牌。余锋在现场对媒体说道:“上海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不仅为霍尼韦尔带来了新机遇,也武断了公司进一步扎根上海、深耕中国的决心和信心。”
2023年5月28日,中国商飞环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机首航。C919的赞助动力系统等四套技能方案和配套做事来自霍尼韦尔。
从东方到环球
霍尼韦尔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深刻变革,更见证了本土创新能力的快速崛起。
如果你在星巴克买一杯咖啡,仔细把稳咖啡店的扫码枪,霍尼韦尔的牌号就不才方。而且,它们很大可能产自于中国苏州——霍尼韦尔码捷(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天下最大的扫码设备供应商之一。
余锋先容,扫码设备这个赛道实际竞争非常激烈,但为什么过去十几年来,这家苏州工厂在没有增加厂房和工人的情形下,效益能实现快速增长?这得益于其业务从中国市场走向环球市场。现在,霍尼韦尔安全与生产力办理方案集团旗下这家苏州工厂的紧张任务是做事环球,大部分产品都销往外洋。
小小一把扫码枪,从东方走向天下,靠的不仅是本钱上风,更是本土的研发、创新能力。这家苏州工厂是霍尼韦尔内部首批天下级工厂之一,较早实现了智能化、数字化运营,研发职员达200余人,所有产品在中国开拓、中国采购、中国制造。
实际上,霍尼韦尔对付研发的重视在初入中国市场时就可见一斑。世纪之交,霍尼韦尔于张江设立亚太总部时,一并在园区内设立了中国研发中央。而当时外企在中国投入研发力量的案例并不多见。险些是同期间,霍尼韦尔提出了“东方做事东方”口号。这和时下许多外企喊出的“在中国,为中国”异曲同工,都强调针对中国市场需求,供应本地的研发、本地的供应、本地的做事。
20年后,中国已经成为霍尼韦尔环球最主要的研发基地之一,“东方做事东方”和“东方做事天下”的在华发展计策共同驱动着业务发展。“在做事中国市场的根本上,霍尼韦尔也通过内部发卖网络,将中国的产品推向环球市场,让全天下共享中国创新的成果。”余锋说。
第五届进博会技能装备展区霍尼韦尔展台
转型带来可持续发展
当前,面对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哀求,进入中国市场几十余年的霍尼韦尔又创造了新的商机。
例如,餐饮行业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地沟油,如何妥善处理?农业大棚里常见的塑料薄膜,怎么回收利用?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问题,都为霍尼韦尔打开新的发展空间。在能源领域,霍尼韦尔证明了将地沟油转化为航空燃油的可行性,并携手干系客户,培植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基地,通过创新推动航空业碳减排。在化工领域,霍尼韦尔成功利用UpCycle工艺将低等级废弃塑料通过化学处理制作成优质再生聚合物质料,并与中国企业互助将塑料回收工艺商业化,扩宽了新材料领域业务。
中国提出2030、2060“双碳”目标,而航空、能源、化工是霍尼韦尔的传统上风领域,面对市场需求的转型,霍尼韦尔不想缺席,也不能缺席。“我们要确保我们的业务活动、产品创新能够牢牢地追随跟随中国经济的发展,预判中国经济未来的需求。”余锋说。截至目前,可持续发展干系的产品做事办理方案在霍尼韦尔发卖收入中的占比已达到60%。
在余锋看来,企业转型该当建立在实际的效益之上,这种效益可以是经济效益,也可以是环保效益、社会效益。为此,霍尼韦尔也在积极开展政企、校企互助。例如今年2月,霍尼韦尔在上海成立“霍尼韦尔低碳聪慧建筑研究院”,并将其亚太区总部大楼的运营数据主动交与上海的高校科研团队共享,借助高校的科研上风共同开展聪慧建筑研究。“互助并不是发个证书就结束了,关键是借助这个平台,连续推进转型,为社会带来更大的成果。”
余锋表示,霍尼韦尔低碳聪慧建筑研究院将于今年内推出研究成果,帮助企业和行业共同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估量明年年底,霍尼韦尔在中国发卖收入80%的产品将来自政府认定的绿色工厂。
栏目主编:宰飞 笔墨编辑:宰飞 图片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吴丹璐 王靖扬 叶田媛 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