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进制码元指什么
m进制码元是在数字通信中常常用时间间隔相同的符号来表示一个二进制数字,这样的时间间隔内的信号称为(二进制)码元。
而这个间隔被称为码元长度。值得注意的是当码元的离散状态有大于2个时(如M大于2个),此时码元为M进制码元。
从文字编码意义上讲,码元指参与文字编码的键位符号代码;包括数字代码、字母代码、笔画代码、形符代码等,如手机键盘的阿拉伯数字和笔画,电脑键盘的拉丁字母。

码元传输速率,又称为码元速率或传码率。其定义为每秒钟传送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又可以称为波特率,常用符号"Baud"表示,简写为"B"。
一个以m波特传送信号的线路,其传送二进制数据的速率不一定是m比特/秒,因为每个符号需要通过几个比特来表示,所以运送一个符号等于运送了几个比特。
例如,若使用0、1、2、3、4、5、6、7共8个电平级,则需要,即3个比特来表示一个信号值,因而这种条件下比特率将是波特率的3倍。
另一种说法是: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就称为码元。
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哪些呢
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ps、Mbps、Gbps与Tb/s。目前最快的以太局域网理论传输速率(也就是所说的“带宽”)为10Gbit/s。 其中转换关系: 1Kbps= 10^3 bps 1Mbps= 10^6bps 1Gbps= 10^9 bps 1Tbps= 10^12 bps 数据传输速率计算公式: R=(1/T)*log₂N (bps) 其中:T为一个数字脉冲信号的宽度(全宽码)或重复周期(归零码),单位为秒;一个数字脉冲也称为一个码元,N为一个码元所取的有效离散值个数,也称调制电平数,N一般取2的整数次方值。若一个码元可取0和1两种离散值,则该码元只能携带一位(bit)二进制信息;若一个码元可取00,01,10,11四种离散值,则该码元就能携带两位二进制信息。以此类推,若一个码元可取N种离散值,则该码元能携带log₂N 位二进制信息。当N=2时,数据传输速率的公式就可简化为:R=1/T,表示数据传输速率等于码元脉冲的重复频率。由此,可引出另一技术指标——信号传输速率,也称码元速率、调制速率或波特率(单位为波特,记作Baud)。信号传输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也就是信号经调制后的传输速率。若每个码元所含的信息量为1比特,则波特率等于比特率。计算公式:B=1/T(Baud),式中T为信号码元的宽度,单位为秒。 数据传输速率(Data Transfer Rate),是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钟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比特数。
如何计算码元传输速率
线路传输速率是泛指数据从线路一点向另一点传输的速率。如从网络节点向打印服务器传输打印数据的速率,Modem对数据传输的速率,信道传输数据的速率等。传输速率的单位有bts,波特等。 传输速率是衡量系统传输能力的主要指标。它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定义: 码元传输速率 携带数据信息的信号的单元叫做码元,每秒钟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数称为码元传输速率,记作rs,单位是波特(Bd),简称波特率。码元传输速率又称调制速率。 比特传输速率 每秒钟通过信道传输的信息量称为比特传输速率,记作rb。单位是比特/秒(b/s),简称比特率。 消息传输速率 每秒钟从信息源发出的数据比特数(或字节数)称为消息传输速率,单位是比特/秒(或字节/秒),简称消息率,记作rm。 码元传输速率 码元传输速率与比特传输速率具有不同的定义,不应混淆,但是它们之间有确定的关系。对二进制来说,每个码元的信息含量为一比特。因此,二进制的码元传输速率与比特传输速率在数值上是相等的。对于M进制来说,每一码元的信息含量为log2M比特,因此,如果码元传输速率为rs波特,则相应的比特传输速率为: rb=rslog2M(b/s) 式中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消息传输速率与比特传输速率的关系是 rm=ηrb(b/s) 式中η是传输效率 通常在传输数据的过程,总要加入一些多余度,这些多余的比特携带的不是数据信息,而是为数据可靠传输服务的信息,因此,传输效率η总是小于1的。 需要传输的比特率有高有低,范围非常宽。低的每秒几比特,高的达到每秒几百兆比特,甚至上千。通常把300b/s以下的比特率称为低速,300-2400b/s的称为中速。 2400b/s以上的称为高速。
到此,大家对码元速率单位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码元速率单位的3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