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么样的是一个好产品?
我认为该当从以下三个方向剖析:

tip:需求是什么?一个产品如何确认需求?
乔布斯:产品是办理需求的工具。
俞军:用户是需求的凑集。
1)做什么,不做什么?我们设计哪些功能去知足用户的部分期待,不做什么去放弃用户的部分期待(利用人性)
2)有所同,有所不同?eg:拼多多做电商和团购,C端和B端放到一起,不做搜索,不做购物车,不做繁芜链路的电商,不做高端需求。与其他产品一样,做电商。只有拼多多做基于价格敏感型用户社交团购的电商,基于爆款团购的逻辑,并且拿这个与厂家议价。
以是,我们在先容自己的产品的时候,我们要知道,自己的产品与其他的产品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分别知足了用户的什么需求,差异化的定位。
需求剖析方法论:
分歧凡响的方法论,怎么做到分歧凡响(产品能力),从以下几个:
1)产品能力
传统电商:B2C。
例如:一个厂家生产一个产品,300元,分给经销商40%,经销商在平台上入驻,帮忙厂家去消化。
拼多多:C2B(爆款拼单,千人团,万人团)低价的核心竞争力,供应确定性的订单。
用户(C端):低价; 厂家(B端):订单的可确定性。
例如:用户一起众筹的模式,50个人要买这个,然后直接拿着50个人的订单,直接找莅临盆的厂家去谈价格。150元,直接打5折,给了生产厂家的确定性,减少投入本钱。
2)心智(方向产品营销、运营能力)–锚定效应
想到这个需求,就想到了这个产品。
例如,拼多多无所谓质量,就想低价购买商品的时候,就会想到拼多多。
京东,无赝品,供应链,快速送货。
顺丰,快速,安全,做事好。
网易云,社区,神评论,年度榜单,元宇宙社区。
BOSS直聘:找事情和老板聊(实际上并没有),开始的时候,就直接打差异化的战役。
3)金融能力(市场遵照8/2原则,市场第一,可以霸占80%的市场份额)
滴滴和快滴,补贴,市场营销的战役,一贯发券,补贴大战,烧钱,烧到烧不动为止,成本运作能力。
拼多多,腾讯扶持,微信扶持,腾讯与阿里的战役,电商大战,如果拼多多再早两年,微信的生态没有起来也很难做,首先支付环境没有,小程序跳转没有,这是时期的产物。还有京东也是。
小米:年轻人的,性价比。
小罐茶:新、贵。
二、代价
1. 用户代价
2. 商业代价(例如智能电表)
1)帮用户省钱(均匀每个月帮用户省钱3%-5%),为什么省钱?a.有没有一些泄电征象;b.判断在不同的韶光段分开开工,给用户方案;c.不同的买卖电的方案去买电。
2)管理:见告用户哪些生产线在干活,哪些没干活,哪些生产线有风险,每天可以出日报。
3)隐私性:我们的数据都会加密,只有老板自己看得到,账号是可以有权限分配的,每个人的权限分配不一样,数据隔离。
eg:纺织互联网(纺织业的拼多多):
智布互联:(把供应链,后面的事情全部做掉,给工厂提需求,帮助后面的厂家增加确定性,凑集需求品牌方只须要做前面的事情,营销等)
1)降落本钱15%,满载生产,减少人力本钱,凑集大众需求,给厂家提需求,让工人不能停歇
2)工期缩短30%,满载生产,快速交付,减少空转率,给工厂能准确提前派单
公司上市的缘故原由:纺织业的利率很低,如果上市了,公司品牌上去了,不断并购,抢占市场,成为垄断者,可以把后面的工厂、单子全部控住,当行业的龙头,这样的话,对应的市场价格就随着企业去制订,拥有超高的议价权。
三、增长(能省钱,以是人为高)
用户本钱很高,京东(300块钱)
1、流量增长(营销增长、投放增长、付费增长等)把前真个流量铺开,有一定的转化率,会有一定的用户增长
流量的价格(ROI):可能是钱,可能是韶光。做直播,直播者的身份,不能做什么了。
eg:江小白,把很厉害的文案去通报,出圈,形成话题效应。酒类的场景,寄托了年轻人的性价比,说出来了年轻人的emo的心声。用1/4的本钱去办理了这个事情。
知识变现:创始人的IP,内容投放。很多教诲类的都是亏本的,比如说投入100,收入80。在烧钱,烧的投资人的钱。
我们要比其他人付的少,减少本钱。
2、用户增长:用户驱动的增长,基于用户的需求,去做新的产品定位,和新的功能,去知足更多用户的期待,去找到新的用户定位。
eg:三得利(饮料公司)boss咖啡(强化用户对咖啡的认知)
推出一款新的产品,针对白领的。针对蓝领用户调研,让蓝领用户去体验老板的觉得,喝起来,让蓝领觉得像其余一个角色。
3、数据驱动增长:去借力新的数据模型,这个模型可能是留存的模型,让用户留下的越来越多,可能是一些裂变的用户,可能是用户激活的用户,不断判断用户流失落在哪里。
eg:元气森林(用数据去选品,从线下测试,网点,线下测试再到门店,不断迭代)
利用互联网思维去打击传统行业,降维打击。老板是游戏出身,后来才做元气森林。
出新品的速率快(eg:哇哈哈,记录用户不同的口感,然后去研发,至少3-4个月),元气森林,用A/Btest,让大学生,白领去考试测验,去判断,那个新品好。推广(网点测试),用户在网上购物的人,购买率,和口味的符合度进行测试。门店推广,不断迭代。新品上市,顾客在买的时候,进行录像,针对后台进行数据验证。人工捕捉完成。线下门店大量推广,各个线下门店推广,门店POS机(免费供应),第一手获取用户数据源。不断剖析用户。4、认知驱动增长:对行业重新改革,对付新兴领域,不同的认知,切入这个市场,进入市场,获取用户。
eg:拼多多,改变供需关系,用C2B的模式去厂家那边拿到低价,给用户打出爆款,得到规模性的发展。
本文由 @而立与拾遗 原创发布于大家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容许,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不雅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家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供应信息存储空间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