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加些电路使无源晶振变成有源晶振
无源EMC电路
备注:1.C1、C2为谐振电容,根据功能需要取值
2.R1、R2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换为低阻抗的磁珠

3.C3为预设计,可根据测试情况增加或者>调解/p>
4.L1/L2可根据测试情况增加或>调解/p>
有源EMC电路
1.R1为预留匹配设计,可根据实验情况进行调整或更换磁珠>处置惩罚/p>
2.C1为预留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加或者调整。
有源晶振和无源晶振的引脚>界说/h2>
有源晶体振荡器(Active Crystal Oscillator)和无源晶体振荡器(Passive Crystal Oscillator)的引脚定义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它们的引脚定义可能会因不同的制造商和应用场合而有所不同。这里给出一种通用的引脚定义:
有源晶体振荡器通常具有以下引脚:
1. 地(GND):连接到电路板的地线;
2. 电源(VCC):连接到电路板的电源线,通常是+5V或+3.3V;
3. 输出(OUT):输出晶体振荡产生的稳定的高频信号,用来提供系统时钟等功能。
无源晶体振荡器通常具有以下引脚:
1. 地(GND):连接到电路板的地线;
2. 电源(VCC):连接到电路板的电源线,通常是+5V或+3.3V;
3. 晶体端子1(XTAL1):连接到晶体的一个引脚;
4. 晶体端子2(XTAL2):连接到晶体的另一个引脚。
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晶体振荡器型号和应用电路的要求,选择适合的引脚连接方式。
无源晶振怎么用
通过石英的压电效应进行工作。工作原理为:在石英水晶片的两边镀上电极,通过在两电极上加一定的电压,因为石英有压电效应,电压形成了,自然就会产生形变,从而给IC提供一个正弦波形。通过IC的内部整形和PLL电路后产生方波,然后输入给下级电路。无源晶振就是一个晶体,必须要结合外围电路构成一个振荡器才能输出特定频率的信号,而这个振荡器是需要提供电源的。像MCU可以用无源晶振是因为其内部集成有构成振荡器的电路,晶体不好集成就只好外加。扩展资料:无源晶振工作的注意事项:
1、晶振的选型选择合适的晶振对单片机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在选择晶振的时候至少必须考虑谐振频点、负载电容、激励功率、温度特性长期稳定性等参数。合适的晶振才能确保单片机能够正常工作。
2、电容引起的晶振不稳定晶振电路中的电容C1和C2两个电容对晶振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每一种晶振都有各自的特性,所以我们必须按晶振生产商所提供的数值选择外部元器件。通常在许可范围内,C1,C2值越低越好,C值偏大虽有利于振荡器的稳定,但将会增加起振时间。
3、单片机晶振被过分驱动引起的问题晶振被过分驱动会渐渐损耗晶振的接触电镀从而引起晶振频率的上升。我们可用一台示波器来检测,OSC,输出脚,如果检测一非常清晰的正弦波且正弦波的上限值和下限值都符合时钟输入需要,则晶振未被过分驱动。
到此,大家对无源晶振接线图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无源晶振接线图的3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