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老杭州秀出了“杭州人过冬三件套”——十年只涨一块钱的雪花膏,可以一贯翻新的丝绵壳,还有能当传家宝的“汤婆子”!
年轻人看呆了,果真是老杭州更懂得性价比啊!
雪花膏、丝绵壳、汤婆子,俗称杭州人的“过冬三件套”。
12月19日,寒潮过后的杭州迎来放晴, 位于中山中路403号的豫丰祥如往年一样平常,迎回了一批批回购“过冬三宝”的老顾客。

十年才涨一元钱
雪花膏是影象里妈妈的味道
5元的蚌壳油、8元的珍珠霜……对付不少杭州人来说,这是从小到大妈妈身上的喷鼻香味,温暖亲切。
在老杭州的字典里,这些喷鼻香喷鼻香的面霜统称为“雪花膏”。豫丰祥的柜台上,摆满了百雀羚、雅霜、友情等老牌国货的雪花膏,种类繁多也久经市场磨练。
“我女儿给我买的很贵的那种护肤品我都不要用,还是老底子的国货好用,涂上去脸一点都不‘刮’了。”特地赶来的李大妈一口气囤了几包孔凤春白玉霜,不贵,一包50克只要5元。
“现在条件好了,我还把这个当润肤乳搽,一点也不心疼的。”白玉霜李大妈一用就十几年,从当初带着瓶子来装,到现在分袋买更便携。
这些年,原材料价格都在上涨,但豫丰祥的大多商品依旧保持着十年只涨一元钱,这大概也是一家老店打动一代代老客的缘由。
80后90后,谁的童年没有丝绵壳?
不管十年八年,一贯能翻新
不少80后90后的童年,过年假如没有一件新丝绵壳,这个冬天都是不完全的。丝绵壳里装入棉花制成棉袄,优柔、暖和!
“这几天一天比一天冷,买卖也一天比一天好。”豫丰祥经理盛海铭笑着说,这个中大部分客人都是来买“过冬三宝”的。
豫丰祥售卖的丝绵壳是自有品牌“柳浪”牌,一件成人款价格在两三百元。除了用料踏实,豫丰祥丝绵壳的另一个卖点便是,买回去后不管过多久都可以来这里来重新翻过,店里只收取一点手工费。
“有的客人穿了十几年,以为还能穿就会拿来翻新。”十月份开始,就有客户源源不断地上门翻新丝绵壳。
今年军大衣火了,趁着这股风潮,也有不幼年年轻赶来翻了丝绵壳,“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丝棉壳更有性价比!
”
最抢手的“汤婆子”
能用成“传家宝”
明黄锃亮的汤婆子盛满热水,用红布裹好再放进被窝。在一个个寒冬,有一个刚钻进去就暖暖的被窝,是一种莫大幸福。
在豫丰祥,除了丝绵壳和雪花膏的柜台,就属汤婆子这边最闹猛。一个上午,有几十人来询价,下单的也有不少。
豫丰祥的汤婆子分了几个规制,最小的适宜单手持,最大的适宜暖被窝。每个规制分两种格局,没有印花和雕龙画凤,雕龙画凤的格局统一贵10元。“由于明年是龙年,这两天我们雕龙画凤的格局卖得很好咧。”店员余姨妈说。
“一个汤婆子能用多久?少说能用个十几年!
”余姨妈信心满满,不少顾客家的汤婆子用了几十年,颜色氧化变深呈现一种古董的光泽。
这是杭州版“解忧杂货铺”
百年迈店,离不开的是人
十年涨一元的雪花膏,破了再翻新的丝绵壳,可以当传家宝的汤婆子……从斗富三桥边一家10平方米的小店,到羊坝百货商店,末了搬至现在的中山中路403号。开了98年的豫丰祥,陪着一代代杭州人度过了一个个寒冬。
有网友把豫丰祥比作杭州的“解忧杂货铺”:走进这里的多是满头银发的老者,一间小店经办了生活的细碎;也有打卡的小年轻,来追寻影象里的小物件。
正像一位博主所说,“这里都是小时候的回顾,韶光会流逝,人们会老去,影象却总是美好而弥新。”
百年迈店的窍门,在于这里的一位位发卖员。店里一共有10位业务员,均匀年事60岁旁边,个个都是“社牛”。
“我是这里最年轻的,几个月前75岁的大姐不做了,走的时候还很舍不得呢。现在这里年纪最大的是72岁的大姐。”今年52岁的沈姨妈,27岁就在豫丰祥任职,人生的一半韶光都在这度过。
正聊着,一位老人走进来,沈姨妈脸上便露出了笑颜。“你来的啊,好久没看到你了么。”老客吴大妈笑了笑,“前段韶光儿子结婚,忙啊忙去世。”
吴大妈是来回购棉毛裤的。豫丰祥棉毛裤的版型是定做的,裆加长,臀围也比较宽松,更适宜中老年人的体型。
对付吴大妈的尺码,沈姨妈门儿清,利索取出两件完成付款。之后,两人便侃天说地,这也是店里的日常。
为了照顾老人们的支付习气,店里留着颇熟年代感的老式木质零钱盒。让店员们乐于看到的是,如今老人们大多学会了手机支付。而豫丰祥也在变,一帮60后70后在前几年鼓捣了一个网店,买卖一度好到被迫闭店。
豫丰祥人气都很旺,每天的零售额在万余元。“别看大家买的东西多,但单价都很便宜,我们要做的便是做事好。”劳碌中,盛经理乐呵地说。
“回去慢点哦,下次再来。”沈姨妈送走了吴大妈。午后的杭州气温只有0℃,老人们一个个满载而归,阳光穿过树影照在他们的毛线帽上。寒风中,有这么一间老店等着,挺好。
王依丹 姚容
来源: 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