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家居 » 怀旧!已经消失的5种电子设备你绝对拥有过,大哥大手机哪一年出的。

怀旧!已经消失的5种电子设备你绝对拥有过,大哥大手机哪一年出的。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通讯 2024-09-29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设备的不断呈现,我们的生活也在不断的发生变革。
而那些小时候风靡全国的电子设备也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变成了我们一代人的回顾。

这些电子设备曾经风靡一时,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却对它们一无所知,现在来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些令人怀念的电子设备吧。

怀旧!已经消失的5种电子设备你绝对拥有过 怀旧!已经消失的5种电子设备你绝对拥有过 智能家居

“有事呼我”的BP机

BP机,也叫传呼机,寻呼机,由超外差吸收机、解码器、掌握和显示等部分组成。

怀旧!已经消失的5种电子设备你绝对拥有过 怀旧!已经消失的5种电子设备你绝对拥有过 智能家居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它从基站发射的寻呼旗子暗记和滋扰中选择出所需吸收的有用旗子暗记,规复本钱来寻呼本机的基带旗子暗记,并产生音响(或振动)和显示数字(或字母、汉字)。
以是寻呼机本身实在只是个旗子暗记吸收和显示设备,并无法单独利用。

1983年,上海开通了第一家寻呼台,BP机正式进入了中国。
当时的摩托罗拉公司是BP机的生产公司,也是BP机的代名词,在当时,一部BP机的价格可是很贵的。

从1990年开始,BP机就在中国各处开了花,传呼市场非常繁荣,这也让各传呼台之间的竞争逐渐白热化,那个年代的时尚标配,便是腰间得别着个BP机。

而在八十年代,“有事呼我”可以说是当时最盛行的一句话,如果你能传来滴滴滴的传呼声音,那你一定会吸引到街上的人艳羡的目光。

而到了1993,1994年时,手机开始逐步涌现,BP机被逐渐代替了下去,1995年下半年开始,传呼市场被手机市场强势攻陷,传呼用户开始不再增加。

1996年开始,传呼市场古迹下滑,用户数量骤减,传呼台数量急剧低落。
直到2005年往后,BP机淡出了中国的舞台。

老板标配——大哥大

在传呼机盛行的同时,另一个更方便、更有身份象征的通讯设备也在市场上风靡,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便是老板的标配——大哥大。

大哥大跟BP机是在同一个年代,但是BP机却非常的大众化,而在当时好手持一台大哥大手机的人,才是真正有身份、有地位、有财富的象征。

在80年代,一部大哥大的公开价格是20000元,要知道,当时的普通职工月薪在50元旁边,现在翻了差不多一百倍。
如果按这个打算的话,一部大哥大在当时的价格相称于现在的200多万。

苹果公司新出的手机iphoneX最贵也就一万多,可见大哥大在当时那个时候是有多豪了。

1987年,大哥大进入了中国,当时的广东为了与港澳实现移动通讯的接轨,率先培植了900MHZ仿照移动电话,摩托罗拉公司也趁此推销自己的移动电话。

而这种重量级的移动电话,厚实笨重,状如玄色砖头,重量就有一斤以上。
它除了打电话就没别的功能,而且通话质量还不清晰,常常要喊。

大哥大虽然体积弘大,但是它的一块大电池在充电后,也只能坚持30分钟通话,而充满一次电足足须要十几个小时。

即便如此,大哥大在当时也是紧俏货,就算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大街上提着钱排队的人非常多,一经开卖就瞬间售空。

而且随着喷鼻香港警匪片的兴起,大哥大又被多位电影大咖带火,这也导致民众都去争相模拟他们,这也导致了市场缺货严重。

但是通讯领域一贯在进步,随着2G网络和更便捷的黑白屏手机的涌现,大哥大在2000年初便消逝在了市场上。

移动电信之争的产物——小灵通

提及小灵通,可能还有不少人听说过,在不少80、90后人的影象里,小灵通的地位那可是很高的,当时有谁不想拥有一个小灵通呢!

