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子女整天沉溺在数码产品和互联网天下中,让父母不解。如今,有些老年人用上了智能设备,同样沉迷无法自拔。如何帮助中老年朋友理性对待短***等社交网络平台,成为主要的社会课题。(5月19日《北京青年报》)
近段韶光以来,银发族智能设备的“适老化”改造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让老年人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设备、手机APP等智能化工具,在社会交际中更加通畅快捷,各方已有了越来越多的共识,更多的助老方法也在不断得到落实,以补充智能化、数字化带来的数字鸿沟。
但据报告显示,目前有0.19%的老人在某资讯App上的日在线韶光超过10小时,全国或有超过10万老人呈现出极致孤独的生活状态,全天候沉迷在手机真个移动互联网上。比之于年轻群体而言,老年群体触网“防沉迷”更具有分外性,一方面,由于防沉迷紧张是约束自我掌握力,过去每每更兼顾于对青少年群体,老年群体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老年人社交圈子相对封闭,加之晚年精神抚慰的须要,更随意马虎产生强烈的依赖,比年轻人更随意马虎上当受骗。对付9600万老年网民如此弘大的群体,防沉迷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比较于防沉迷的“青少年模式”,在防沉迷上同样也须要构建“老年模式”,并与智能设备“适老化”一体推进。社区等自治组织开展更多的群体互换等活动,家人要更多的关心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着重从办理精神需求入手,把老年人从网络依赖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还须要勾引老年群体意识到网络沉迷的危害性,不让自己成为手机的“木偶”。
作者:
来源: 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