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环球电商发卖额在2023年达到3.6万亿美元,估量2024年将同比增长8%至3.9万亿美元。同时高盛也估量,环球电商发卖额受电商渗透率不断上升的影响到2028年将达5.0万亿美元。
个中最为关键的美国市场,电商渗透率有望从2023年的15.6%升至2027年的20.6%,市场规模将达1.72万亿美元,是所有跨境人“又爱又恨”还得重点关注的市场。
而从外洋电商崛起之时,中国企业始终稳稳捉住每个出海机遇,积极布局跨境电商。根据Emarketer数据,2017-2022年我 国跨境出口电商规模从2.2增至6.6万亿元,2025年有望达10.4万亿元。

作为出海大军的一员,卖家该选择欧美市场还是东南亚市场?该利用老牌电商亚马逊还是新兴的出海四小龙?该走全托管模式还是自运营模式?又该不该同时布局第三方平台和独立站呢?本日AsiaBill带您一起找找思路,看该如何优化策略、从等分得一块蛋糕。
美、欧、东南亚市场一览
美国
美国是当下外洋最大电商市场,2023年整体电商市场规模约1.14万亿美元、电商渗透率为15.6%,相较中国、英国、韩国等的规模及渗透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长期来看,仍是值得商家“加注”的市场。
在2022年亚马逊美国站发卖额排名中,电脑及消费电子、衣饰、书本/影音位居前三,而家具家居品类则为亚马逊B2C平台发卖额的Top4,大卖竞争上风明确。
由于家具单件体积较大、仓储/运费较高,且家居品类十分随意马虎存在同质化征象,以是一些赛道参与者凭借制造、规模、资金等上风,更随意马虎抢占份额,成为平台的核心大卖家。
作为中小卖家,想在该赛道得到突围上风很困难,特殊是做大件家具,更是难上加难,不建议卖家轻易给自己“上难度”,将目光投向“小而美”的赛道,可能机会更大。
其余美妆赛道卖家须要留神近期生效的扮装品新规,未注册FDA的扮装品企业可能面临禁止进入美国市场、法律任务和罚款以及品牌荣誉受损的风险。
欧洲
得益于网购已经成为消费者日常习气的一部分,欧洲市场则整体处于平稳提升,与此同时各国分解较为明显。2021-2026年欧洲电商市场规模估量从0.68万亿美元增长至1.14万亿美元,个中西欧占比最高为67%。2022年欧洲电商用户占比已达68%,进入平稳提升期。
欧洲各国电商市场发展情形差异较大, 个中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电商市场规模较大,其余丹麦、希腊、捷克、波兰电商收入占GDP比重同样不低,电商行业较为发达。
在欧洲,亚马逊、eBay的份额领先,别的平台格局分散、本土化属性强,来自中国的电商平台虽也陆续进军欧洲各国,且涨势喜人,但目前份额仍较低。
其余还有一些制约了欧洲跨境电商发展的成分须要卖家留神,比如欧洲去工业化制约了跨境市场扩展,比如频繁的罢工事宜也影响尾程物流的配送,再比如欧洲关于VAT、ERP、产品认证等各类合规哀求抬高了卖家经营本钱。
东南亚
东南亚单一国家电商规模实在都不算很大,但胜在整体增速快,中国电商平台又是抢先布局的那一拨,因此我们更具“入局”上风。
根据艾瑞咨询,2022年东南亚重点国家电商GMV为131亿美元,2019-2022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45%,2022-2025年则估量为17%,保持高速增长。
东南亚可以说是中国电商平台最深入“横行”的地区。市场份额领先的Shopee、Lazada、Tokopedia,或多或少都有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影子,如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字节跳动、拼多多等,都在东南亚电商市场进行布局。
在品类上,电子产品、时尚、家具、玩具、个护家清品类电商发卖额领先。个中家居家具品类同样是东南亚多国电商的紧张发卖品类,毕竟相较欧美,家具等大件到东南亚的物流及仓储用度会更低,同样会更大略。
平台红利 “被迫”逐年降落
从电商平台上看,亚马逊仍是环球地位领先的“霸主”,但后有速卖通、沃尔玛、Shopee等虎视眈眈,还有Temu、Shein、TikTok等新兴跨境电商平台快速崛起,都对亚马逊造成一定的冲击。
特殊是低价+裂变营销的Temu,让一些平台红利逐年降落,逼得一起了局,要不放开门槛吸引中小卖家入驻,要不内卷打起“价格战”抢市场份额。
像此前TikTok美区只招募亚马逊店铺“年GMV不低于200万美金”的商家,一些卖家因高门槛被拦截在外无缘入驻,现在平台宣告取消这个门槛,正式开放给更多中小企业。
亚马逊则是选择加入低价混战,推出“低价商店”。
近期一份宣布指出,亚马逊操持在其网站上推出一个新板块,专门供应低价时尚和生活用品,许可中国卖家直接向美国消费者发货。有知情卖家称,从目前官方所透露的有限信息来看,它类似于当下行业盛行的“全托管”模式,主打白牌、低价、跨境小包直发。
图源:CNBC
亚马逊这么做,也是为了抵御来自Temu和Shein日益激烈的低价竞争,毕竟这两家平台以超低价格的产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美国购物者,亚马逊再不有点行动,将被瓜分走更多市场份额。
但现在这种拼低价、卷底线的路数,更像是在劣币驱逐良币,用低价也低质的产品去加深环球消费者对中国制造质量不太行的刻板印象。
毕竟我们从最早的外贸代工赚取廉价代工费,好不容易一步步转向品牌精耕,逐步有了能拿得脱手的品牌,有了能让国外消费者以为性价比高的产品,各品牌商也加速整合供应链,跨境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一味低价内卷无异于开倒车。
百花齐放 留神风险
当下的跨境电商处于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
有的卖家选择在入门更加随意马虎的第三方平台广泛撒网,有的卖家则在运营难度更大的独立站里深耕品牌,也有卖家实力雄厚,打起了二者的“组合拳”。实在不论平台还是独立站,不论是托管模式还是自运营,都需看哪个更适宜卖家自身,从而“因时制宜”。
像平台虽说自带流量、引流本钱低,但不足灵巧、佣金用度相对较高,它的全托管模式更适宜工厂型卖家,它的自运营模式更适宜具备运营能力的卖家,当然,海内电商转型或小白卖家想试试水也是比较推举从平台做起的。
而独立站虽然更贴近C端、利于打造品牌,但运营难度更大、引流本钱更高,更适宜较高客单值或复购率较高产品的品牌卖家,毕竟独立站的上风便是留存更多私域流量,并拥有相对灵巧的定价权。
对付独立站卖家而言,建站、广告、物流、客服以及支付都要亲力亲为,因此建议综合能力较强的卖家再行考虑要不要考试测验,当然,作为独立站收款办理方案供应商,AsiaBill也会以覆盖全面、安全便捷的支付做事助卖家一臂之力。
末了,须要提醒美国市场卖家,当下还是存在一些政策风险和合规风险——比如在美国市场可能面临的地缘政治的不愿定风险,比如针对来自中国电商小包的关税豁免政策被取消的风险,再比如2021年亚马逊封号潮后的合规需求风险。
如此各类,须要卖家谨慎对待,卖家可以通过多平台、多市场的布局来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其余拥有独立站可能也会成为卖家的护城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