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中俯瞰,一条镶嵌在蔚蓝海面上的宝石项链,光彩夺目,这便是山东海洋集团“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7月中下旬,在渔人码头外侧、“四十里湾”海疆,间隔海岸线2公里处,乘坐“东山一号”客船来到该综合体平台,和当天的游客们共同领略了这个入选“十大科技创新成果”项目的风采。
坚持绿色环保
在“耕海1号”的栈桥通道上方,能够瞥见一块块整体排列的单晶光伏板。山东海洋集团烟台耕海运营公司总经理靳海峰见告,这里除了安装有930块光伏板,还有3台风力发电装置,清洁能源发电量达到全体平台用电量的30%,完备能够知足日常照明。

靳海峰先容,平台搭建风雅化信息管控场景,运用分布式能源管控系统,利用5G网络低延时上风,精准实现了太阳能、风能等发电设备与国家电网无延迟动态切换,最大限度发挥清洁能源发电效率。
“耕海1号”在生态保护方面,不仅表示在清洁能源的利用上,还有其污水管理上。
在“耕海1号”综合保障区B1层,养殖区二层设备间都能瞥见污水处理装备,“污水处理完之后,通过给排水船拉到陆地上的码头,经市政管网进行排污。”靳海峰说。
据悉,平台配有南极长城站同款的污水处理设备一台、国际前辈的汉胜污水处理设备一台,采取生化式+MBR膜过滤污水处理装置,用来降解处理黑水舱里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合格后的污水排至污水处理舱,在黑水、灰水的排放上均达到了“零排放”标准。
此外,平台还着力为海洋生物搭建“住宅”。
靳海峰先容,平台在周边自有海疆投放各种新型生态环保人工鱼礁,探索“贝—藻—参”等多营养层次立体养殖模式,“修复海洋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地,打造海底绿水青山,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通过数字化赋能
在养殖区域附近,有3个直径40米的大型圆形网箱,每个网箱养殖体积约1万立方米。养殖品种紧张以斑石鲷、许氏平鲉(即黑鱼)等优质海水鱼为主。
靳海峰先容,网箱选用了龟甲网pet网衣,可具有高强度、耐久耐用、耐污损附着、不吸水、破损不蔓延撕裂等特性,“也是该材质在海内海上牧场当中首次利用。”
理解到,网箱内部有自动投喂系统,风浪大时,人们在陆地上可以通过APP实现远程投饵。
而这仅是“耕海1号”实现数字化的个中一个环节。
据悉,“耕海1号”通过数字化场景运用,实现了上游苗种繁育、中游循环水工厂养殖、下贱冷链与运输全程可追溯,提高了百口当链条的效率效能,有力推动了我国当代海洋渔业养殖技能和生产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
“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水质环境24小时动态监测,养殖成活率提高至98%,饲料摧残浪费蹂躏减少40%。跟踪22项行业重点运行数据,接入物联网设备3800多台套,全天候监控平台设备电量损耗,为全国海洋牧场培植供应了耕海数字化方案。”靳海峰说。
推动一三家当领悟
吹着海风吃着烧烤、看着夕阳品着咖啡……在“耕海1号”都能够实现,这也是平台着力推动一三家当领悟的表现。
靳海峰先容,平台养殖区紧张侧重于渔业养殖、聪慧渔业、休闲渔业、科技研发、科普教诲等功能,构建装备休闲型海洋牧场发展新模式。
在保留上述功能的根本上,平台综合保障区进一步丰富了做事内容。主甲板上建有7层共1万平方米的室内空间,供应海底两万里、深海电梯等互动科技项目体验,同时设有海景餐厅、海景客房等。
项目看重开展研学活动,以前辈的渔业养殖技能为载体,海洋生物及渔业文化为依托,通过意见意义讲解和活动体验勾引帮助孩子们认识和理解海洋。采访当天,瞥见不少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带领下,沐浴在海洋文化中,这种有关海洋知识的遍及,或通过互动,或通过体验……
在栈道的一侧可以瞥见,平台设置的党建科普长廊,将党建与海洋科普相结合,主题涉及到海洋意识、海洋文化、赤色教诲等,打造了“走进大国重器,感想熏染中国力量”的党建科普新品牌。
靳海峰说,“耕海1号”最大的特点便是第一家当和第三家当深度领悟,实现了苗种、养殖、加工、流利、休闲、文旅、康养百口当链的打造,这走在全国海洋牧场的前列。平台日最大载客量1000人,年可接待游客估量15万人次以上。
助力村落庄振兴
站在“耕海1号”的栈道上,透过烟波浩渺的海面,可以瞥见坐落在码头附近的居民住宅,而这些居民也是项目的获益者。
据悉,项目运营后,为周边供应200多个就业岗位,助力广大渔民走上致富路、渔村落走上振兴路,为推动海洋渔业绿色、康健、可持续发展,供应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打造海上村落庄振兴的“山东方案”。
靳海峰说,第一家当和第三家当的领悟,推动了海洋渔业由单一养殖捕捞向百口当链转型发展,降落了疾病频发、鱼类逃逸、磨难景象等各种风险影响,冲破了传统渔业靠天用饭的依赖。
“这种百口当链的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促进了渔业家当的可持续发展。”靳海峰说。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获评国家当代化海洋牧场培植综合试点项目、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装备型海洋牧场培植“山东标准”唯一试点项目,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村落庄振兴“齐鲁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