1996年,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分家,移动主打手机通讯业务,发展势头迅猛,而电信由于业务局限性,只能眼睁睁看着移动赚大钱。

这时,余杭电信局局长徐福新提出,把PHS无线市话嫁接到固定电话网上,用中国电信网络,前端接上PHS的无线技能,就成了一个建立在固定网上的小手机。
UT斯达康的总裁吴鹰成为徐福新的互助伙伴。

于是,从1998年1月开始,余杭地区正式开通小灵通。
2002年8月,小灵通在中国大陆200多地开通,网上用户数超过600万。
2006年10月,中国大陆小灵通用户达到历史顶峰。

一时之间,全国高下都是小灵通的利用客户,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必有一部小灵通。

小灵通耗电小,待机韶光长,通话质量也好,更主要的是对人体危害小,老人小孩和孕妇都能利用。

但从2008年开始,小灵通用户不断低落,小灵通也被列为贬值资产,直到2014年10月,所有的小灵通基站全被关闭,小灵通时期也结束了。

大疙瘩电脑

在90年代,我们上学时的电脑还是很笨重的,那时候上微机课还得穿鞋套才能进去,因此,每到上微机课前,学校走廊里就会有一堆人在借鞋套。

那时的电脑显示屏还很笨重,而且打开一下子就会严重发热,那时上网得等好久,还没玩多久就又得关电脑。

在当时为了躲避父母的检讨,我们常常会对着电脑扇扇子、吹风,就为了能不被父母骂,相信大多数的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事。

大疙瘩电脑也叫凸屏显示器,和现在的电脑显示器比较,它真的是又丑又重,散热还不好,由于要担保电子束打到屏幕的半径同等,所有将电脑的屏幕做成了球面,之后也随着技能的逐渐成熟,电脑屏幕才变成现在这样。

之后,市情上又涌现了等离子屏和液晶屏,这种凸面显示屏便退出了历史舞台。

家庭影院——录像带和录像机

在80年代,人们唯一的娱乐爱好便是看电影,这在当时是非常时髦的娱乐活动,年轻男女约会,电影院是必去的一个约会圣地,每到过年过节,电影院便人满为患。

当时的录像厅,那可是那一代人的精神食粮的来源,那些开在街道旁和小巷深处的黑漆漆的小房子,吸引着无数人前往,那里播放这神秘、令人激动的故事。
不开玩笑的说,那里是很多年轻人性启蒙的地方。

而录像带和录像机的发明,也让电影走进了家中。
在当时,家里有录像带和录像机的人,那可都是大户人家,也是那一带最有钱的人。

但是,录像机的黄金期也只有短短的10年韶光,随着科技的发展,录像机逐渐的被VCD、DVD所替代,一部分的录像厅还被改建成了歌厅和音像店,录像机也就此从市场上消逝。

黄金影碟时期——VCD

1992年,还在安徽电视台上班的姜万勐,在美国国际广播电视技能展览会上看到了MPEG解压缩技能,他联合C-CUBE公司的董事长孙燕生,将此技能利用于电子市场。

直到1993年9月,天下上第一台VCD影碟机在安徽合肥出身,取名"万燕"。
VCD机一投放到市场,发卖非常火爆,之后更是出了多种品牌。

VCD仅用了几年的韶光就在中国迅速崛起,并且风靡环球,成了一个年发卖收入达100多亿元的大家当

就连电子家当发达的日本和美首都争相模拟万燕VCD光降盆。

唯一可惜的是,在技能上,"万燕"发明了VCD机,但是却没有申请专利,以至于被好多公司争相模拟,一贯到DVD的涌现,VCD也被卷入滚滚的历史年夜水中。

结语

虽然这些电子设备已经消逝人前,但是在我们的心里却还是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毕竟,它们陪伴了我们无数个青春。

当然,科技的进步也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多样性,给我们单调呆板的生活增长了不少乐趣,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快捷。

不过,每每看到这些老物件时,一种莫名的觉得还是会萦绕在心头,可能是对自己那已逝青春的回顾吧!

来源:纵不雅观人间事

编辑:王娜

任务编辑:牛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