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三月的一天,服役五年半的神舟不堪重负,屏幕开始涌现条纹——这还是在我搬家断开外接显示器时才创造的。考虑到它已经换了硬盘加了内存还附带键盘失落灵,我以为不如就趁这个机会,把那个「装个台式机」的欲望给圆了。
伤痕累累,寿终正寝。
这是我头一回自己装机,也是我头一次把过去看到的所有干系资讯有机会付诸实践,就目前的结果来看,这次装机非常成功,我也想就此机会分享一下自己的履历。希望就着新显卡即将到来的档口,帮助更多人迈出自己装机的第一步。

考虑到现在正值电脑硬件换代期,直接供应型号推举意义不大,因此本文将从个人装机的经历出发,供应一个学习与考试测验的思路。
选件,前往装机的第一步想要自己组装一台 PC 主机,第一要务便是要配齐所有的零件。在这一过程中,你须要弄明白两件事:电脑包括哪些部件,以及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主机。
一台电脑包括什么部件?对付每一个「装机理论家」来说,装机部件是看过的每一篇教程、每一个视频里都一次次重复过的根本知识。
一样平常来说,一台电脑主机不能短缺的部分包括一块主板、插在主板上的 CPU 和内存条、机器硬盘或固态硬盘、CPU 散热器、电源(以及配套线材),以及一个机箱。如果你的 CPU 没有核显,那还须要一块(独立)显卡;如果希望加强散热,还须要对应的机箱风扇。
其余须要记得的便是,主机不再是什么玩意儿都附送了的条记本,别忘了给自己买一些必要的外设,最根本的便是一台显示器、一个鼠标、一把键盘(可以去少数派会员看看机器键盘是什么东西,也可以去少数派商店购买我们的定制键盘)。如果你有其他需求,可以考虑摄像头、Windows Hello 认证模块、音响、耳机、外置声卡、麦克风、数位板等,但没有这些不会影响你的根本利用。
如果你对上面这些名词都不熟习,那么现在要做的有两件事:
按照上面提到的(至少标了粗体的)部件,给自己列一个购物清单。按照清单的顺序,不雅观看干系视频,理解这些东西的用途和现有的主流品牌、型号。之以是强调是视频,是由于要让对这些没什么观点的人理解它们功能和外不雅观,比起看图文,视频还是更加直不雅观,还可以顺便学习一下如何安装。
在此须要提醒,任何评测视频/文章都不能担保对硬件性能的测试完备公正、合理,取信时须要有一定自己的判断。我会在文末附上对我个人最有用的视频列表以供参考。
我是如何在各种部件中进行取舍的每个人对电脑的需求偏好各有不同。有人便是想要性能怪兽,想打最新最炫的游戏大作殊效拉满帧数起飞;有人想要桌面好看,让电脑成为住所的另一光源另一道风景;还有人就想有一台安安稳稳的高性价比家用机,办办公打打字看看电影。
当然了,最优解便是拼一套又好看、性能又强还能便宜的电脑,这时就要请上我最爱的电子产品三圆图:
什么优点都想占是不现实的。选件便是一个不断取舍,使实际的装机效果尽可能靠近之前期望的过程,每次选择便是在上面三个圆中追随其一。便宜自然不用多讲,剩下两种情形这里大略谈论。
我要极致性能在选件这件事上,纯粹的性能党要比外不雅观党方便得多——如果你对高性能有非常强烈的执着,比如要渲染视频、直播推流、高清游戏,优先把预算用在堆料即可。之后再根据选定的 CPU 与显卡,选择压得住 CPU 的散热器、供电与接口适配的主板、频率与大小适宜的内存、功率够高输出够稳的电源以及塞得下这些设备的机箱。如果价格总计超过预算,适当下调部分需求——但此处请把稳,不要过度缩减主板的预算,稳定的主板才能发挥出你所选购的高性能硬件。其次是电源,部分电源(尤其是小厂商/代工厂)可能存在瓦数虚标或过载保护不到位的状况,选购前须要大量查阅评测与购买评价。
但选定 CPU 和显卡的过程——看各式评测视频的过程——便是一个不断「这个彷佛更厉害那升级好了」的过程。为了避免落入循环,看重性能的用户须要掌握好自己的预算上限,只管即便不要由于可以分期免息或一时折扣就头脑一热再升级,虽然这样真的很爽。
我想外不雅观至上而如果你对自己的机器有了外不雅观方面的想法,就要做好放宽预算的准备,好看的硬件在同性能的情形下常日会更贵,包括但不限于好设计的机箱、更酷炫的灯光、乃至纯白色的电源。
