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卫报》2月27日文章,原题:魅力不再:为什么中国影迷正在回避好莱坞过去一周,36岁的好莱坞演员马特·威廉·诺尔斯一贯在为即将到来的中国之行整顿行李。他期待着自疫情暴发以来首次前往中国。但对他来说,想在中国找到事情不随意马虎。疫情改变了电影行业,美中关系恶化也使像他这样在两国之间往来的人士进退维谷。
2009年夏天,当诺尔斯以志愿者的身份首次来到中国时,好莱坞电影无处不在。好莱坞影片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从西方入口的首批产品之一。
过去20年来,在入口配额等保护方法的浸染下,中国国产电影迅速壮大。数据显示,过去10年来,包括好莱坞影片在内的非国产电影在中国票房中的占比一贯呈低落趋势。去年在中国票房榜上高居前10位的影片中仅有2部外国影片,而10年前为6部。

《红毯:好莱坞、中国和环球文化霸权之争》一书作者舒瓦泽尔说,中国影迷正逐渐阔别好莱坞影片。在他看来,中国海内电影制作的进步并非巧合。2008年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的成功,引发中国官员和电影人深刻反省:好莱坞如何使一部范例的中国题材电影如此大得胜利?2019年上映的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成为迁移转变点。这部预算为5000万美元的影片在环球得到近7亿美元的票房。“这显示出北京发展国产电影家当并使之商业化的年夜志正在见效”,舒瓦泽尔说,“中国不雅观众正越来越转向海内文化产品。”
各种成分的叠加引起好莱坞电影公司的担忧,随着中美关系恶化,美国电影在环球最大电影市场中国的未来存在更多不愿定成分。相反,爱国电影《长津湖》的环球票房收入超过9.1亿美元。
诺尔斯表示,“目前如果迪士尼等公司想与中国互助,他们不得不优先考虑中国海内不雅观众。你可能不喜好这种状况,但这便是现实。”(丁雨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