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在创业板上市,绿联科技公开拓行股票4,150万股,召募资金总额约8.8亿元。原招股书显示,所召募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及家当化培植项目、智能仓储物流培植项目、总部运营中央及品牌培植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等四大用场。
据悉,绿联科技成立于2012年,注册地位于深圳市龙华区,其前身为绿联有限,是一家科技消费电子有名品牌企业,紧张从事3C消费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发卖,致力于为用户供应全方位数码办理方案。
据最新招股书显示,在2020年、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1-6月,公司业务收入分别为27.38亿元、34.46亿元、38.39亿元、21.21亿元,2020年至2022年年均复合增速达18.42%,古迹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

2023年度,绿联科技的业务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延续了前几年的增长态势:业务收入达48.03亿元,同比增长25.09%;归母净利润达3.87亿元,同比增长了18.27%。
目前,绿联科技实现了对天猫、京东、亚马逊、速卖通、Shopee、Lazada等国内外主流电商平台的覆盖,布局中、美、英、德、日等多个地区,经营品类席卷传输、音***、充电、移动周边和存储五大系列。
与其他3C电子赛道的上市企业类似,在十余年的发展中,绿联科技也经历了从企业草创、搭建渠道,到拓宽产品矩阵,再到强化品牌培植的演化过程。其招股书称,“公司还将持续推进品牌精耕,探索品牌可持续发展之路;使得公司在产品生产和发卖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能更好知足客户需求。”
一.线上线下两手抓,境内外收入相对均衡
作为常被业内人士拿来与“跨境第一股”安克创新比较较的跨境大卖家,绿联科技在很多方面都与后者形成了一种“殊途同归”的对称性:安克从一开始就立足外洋电商、打造品牌,后来“反攻”海内市场并深化线下渠道培植;而绿联则从海内的代工贴牌买卖做起,逐渐展开环球化布局、打造品牌;二者末了都霸占了相似的生态位。
作为3C电子赛道上的头部玩家,相对付其他友商,绿联最大的上风在于其均衡的渠道配置:在担保线上渠道康健发展的同时,稳步扩大着线下发卖的份额;境内、境外市场的收入相对平衡,在面对特定地区的市场变动时能够有效分散风险。
据招股书显示,经由多年的发展后,绿联构建了一个横跨境内与境外市场,兼具电商与实体发卖渠道的环球化发卖模式:在境内市场,其发卖渠道包括线上B2C模式(如天猫、京东POP等)、线上B2B模式(京东自营店铺)以及经销/直销两种线下发卖模式;境外市场与之类似,包括线上B2C模式以及线下经销与直销。
值得把稳的是,公司直销客户紧张为部分企业客户,而经销客户则紧张为区域经销商。除极少量经销商采取非买断式经销外,紧张经销商均为买断式经销,充分给予发卖端经营灵巧性,详细发卖打法由经销商自行商定,从而实现“能者多得”。
目前,绿联科技的的境内线下主营业务收入逐步增长,占比逐步提高至境内总发卖额的31.2%。比较之下,外洋市场线下渠道的发展则尚处于起步阶段,只占外洋发卖额的20%旁边。
在详细的渠道选择上,绿联科技聚焦于海内外的第三方电商平台,构建了覆盖多平台、多地域的店群矩阵。其招股书称,“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线上平台实现的发卖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2.35%、78.14%、75.98%及74.04%,目前为公司最紧张的发卖渠道。”
数据显示,亚马逊平台是该公司最紧张的发卖渠道之一。绿联在该平台上的发卖收入在报告期内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22年,其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高达30.25%。此外,天猫、京东等海内平台发卖收入也在不断增长。2022年,其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37.07%。
从其营收的地域性分布来看,绿联科技的主营业务收入在境内外发卖区域的构成较为均衡。2022年度,境内和境外占比分别为55.09%和44.91%,境内收入占比略高于境外。相较于紧张的可比企业,绿联科技在境内外营收的平衡性上具有显著的上风:安克创新与海能奇迹的紧张收入高度依赖于境外市场,而公牛集团则缺少对外洋市场的开拓。