比方说,总有人会在搜索攒机资讯的过程中看中一个特定的机箱,或是看中了一个特定的装机设计,像是放个手办、全体小面板、上个发光的分体水冷什么的。这些东西不只会大大增加装机的难度,还会显著拉高韶光和金钱本钱。就拿分体水冷举例,它好看、设计感强,但掩护和维修的麻烦会让装了许多年分体水的老手都望而生畏;而如果你自己搞不定,交给别人做,手工费便是一大笔不明开销;别人再搞不定,还得重新买其他的散热设备。
来源:B 站 有梦想的阿肯老师 讲述自己受害被宰经历
比较之下,挑中特定的机箱可能要便宜不少,但同样不省心。确定机箱意味着限定了可以放入的硬件种类与尺寸。比如对付「小巧精细」有需求的用户,主板的选择就大概率被限定在了 ITX 规格,在同性能的状态下,ITX 主板会比更常见的 mATX 更贵;配套的电源也可能被限定在更贵更小的 SFX 规格;同时,由于机箱体积限定了散热器的高度/体积,整性能承载的最高性能也会受到限定。
以是对付看重外不雅观的人来说,更主要的是找到能接管的性能下限,比如找到自己对某个游戏或某个软件指标的期望表现,把它作为一个标杆。
我的选件经历综上,在实际操作中,这两个方向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一步步根据最在意的配置或者现有的能够复用的硬件进行动态调度。劝想要都雅的人先定配置和想要性能的人先挑机箱都是不甚合理的。
以我个人的装机经历为例,最初我希望有一台非常小的主机,希望它将黄色作为主色调,并且不须要 RGB 灯光。在一番不雅观察之后,选中了机器大师的 C24 机箱作为基准。这样的选择限定了我要把主板定成 ITX 规格,散热器要在 135mm 以内,显卡必须短于 245mm,但同时我希望散热够好,选择风冷的条件下,CPU 全力运作时不要撞功耗墙。
实在这种限定下,我也可以选购符合我性能需求的配置,由于我并没有太多高负载的活动,常打的游戏也不太吃资源。以是我最初选定的配置是 5600X + 双风扇 3060Ti 合营利民银魂 SS135 散热器,在外不雅观担保的条件下尽可能拉高性能、降落温度。
机器大师 C24 机箱,可以用尺子比一下这个尺寸有多小。图源:淘宝 机器大师官方直营店
但接下来,我得到了一块 AMD 5800X 处理器。各大评测表明它超过了我之前对散热压力的预估,在小机箱里,5800X 纵然搭配市情表现顶尖的小塔散热器也有很大概率过热撞上功耗墙。于是我决定放宽对机箱尺寸的限定,不再把机箱放上桌面。
在动用卷尺比划过各种机箱的尺寸参数后,我的目标机箱从 C24(最大支持 ITX/DTX 主板)扩大到同系列的 C34(最大支持 ATX 主板),同时主板规格也改为性价比更高的 mATX。
图源:淘宝 机器大师官方直营店,C24 与 C34、标准中塔机箱大小比拟。
比起大多数支持 mATX 主板的机箱,C34 体积仍旧很小,但硬件兼容尺寸哀求放宽,我的选件过程就变得轻松许多。本着优选散热、显卡随缘、其他凑活动的心态,我终极形成了这样的配置单:
CPU:AMD 5800X主板:华硕 TUF Gaming B550M-PLUS (Wi-Fi) II(常见的推举型号中选择了后置 USB 较多,且带有无线支持的一款,缺陷是没有前置 USB-C 插槽,权衡利弊后放弃前置 C 口利用。)显卡:性能不低于 3060Ti 的任何能买到且价格合理的显卡,终极买到了影驰金属大师 3070Ti OC散热器:利民 PA120(高度 157mm,适配新机箱与 5800X 的发热。)机箱:机器大师 C34(摧残浪费蹂躏一个前置 USB-C 口。)电源:先马黑钻 1000W 金牌全模组(更低瓦数的同款也足够,但这款在打折。)内存:科赋 BOLT-X 3600MHz 16GB×2硬盘:长江致钛 PC005 512G / 西数 SN550 500G(老机器复用)/ 西数 WD40PURX 4TB我的配件堆
为了等待各个部件得当的价格,从第一个配件开始购买到组装完成间隔一个月。如果在 618 这类购物节采购,想必能更加划算。
