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 赵延
在狮泉河海关普兰事情点的业务大厅内,今年57岁的尼泊尔贩子赞达热·瓦迪(音译)正用一口流利的藏语跟事情职员互换,迅速办理好了她的通关手续。
普兰县位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南部,与印度和尼泊尔接壤,拥有边疆线400多公里,当地的普兰口岸是阿里唯一对外通商的口岸;同时也是印度、尼泊尔民众朝拜冈仁波齐“神山”和玛旁雍错“圣湖”的紧张通道,是中、印、尼三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相互互换的主要口岸。上世纪50年代末,中心批准在普兰设立国际市场,1995年获准成为中国国家二级口岸。

图为今年57岁的尼泊尔贩子赞达热·瓦迪(左二)在阿里狮泉河海关普兰事情点的业务大厅内办理通关手续。中新社 赵延 摄
37年前,赞达热·瓦迪随着母亲从尼泊尔来到普兰唐嘎边贸市场做起买卖,见证了唐嘎边贸市场的发展与变迁。
据普兰口岸管委会主任蒲东先容,唐嘎市场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西藏和平解放后,普兰口岸边贸市场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培植和发展。
1995年前,普兰县边贸市场仍位于原唐嘎市场所在地,只有70至80间无屋顶的建筑,市场条件十分简陋。1995年,普兰县政府新建了1800平方米的商业铺面房,改进了唐嘎市场的举动步伐。2003年,县城中央地带新建了边贸市场,也便是现在赞达热·瓦迪店铺的所在地,该市场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包括219间土木构造的房屋。
目前,总投资约1.94亿元公民币的普兰唐嘎国际边贸市场培植项目正在开工培植。该项目总用地面积72403.2平方米,分三期进行培植,新建总建筑面积约48266.2平方米,包括商铺506间、公租房172间等。
对付新建的唐嘎边贸市场,赞达热·瓦迪十分期待。她说,母亲今年已经96岁,因行动不便,现在尼泊尔安享晚年,“真想有机会让她也来见见中国政府新建筑的边贸市场有多么俊秀”。
图为今年57岁的尼泊尔贩子赞达热·瓦迪在边贸市场内的店铺里做生意。中新社 赵延 摄
蒲东表示,截至2017年,普兰国际边贸市场共有印、尼商共357户,从业职员1150人,在口岸经营的产品种类有木碗、尼泊尔卡垫、珊瑚玛瑙等80多种。
今年80多岁的巴坦森(音译)已经在藏26年,现在是普兰县印度商会的卖力人,平时卖力商会与当地部门的沟通对接事情,“如今,中国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边疆贸易的扶持力度。而我们的贩子在这边同样能享受到许多便利的优惠政策。”他希望能够在晚年连续为印中边贸奇迹的发展发挥余热。
据普兰县商务部门有关卖力人先容,作为中国西藏与南亚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重地,普兰县有着丰富的特色产品和旅游资源,其电商购物需求具有较大潜力,但是该县网商数量险些为零,电商供求比例严重失落调。
2017年,普兰县被列入全国电子商务进屯子综合示范县工程,将重点依托普兰县青稞、畜牧、民族手工业、口岸特色产品四大特色家当,全方位打造高原绿色食品、糌粑衍生品等一系列具有“普兰县”品牌印记的农特产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