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网购过外包装上仅印有外文的入口扮装品或入口食品?这些入口商品看似“高大上”,实则中文标签的“缺席”,使消费者的知情权被虚置。从余姚市市场监管局理解到,该局刚刚就对辖区内一家发卖无中文标签入口扮装品和入口食品的网店,开出了6.5万余元的罚单。
产品包装全是外文,让消费者难以辨认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身分等信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没有中文标签的入口扮装品和入口食品,不能直接在海内发卖(跨境电商除外)。近年来,网购、微商、外洋代购日益盛行,为消费者购买入口商品供应了便利,但有些消费者却忽略了这些商品的进货渠道和标签标识,这也为不法商家供应了可乘之机。
今年3月,市场监管司法职员根据举报线索,对位于余姚市泗门镇的某食品店进行检讨。现场创造该店仓库货架上存放着无中文标签的入口扮装品和入口食品,个中扮装品有粉底液、洁面乳、洗发水等,食品(含保健食品)有鱼油、VC咀嚼片、奶片等,商品中不乏雅诗兰黛、Swisse等有名品牌。而该店卖力人无法供应部分商品的入口批准证明文件、报关资料和考验检疫合格证明等合法来源证明,司法职员对个中无中文标签的商品履行了扣押。

经查明,该店进货渠道紧张通过贸易公司业务员或代购,至案发时,其尚未发卖的无中文标签入口扮装品和入口食品共有17种246件,涉案金额2.3万余元。
根据《扮装品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和《中华公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涉嫌经营标签不符合规定的扮装品和食品。因部分商品的报关单、入境货色考验检疫证明缺失落,同时也违反了《浙江省反走私综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构成从事无合法来源证明入口货色经营行为。余姚市市场监管局对其作出行政惩罚:没收无中文标签的入口扮装品80瓶和无中文标签的入口食品166瓶(盒),合计罚没款65709.91元。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入口商品发卖商,经营入口货色,应该索要或者复制入口货色的合法来源证明,建立凭据档案以及进货、发卖记录制度,且入口货色的合法来源证明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同时也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入口商品须查看是否贴有中文标签,并从正规渠道购买,切莫梦想便宜相信微信朋友圈、手机弹窗、网站链接等发布的广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