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驻华大使傅恩莱近照。 外洋网 付勇超摄
新西兰与中国远隔重洋,但中国人对这颗“太平洋上的明珠”并不陌生。古老神秘的毛利族、环球唯一幸存的无翼鸟、品类丰富的乳制品等构成新西兰的独特符号。作为电影《指环王》的拍摄地,新西兰世外桃源般的自然风光更是成了众人心中的“打卡”胜地。
傅恩莱(ClareFearnley)自2018年开启驻华大使的旅程,近日接管公民日报外洋网专访时,她讲述了却缘中国40年的故事,表达了对推动新中两国加深互助的深切期望。

取名“恩莱”以示敬意
傅恩莱与中国结缘始于20世纪80年代。彼时刚从大学毕业的她得知有到西安任教的机会,便绝不犹豫地来到了中国。此后又在北京大学、北京措辞大学学习和事情,一待便是5年。
在这5年里,傅恩莱练就了一口的流利中文,交到许多中国朋友,对中国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傅恩莱对中国的感情从她的中文名字就可见一斑,这是她的第一位中文老师取的,“由于我们都很钦佩周恩来,化用为‘恩莱’二字以示敬意”。
1998年至2002年,傅恩莱担当新西兰驻上海总领事。在上海,傅恩莱连续深入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还对上海方言产生了浓厚兴趣,每周都花上一个小时专门学上海方言。“侬是上海宁伐(你是上海人吗)?”只管20年过去了,但傅恩莱提及上海话来一点也不暗昧。
时隔近20年再次到中国常驻,中国许多变革超出傅恩莱的想象。她说,中国根本举动步伐培植的极大改进是有形的变革,“过去从北京到上海要10多个小时,现在坐高铁只要4个多小时。”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无形的变革,“本日中国人的消费选择更加丰富多元了。”
新西兰人热爱中国美食
傅恩莱的中国情缘,也是中新友好交往的生动缩影。
新西兰人爱学中文。新西兰是第一个自主筹办中文措辞周的西方国家,由新西兰公民间发起的新西兰中文周从2014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傅恩莱说,中文在新西兰是最受欢迎的外语之一。每年新西兰全国各地都会举办中文周活动,中文歌曲大赛、体验中国美食、学习中国功夫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许多新西兰民众参与。傅恩莱认为,对中文的关注度骤升也表示出环球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中国是太平洋地区主要国家,学习中文能够帮助新西兰人理解中国人的天下不雅观。
新西兰人热爱中国美食。傅恩莱说,新西兰最著名的亚洲美食便是中国菜。最初,广东移民带来了广东美食,现在新西兰中国美食的种类越来越丰富,涌现了越来越多的高档中餐厅和领悟菜,“新西兰家家户户厨房里都有中餐调味品,比如酱油”。
新西兰人爱过中国节日。傅恩莱表示,每到中国春节,新西兰都会举办大规模庆祝活动。从中国购来的灯笼会把活动现场支配得春风得意,“新西兰的几大城市都能体验到热闹的庆祝活动”。
新西兰人喜好中国文物。傅恩莱先容,2019年中新旅游年开幕之际,《秦始皇兵马俑:永恒的守卫》作为新西兰国家博物馆跨年大展展出。新西兰民众对中国文物兴趣浓厚,使得这场展览大得胜利,“可以说是新西兰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最成功的外洋展品展”。
新西兰人也爱到中国旅游。傅恩莱说,每周新中之间大约有50班直航,近年来双边游客都大幅提升。大量中国游客赴新西兰旅游,人均消费和总消费持续攀升;每年大约有14万新西兰游客来到中国,“考虑到新西兰的总人口数,14万人在新西兰出境游中已经是个很大的数字”。
奇异果源自“中国醋栗梅”
中新在人文互换中相知,也在利益交融中走近。
谈起两国源远流长的务实互助,傅恩莱讲述了新西兰奇异果的故事。很多新西兰人都知道,本日享誉天下的新西兰奇异果,最初是从中国引进的。傅恩莱说,1904年一位新西兰老师将中国的猕猴桃种子带回新西兰。这种农作物起初在新西兰被称作“中国醋栗梅”,1959年更名为“奇异果”,而且不断有新品种被研发问世。“很多奇异果品种是由新中两国科学家共同研发出来的,目前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已经在四川全面启用。”
在两国务实互助中,还有很多像猕猴桃这样的例子。中新两国首创了中国同发达国家关系的多个“第一”:新西兰是首个承认中国完备市场经济地位的发达国家,也是第一个同中国签署并履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发达国家。傅恩莱高兴地表示,2019年两国完成了自贸协定升级会谈,2020年两国将正式签署协定,新西兰企业对协定生效十分期待。
傅恩莱表示,这次升级将确保新中自贸协定依然具有领先地位。升级后的新中自贸协定将电子商务纳入新增章节,有利于匆匆进两国公民福祉。“我非常高兴看到很多中国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品尝到新西兰牛奶和新鲜水果。”
随着两国在电商领域开展更广泛互助,新西兰人也能享受到更多优质的中国商品。傅恩莱说,每次返国她都会给家中小辈带中国玩具,中国丝绸、鞋、手提包、茶叶、电子设备等各种商品在新西兰广受欢迎。
在傅恩莱看来,新中能在经贸互助领域取得如此多成果,两国能创造如此多的“第一”,得益于两国文化共有的开拓性。新中经贸互助发达发展,生动表示了规模、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也能开展对话互助,共同构建互利共赢的贸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