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Honda Mobility Afeela
本田和索尼在自己的领域都算得上大佬,那么一起互助搞辆车怎么样呢?Afeela便是这样背景下出身的产品,在今年的CES上,Afeela展示了更靠近量产车的形态。外不雅观方面与之前的观点车大致相同,不过还是有一些地方进行了修正,首先是那个可能不合规的流媒体外后视镜,被传统后视镜所取代。
尾部的变革会更明显一些,或许出于本钱考虑,全体尾灯的部分都变得平庸了一些,没有了观点车上的科技感。

内饰方面来到了索尼的主场,环抱式的布局和三联屏的设计,给人一种简洁的科技感,当然对付见惯大场面的海内消费者来说,这样的内饰只能说正常发挥。车机除了担保功能外,相信还有不少娱乐功能,例如索尼的Playstation 5游戏机内置,就让人比较期待。
至于动力方面,目前只知道会搭载双电机四驱,系统总功率483马力,估量搭载91kWh容量的电池组,更多参数则没有被公布。
点评:Afeela整体来说是比较正常的车型,外不雅观内饰设计都十分不错,尤其是索尼的娱乐表现让人期待,硬件方面也比较主流。总的来说是一款外国人或会震荡,国人以为还好的车型,还是要看量产车的表现。
VinFast VF Wild Pickup Concept
来自越南新势力电动车品牌VinFast的最新观点作品,从名字上就能看出,这款是一款主打越野主题的皮卡车型。外不雅观上还是拥有较高的原创程度,前脸是目前VinFast车型中,设计最有特色的一款,也是家族式设计运用比较顺眼的一台。LED的利用让前脸没有了山寨气息,并且一体式的中网和威武的保险杠,也让前脸十分霸气。
另一个让人以为惊艳的,是对开门的设计,没有B柱后高下车空间比较大,看车门铰链的形状,可能会利用电动开启的办法。内饰的布局还是倾向于传统,利用了悬浮式的屏幕,浅棕色的配色搭配钢琴黑面板,看上去还是很不错的。
尾部的设计也颇具特色,与前脸一样领悟了品牌基因,让原来没有什么发挥空间的皮卡车尾,有了不一样的不雅观感。
Wild Pickup拥有可以打通的货斗,能在放倒后排的情形下,形成更大的储物空间,可以装载像冲浪板、独木舟这样的配件。
点评:Wild Pickup看上去非常不错,完备没有越南新势力其他车型的山寨感,不过考虑到这是无需考虑本钱的观点车,实际能有多少得到保留还是未知数。
本田Saloon EV Concept
本田CES上两款“0系列”观点车个中之一,这款Saloon EV Concept在外不雅观上颠覆了对付Saloon的认知,同时也展示了全新的电动车车标。Saloon EV Concept的外不雅观极具冲击力,来自未来的设计措辞毫无保留地运用到车体上,大幅度倾斜的挡风玻璃拥有类似超跑的视觉效果。
Saloon EV Concept实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前脸,挡风玻璃直接覆盖到大灯处,称为全体车头的一部分,相信也是空气动力学的考虑。“中网”则是一块互动屏幕,除了领悟到中间的车标,还包围了一组灯带,前唇还利用了铸造碳纤维材质。
侧面不属于如今任何车型,可以理解为单厢车,但又更扁平一些。车门利用了炫酷的鸥翼门,可以开启后前后排能共享高下车空间,同时也能看到前卫的内饰设计,全体中控台都是屏幕,并且利用伸缩式的方向盘。另一个颠覆性的设计,是位于后排头枕的显示屏幕,这是后排多媒体系统的常见布局,但却利用了来自未来的呈现办法。
尾部设计同样独具一格,与前脸一样利用了循环造型的灯带,并且中间的HONDA车标也与前脸相呼应。巨大的扩散器也是铸造碳纤维材质,并且造型相称凶悍,彷佛不才压力方面又卓越的表现。
点评:Saloon EV Concept展示了未来本田的设计走向,同时也展示了一些新鲜的观点和设计元素,只管是一款极大概率不量产的车型,但至少是故意思的前瞻性观点车。
本田Space-Hub minivan concept
“0系列”观点车个中之二,Space-Hub minivan concept是一款更实用的作品,其整体的理念与上文的Saloon EV Concept同等,同样是简洁未来窃重视空气动力的设计。Saloon EV Concept的互动屏幕在Space-Hub minivan concept上有了更大的尺寸,让其拥有一种深邃的不雅观感。
车尾也是全封闭的设计,利用了环状的LED灯带包裹后车厢,很像是一些太空飞船的后舱。
内饰的设计风格与Saloon EV Concept同等,不过更看重空间和乘坐表现,坐进玻璃面积超大的车厢中,体验相信非常不错。
点评:“0系列”水准确实很高,未来的车更多可能是“交通工具”属性,驾驶员变成了选配,车内空间最大化和舒适性才是追求,这样虽然好用,但也比较无趣。
起亚 PBV
只管没有实车亮相,但完备不妨碍起亚分享他们的精良创意,严格来说这并非一款车,而是一种车辆组合模式。PBV全称Platform Beyond Vehicle,是一种通过机器和电磁技能,让后车厢实现多种组合形式的观点。
严格来说你只拥有前半部分,后面的用场则可以根据利用者的需求随意组合,可以是厢式货车,又或者是出租车,也可以改换为私家车的MPV形式。
设计上还是比较有未来感的,当然作为商用车,就没有太多设计上的亮点,但依旧配备了可以互动的屏幕,以及还算有未来感的外不雅观设计。
点评:起亚主打的便是一个打工人上班放工的无缝连接,在司机和其他身份之间自由切换,并且参考当时发布会的,这个工厂还真的在推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能看到。
总结
CES上还是有不少有趣的车型,从这些观点车中不丢脸出,电动架构也让厂商有了更多发挥的空间,一些过去受制于内燃机布局的观点,有了得以发挥的空间。或许未来的汽车,在设计和造型上会迎来大幅度的改造,造型也将有别于现有的车型。当然如今的现实是,一些靠近量产的车型,整体上还是比较平稳的,没有跳出过去造车的条条框框。不知道大家以为哪一款的脑洞最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