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现在大学里面教机器制图是否还需学生节制手绘的能力,当年我们上大学时连286电脑都还没有,手工绘图是每个学工科的学生的必修课了,没有哪个同学没在制图室里趴在大图板上画过图的。每上完一次课,估计都是两手黑黑,灰头土脸的走出教室的吧!
虽然到我们毕业那年做毕业设计时有小部分同学已经可以选择用电脑绘图了,但大部分人还是得手绘,毕竟电脑的数量还是很少的。我为了完成毕业设计,可是在绘图室里辛辛劳苦的耕耘了半个月,才把一套加工中央的换刀系统给画完了。
原以为分配到单位往后不用再手工绘图了,毕竟这时已经来到了1995年,但是分配回到广西柳州往后,才创造,北京已经有了的东西,广西不一定有,大家做设计仍旧还得用原始的工具,大图版,丁字尺,大三角板,圆规这些成套工具每个技能职员都发有一套。

我当时所在的柳州金羊汽配厂条件还算不错,除了7楼给每个工程师有单独的办公桌外,在8楼还有一个专门的绘图室,专门相对摆了两排图板供工程师们绘图。实在那段画图的光阴也还是蛮值得回顾的。除了一起同过窗的学友,一起扛过枪的战友,是不是还可以加上一起趴过图板的好基友啊!
那时金羊厂还以加工汽车类支架为主,技能员的紧张事情是设计工装夹具,也便是研究如何把零件摆在钻床或者铣床上夹紧,如何钻孔铣槽等工装,我记得画得比较多的还是钻模。
这段手绘图的韶光该当持续了一年多。通过这段韶光的实践,把学校学到的机器制图知识给活用了一遍,如何确定基准,如何选择公差合营,乃至绘图中的一些细节,比如孔必须画中央线,如果有机加工面在图纸的右上角要画一个勾形符号表示都在这项事情中逐步的实践了。
手绘图确实是一项体力活,随着电脑的遍及,迟早会被打算机绘图取代,但是对付金羊这种小厂来说,一下给每位技能员都配上电脑是不可能的,记得刚开始时全体技能科也就买了一台电脑。而且装的绘图软件是CADR14,想用电脑只能轮流来。刚开始便是这CAD软件都没人会用,只能逐步学。
当时我还单身,住的宿舍离工厂也不算远,骑个破自行车也就十几分钟,以是我就常常利用晚高下班后没人的韶光到办公室去把CADR14给学会了。
这时金羊厂已经开始转产车桥,我记得自己的第一套电脑绘图的完全产品是一款客车桥的设计图。那也是我在金羊作为产品设计员设计方面的唯一一套完全的产品了,由于后面我被指派去车间做工艺员去了,画的又以工装图,产品工艺图为主了。
记得当时除了CADR14外,还有个国产软件CAXA的,不知现在还有没有。用CAD出2D图纸一贯延续到靠近2000年,用的闇练了,出什么图都不在话下。
我以为当年的我们读图能力真强啊,可以随便把看到的一张2D图纸想象出它的3D形状。而拿到一个零件又立时会想到如何把它的二维图画出来,不漏过每一处细节,这种本事本日的工程师可能影象欠缺了,毕竟现在都是先有3D数模,然后又由软件帮转换成2D图纸,可以偷很多
我开始学习3D绘图软件大概是在2000年旁边,初衷是为了跳槽,当时首先是学PRO/E,那是东风柳汽技能中央在利用的,学习便是为了跳槽准备,虽然口试合格了,但是由于方盛总部的阻挡,从方盛到回柳汽本部的路子显然走不通,只好理解自己想跳槽去的目标企业用什么3维软件作图了。
当时满心的想去五菱,以是UG是要学的,由于自己没有电脑,只能在公司的办公电脑上装个盗版偷偷学,实在也只能学个皮毛,懂几个操作命令而已,一套软件不用来实操,是不会完备节制得了的。
2001年和办公室三个同事一起到上汽五菱口试,结果就我被刷下来了,据后来向五菱技能中央知情人士打听,缘故原由居然是我在口试时总是用手在玩自己的姓名牌,让口试官以为我对他们不尊重,或者说也把心里的紧张表现出来了,以是就落选了。
当时已经决定要逃出柳汽,去不了五菱就其余找机会要走,但在柳州这个地方,就那么几家大企业,五菱,柳汽,柳工等,虽然听说当年柳特的人为特殊高,但从没有过往那边去的想法,那毕竟企业规模太小了。
后来我是跳槽到了欧维姆,离开了汽车行业进入了纯粹的机器行业。还好机院毕业的我学的又是机器工程,到了OVM一样可以干得如鱼得水,只是这里要利用的3D软件又是另一种完备没有打仗过的Solidedge了。
到了这个期间,已经是人手一台电脑了,在有实际事情加持的情形下,学习一种软件的操作实在并不是什么难题,做了一两个小项目,出了几套图纸之后,就能运用自若了。
可惜在欧维姆我也仅仅呆了1年半不到,我又跳了,还是想回到自己打拼过好多年的汽车行业来,那个Solidedge很快就被忘得一干二净。毕竟它在汽车行业是非主流的。纵然在我后面十几年的事情中,险些再也没有碰着过。
跳回方盛车桥后干了一年多,由于众所周知的缘故原由,后来我还是终极跳槽到了上汽通用五菱,在这里和UG软件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到五菱后进了底盘科,卖力动力附件设计,用ug画一些拉索,以是管线方面的UG模块会一些,但是我以为当时自己最善于的还是画钣金零件,当然由于我分管的悬置系统,其支架大都为厚板冲压件,因此我就特意学习钣金件的设计,如何抽壳,怎么倒角,在哪折弯,都蛮有讲究,要不然还制造不出来呢?
做产品的时候我用UG设计了不少范例的钣金类悬置支架构造,后来被海内很多其他微车发扬光大了,算是也为汽车行业做了一些贡献吧!
在后来的一次短暂派驻上汽集团乘用车部做项目,还短暂的打仗了CATIA软件的利用,但由于派驻韶光很短,只有一周的韶光,以是连皮毛都没怎么摸到,只是学会了打开软件用鼠标右键选中后旋转零件看看数模构造而已。
虽然后来随着岗位的变迁,实际操作ug进行产品设计的机会变少了,但是真有须要,拉出来还是一把妙手,偶尔碰着难题时还是会亲自动手用UG做一些方案让工程师去把它做成零件,只是用得少了,加上软件一贯在迭代更新,用起来就没有那么顺手了,有时找个图标或者一个命令还得花点韶光,比不上常常利用UG的小年轻了。
写到这里,这篇我所用过的制图软件的文章到了完结的时候,作为70后,我以为我该当见证了我国汽车工程师绘图软件的利用历史。只是一贯到本日,UG/CATIA/PROE等大型商业绘图软件的开拓能力还是节制在国外跨国公司的手中,他们通过卖lisense从我们国家攫取了大量的财富。
不知道啥时候才能用上我国自主研发的绘图软件了,估计我退休之前看不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