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通信 » 通信工程顶刊,作者关闭下载功能的视频怎么保存。

通信工程顶刊,作者关闭下载功能的视频怎么保存。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通讯 2024-10-28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中文核心期刊,只有一作和二作才有份量是吗?后面的三作,四作。都不被认可对吗

大家好,我是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关注高校人才那些事。

通信工程顶刊 通信工程顶刊 互联通信

先来说说论文中作者排名的讲究

通信工程顶刊 通信工程顶刊 互联通信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按照学术惯例,论文的第一作者一般是论文的主要贡献者,包括主执笔、观点的提出、实验的设计等,大多数情况下第一作者只有一个人,但目前也有很多论文出现共同第一作者(在论文说明中有明确标注)。而后面的几个作者则是研究的协助者,包括实验的具体实施,提供实验数据,部分内容的撰写,而通讯作者则是项目的管理者和负责人,要对研究结果的真实性负责,同时也是研究得以开展的保障,所以通讯作者一般是导师或课题组负责人。

也有不少情况下,第一作者是观点提供者,第二作者是执笔者,比如很多研究生的论文写完后都是挂导师第一作者。而第三、第四作者基本上都只是协助者。

对于非第一作者,我曾经给老师们打了一个比方:如果一篇论文值100分的话,那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贡献要占到80%,后面其他作者则根据贡献来分剩下的20%。就算没有三作四作,也只有20%的贡献。而且,这20%的价值还要看论文的价值。如果说CNS这种顶刊价值100的话,那普通中文核心的价值多半只有个位数(当然人文社科领域也有很牛的中文核心期刊),再乘上20%的话,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了。

再来说说论文中作者排名的认可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第三第四作者的贡献度不显著,所以在评价时难度较大。而且,对论文作者排名的认定和认可是分场合的,除了常见的职称评审,还有研究生学位认定、人才招聘、年度考核、人才称号评定等等场合,每种场合每个学校对作者排名把握的尺度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在团队内部评定贡献时,第三第四作者的贡献是可以得到体现的,也是必须得到体现,否则,大家都愿意去当主角,没有人愿意去给别人做嫁衣。因此,在年度考核、绩效发放中,特别是在有经费自主权的团队中,第三第四作者也是可以获得回报的。

另外,在人才称号评定中,一些第三作者论文也可能会作为申报者的代表作,这是因为这些论文通常都是高水平论文,比如一篇nature论文的第三作者,其价值多半比一篇四区SCI更高。

但是,在职称评审、学位认定、人才招聘工作中,非顶级期刊论文的第三第四作者基本上没有用处,因为要准确评价难度太大,意义也不大。

另外,由于国内学术界对论文作者排名认定上很不严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一篇中文核心论文,一个作者也可,两个、三个、四个作者也可,有贡献的能写上,没有贡献的也能写上,明知道是挂名也没人举报。所以,对国内学术评价者来说,底线就是第一作者。当然,由于目前中国学者论文灌水已经灌遍全球了,所以很多国外期刊的非第一作者也不太可信了(即便是写明了具体贡献也不一定可信)。所以,第三第四作者不被承认,某种程度上也是学术界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果吧。

在中文核心期刊领域,一作(第一作者)和二作(通讯作者)通常被认为是贡献最大的作者,因为他们通常在研究设计、实验和论文撰写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在科研界,第一作者通常是论文工作的主要执行者,而通讯作者则负责整个研究项目并与期刊编辑进行沟通。

一作和二作在中文核心期刊中的份量通常会受到更高的认可,因为这些作者对于论文的贡献最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的贡献没有价值或不被认可。

在多数情况下,一篇论文的贡献是由多个人共同完成的,因此其他人的贡献也是很重要的。在学术界,除了一作和二作之外,其他人通常按照对研究的贡献程度和工作分工来排列,排在前面的往往贡献较大。

在科研中,每个领域和期刊的惯例也可能不完全相同,有些学科或期刊可能更重视特定位置的作者。此外,学术界也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和共同合作,因此对所有参与人的认可和尊重都是必要的。

谢谢邀请!

中文核心期刊一般来说只有第一作者被认可。这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方面,中文核心期刊并没有建立被学术界公认的通讯作者制度或者贡献率排名制度,从而导致科研人员和公众以传统的惯性思维,按照作者署名先后次序来评定所有作者的贡献率。就算有的中文期刊注有通讯作者,在做成果评价时也会被忽视。
  • 另一方面,传统的管理制度,片面引导了科研人员和社会大众对论文第一作者的重视,反而忽略了其他作者的贡献率问题,缺乏更细致的除第一作者以外的其他作者的规定。
  • 再一方面,科研人员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时确实存在很多乱署名的问题,比如有的论文实质上明明是学生写的,却因为种种原因将导师作为第一作者;还有的论文明明是导师写的,却也因为种种原因将其他人或者学生作为第一作者。正因为存在这样的乱象,也因为“种种原因”并无实质的证据,所以在评价时为了方便,便只认可第一作者。至于有真正贡献的其他作者只是和第一作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关系。

中文核心期刊第一作者的重要性是有很多表现的

  • 比如在评职称的时候,虽然你作为非第一作者的成果也可以算作你的成果,但你的代表作必须是你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或者著作才行,在各类项目申请书的代表性论著部分撰写时,也只认可你作为第一作者的论著,甚至SCI和SSCI,也需要是第一作者才可以。
  • 再比如,在高校内部的科研表彰制度中,一般都默认只奖励和表彰第一作者,其他作者不奖励;在各类成果评奖过程中,原则上只有第一作者才可以申报评奖,如果第一作者不申报其他作者想申报则必须得到第一作者的授权,而且有的省市在发放获奖证书的时候只颁发给第一作者。

文史哲方面的文章切忌三位以上的作者,经济管理类建模方面的文章除外,但经我手的还是要求删除第三以上的作者,理工科的如基础数学一般也不应该超过两人,其他实验类的除外。

我们的体会是,文史哲文章最好一位作者,一期期刊,二人作者也要控制在百分之二十以内。原因主要是博士生的文章署名一般两人以上(含导师),这一点非常让人头疼,暑博士个人吧,文章份量不够暂且不说,作者的名头也达不到发稿要求,只好搭上一位学术界有点份量的导师,以两人为限。碰到连导师都没啥资质的,这位博士的文章就很难发了。

坊间称学术期刊收版面费纯属胡扯,我们一期就发十来篇稿子,大部分都是约稿,不仅不收版面费,而且给以较高稿酬,否则就约不到好稿,造成刊物质量急剧下降的后果,砸了自己的品牌,被逐出C刊。另外,好的学术刊物有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也根本不需收受版面费,况且收受版面费还会面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取消资助的重罚,如求索等刊。

到此,大家对通信工程顶刊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通信工程顶刊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