装机,以及一些大家不怎么提起的小坑在所有的组件到齐之后,便是激动民气的装机环节。如果你和我一样是第一次装机,不管你有多么迫不及待,请都务必等到一个精神饱满的安歇日进行装机。特殊是当你为了都雅,选择了较为小巧的机箱,并且希望让机器整体不雅观感良好时,装机的预估韶光会成倍增长。
常日来讲,装机的过程可以大致分为四步:拆下机箱表面板,组装主板上的部件,将主板固定在机箱,连接线材并固定其他部件。不同机箱的详细步骤可能有所不同,推举步骤一样平常会附在机箱解释书内,也会有干系的机箱评测视频可以作为装机参考。
以是在这里,我不打算先容详细的装机步骤,只打算讲几个我碰着的,但我看过的视频都没怎么强调的把稳事变。它们可能是装机老手心中的「知识」,但对付初次打仗装机的人来说,这些便是没被讲明白的问题。
散热器前后的安装顺序调度每一个视频都在强调,在安装散热器时一定要把稳一下两点:撕掉冷头/打仗面上的薄膜,拧螺丝时左两下右两下交替进行。纵然这样还是有不少人没把稳撕膜,让散热器根本没在散热地事情了好几年,还有一下子把一边螺丝拧到底搞得散热器主体歪斜的。实在不但是散热器,装机过程中任何一个部件,都该当先撕掉所有膜、再转着圈平衡地拧螺丝。
而我要强调的是另一件事:如果你利用的是小机箱,在安装风冷散热器时,不要先将风扇勾在散热器主体上。
如果你决定利用风冷散热器,你可能创造散热器送来时并不是一体的。风扇、固定钢丝、散热器主体常日会分开包装。在将散热器撕膜、涂硅脂并固定在主板上之后,下一步应该是将主板固定在机箱内。常日,教程中并不会提及到底要什么韶光组装散热器。
利民 SS135,投递时散热器包装内的状态,风扇与散热器本体并未固定。图源:利民官网
由于散热器尺寸不一,如果提前勾上风扇,可能导致后续的接线事情难以进行。部分散热器还会限定内存条的高度,须要在选购阶段或是装机阶段进行测试,调度风扇的位置或面向。
我在实际装机的过程中,为了调度风扇到得当的位置,反复拆勾了四次。机箱越小,这种安装过程中的限定就越大。我推举安装散热器主体之后,将附近的线缆接好并完成理线,安装散热器风扇的线,再将它们固定在散热器本体上。
小机箱考虑电源定制线与理线在完成大部分安装事情后,为了使机箱看起来更加整洁,有一道「强制症」等级的工序:理线。理线本身的原则是尽可能把线在不朝正面的地方理顺,并且须要善用理线带,将多余的线材绑起来,放在不会影响其他配件,也不会从透光面被看到的位置。
大部分电源附带的线材都不太优柔,无论是电源机身直接附带线材的「非模组电源」,还是机身预留接口,线材须要自行接上的「全模组电源」,线材优柔程度都只是「能用」的级别。如果你的机箱特殊小,或者你希望机箱的视觉效果更加好看,你可能须要提前考虑「电源定制线」。
对小机箱来说,优柔的定制线虽然又是一笔支出,但它能切实地降落你理线和装机的难度——当然,用原装线也没有任何问题,便是要多花韶光去调度。我的首次装机大部分韶光就摧残浪费蹂躏在了理线上,从开装到彻底装完耗费五个小时,后期有靠近四个小时在和机箱里缭乱的线材缠斗。
提前准备系统盘与键盘在完成了通电测试,准备装系统之前,务必准备一份系统盘和一把支持有线连接或利用独立吸收器、而且 F 区按键不该用组合键的键盘。BIOS 中的各种操作大多须要依赖键盘完成,少部分 BIOS 可以利用鼠标。F 区功能键常常包括了进入 BIOS、进入高等模式或确认等功能。蓝牙键盘是不能直连 BIOS 的,须要和 2.4G 无线键盘一样,将独立吸收器接入 USB 口才可利用。既然都要接线,我建议不如直策应用有线连接,还可以更加稳定。至于避免利用组合键,紧张是部分键盘无法精确将组合键结果输出到 BIOS。
至于系统盘,则须要提前利用另一台电脑,利用 Windows 11 创建工具制作。虽然是小事,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会忘。我在装机时由于之前给条记本装 Ubuntu 洗掉了系统盘,临装机才想起要重做 Windows 系统盘。
内存安装,以及安装之后的设置各种装机教程总是强调要买两条内存组双通道,选高频率的内存可以提升性能,但他们没说主板上的四条槽位到底要装在哪里,也没说在装机之后,如果不在 BIOS 中设置内存超频,大部分高频内存只会运行在 2133MHz。
想要启用双通道,就必须插在精确的槽位。大部分主板会推举装在 2/4 槽位而非 1/3,详细缘故原由不才方的视频教程清单中有先容。实在详细的槽位编号、推举安装位在主板解释书中一定会以某种形式注明,装机前务必仔细阅读主板解释书。
图源:微星 B450M MORTAR MAX 主板解释书
至于内存频率,由于大部分高频内存采取了 XMP 标准,理论上相称于这个高频率是官方预设的一个稳定的超频频率,已经帮你测试好了。想启用这个高频率,就须要在 BIOS 中找到内存超频功能(一样平常标记为 XMP/A-XMP/D.O.C.P. 等),它可能藏在与「性能」「超频」「调试」等有关的选项卡中,手动开启选择得当的参数即可。但是,提出了这个 XMP 标准的 Intel 将 XMP 在自己的保修条例中列为「超频」,会导致处理器失落去保修。以是处理器坏了往后送给 Intel 维修千万别说你有开 XMP。
末了一节,我会列出一些在学习装机和选件的过程中供应了不少帮助的视频资源,毕竟茫茫多的 UP 主阅读硬件领域,希望我的推举可以帮你减少一点筛选的麻烦。
电脑部件科普硬件科普的部分,我主推硬件茶谈这名 UP 主。他发布过一系列关于电脑硬件参数与特性的科普视频,包括内存为什么要双通道、频率如何选择、该当装在什么插槽、为什么要打开 XMP,PCIe、机器硬盘、固态硬盘的根本知识科普,以及电源金银铜牌的差别。
选件前评测与选件参考(抄作业)选件我比较常看的是 L3-猛汉猎人,作者是之前贴吧的装机大神,后来自己做 B 站视频。每逢购物节,他就会出一套各个价位的配置单,虽然说不一定要随着买,但至少可以在大致的参数和方向上得到一定的参考。
详细到各个硬件的比拟评测,我最常关注的是 51972 以及喵喵折 App。51972 善于在各个细节方向进行详尽的比拟测试,用严格的掌握变量表现硬件的真实本色。喵喵折 App 虽然理论上是「营销号」,但做的比拟评测与科普视频都比较全面,值得一看。
电源评测我会选择玩笑笑笑笑笑,这是少见的在电源一个领域专注测试的 UP 主,乃至有连买五个同型号电源打消个体差异的记录。如果你对笔墨内容有兴趣,电源也可以参考极电魔方的文章,他会对电源进行详尽的拆解评测,并且时时时推出一些内容科普。
机箱评测我大多关注有梦想的阿肯老师,在他只有几千粉丝时我就关注了,从分体水冷教程到分体水冷劝退,再到后来的各种机箱评测,他的视频风格很轻松,实际装机测试也比较完全,算是比较有参考代价。
散热器与风扇可以查看林海rinhai 与 KENNY肯尼酷的视频,前者测试过大量机箱风扇,后者由于利用小机箱高配置,会时时时对新款散热器进行比拟测试。F_枫华也出过一系列 ITX 机箱适用的下压/小塔散热器比拟,如果对小机箱有兴趣可以参考。
这一板块没有单个的推举视频。由于硬件时时推陈出新,单个视频的时效性无法得到担保。
装机过程参考来自硬件茶谈的《【装机教程】这可能是你能在网上找到最详细的装机教程》是一篇简洁易懂、思路清晰、适用大多数知识趣箱的装机教程。而如果你以为这样高效输出的模式太硬核,还可以选择远古时期装机猿的装机教程系列三篇。前者是一份解释书,可以在装机提高行理论学习;后者是相声,节奏慢,对小白常见缺点讲解多,可以在装机过程中随着播放,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
著名的 LinusTechTips 团队也常常推出各种主题装机教程,泛用性比较强的是《绝对防呆 10 分钟快速装机指南》。此外由于 LTT 常常收到各处厂商投喂,你可以在他们的视频中找到各式各样的装机技巧、硬件评测、配置推举与比拟,而且在 B 站供应官方互助中笔墨幕版。唯一的问题便是他们确实视频太多了……找起来要花些心思。
至于散热与机箱风道的设计,可以不雅观看硬件茶谈的《【硬件科普】机箱风扇怎么安装,如何科学的支配机箱风道?》与林海rinhai 对 ATX 机箱的散热风道测试。
成品,全部暗化,基本无光的黄色小机箱。
以上,便是我的全部装机履历分享。希望你可以在即将到来的 618 以及矿难里买到自己心仪的硬件,搞一台自己的新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