详细来说,目前绿联的境外客户紧张来自欧洲、北美洲等经济发达的市场和地区,两个地区占境外收入的比重超过60%。得益于疫情期间的分外环境,欧美市场在线办公、线上教诲、***会议、居家娱乐等需求增长兴旺,人们对电子设备及其周边配件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为绿联科技带来了较快的增长趋势。
只管欧美市场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增长份额,但单一市场的颠簸也给绿联带来了震荡。如2022年,受俄乌冲突等事宜影响,欧洲能源价格上涨,消费品通货膨胀,影响了欧洲消费者的购买力,导致发卖额同比下滑超10%;2021年,受亚马逊FBA库存容量爆满的影响,其增幅锐减近20%。
二.靠“一根数据线”起身,逐步构建起产品矩阵
从一家贴牌代工的工厂到如今的头部大卖,绿联科技发展之路的***正好是“数据线”这个不起眼的品类。
创业伊始,绿联科技切入的品类并非3C消费电子产品,而是电视高清数据线。2010年前后,恰逢海内高清电视市场进入快车道,高清电视的遍及和数字电视的兴起,让电视数据线成了一个亟待海内厂家补充的空缺市场。
而当时市情优势行的电视数据线都是统一的1.8米国外标准,绿联科技敏锐地捉住了中国用户的痛点,推出不同尺寸的高清数据线,从而顺利赚到了“第一桶金”。
随后,绿联科技又瞄准了朝阳东升的智好手机周边配件市场。在多年景长后,绿联科技的产品线也已经从单一的“数据线”扩展到了五大品类,包括传输、音***、充电、移动周边和存储。
个中,传输类产品是公司业务规模最大的产品种别,产品包括扩展坞、集线器、网 卡、网络数据线、键鼠等多个细分类目,在其收入构成中始终霸占着最大的份额。此外,2023年,传输类产品的单位本钱进一步低落,毛利率同比上升。紧张缘故原由系部分物料利用集中采购的模式、部分产品进行构造方案变更以降本增效。
而充电类产品和存储类产品,则是绿联除了传输类这个“老本行”之外的两头新的“现金牛”。根据最新的招股书,与去年同期比较,充电类产品增长了58.66%,而存储类产品更是实现了77.36%的高速增长。
个中,充电类产品的大幅增长与主流手机品牌不再附赠充电插头、可快充机型的快速遍及密切干系。而存储类产品的增长,则是由海内外居家影音娱乐、 线上远程办公需求的显著增长所带来的。
三.聚焦研发创新,供应链体系依旧仰重外协资源
3C电子品类,一贯被视为跨境电商赛道上搏杀最激烈的领域之一。“速生速去世”、“严重内卷”是许多跨境从业者对这个品类的固有认知。伴随着全体跨境赛道从白牌时期迈入更看重品牌力和产品力的下半场,绿联科技所要面对的竞争者都并非等闲之辈。
从遐想、公牛等传统霸主,再到安克创新、品胜、倍思这些新锐势力,面对形形色色的强大对手,绿联科技显然已经无法再度复刻从空缺的“浅海品类”弯道超车的策略。聚焦研发创新,增强产品的硬实力,因而便成了绿联近年来乐意向外界透传的新故事。
招股书显示,为更好地提升产品竞争力,绿联科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报告期内研发用度逐年增加,由2020年度的9,512.70万元增加至2022年度的18,334.29万元,研发用度复合增长率为38.83%。2020年度至2022年度,公司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为43,507.63万元,占最近三年累计业务收入的比例为4.34%。
与此同时,企业所雇佣的研发职员也逐年增长,由2020年的361人上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553人,同时,薪资报酬也有较大提升。
然而,相较于其他同赛道的友商,绿联科技在研发方面依旧难称突出,其研发用度率乃至仍低于行业均匀值。
此外,从专利角度来不雅观察,绿联科技的研发实力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招股书显示,绿联科技及其子公司拥有境内专利862项,境外专利614项,个中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270项和外不雅观设计专利1,187项。
考虑到研发过程中“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不雅观设计专利”的“含金量等级”,绿联科技相较于安克创新(拥有境内授权发明专利122项、实用新型专利777项)以及公牛集团(拥有境内授权发明专利116项、实用新型专利615项)还有较大差距。但相较于海能实业(专利发明8项、实用新型45项)与品胜电子(专利发明7项、实用新型9项),绿联科技又形成了较大上风。
另一方面,绿联科技在供应链资源上也比较依赖于外协生产。目前,公司在生产端形成了外协生产为主、自主生产为辅的供应链模式。其委外工序工艺成熟,不涉及关键技能与关键工序。而其自主生产部分,则由生产子公司海盈智联和志泽科技承担,更加聚焦核心环节与品控管理。
从数据上来看,目前绿联科技的外协生产占比约占总产量的八成,自主产能只占约两成。只管核心工序仍由自有工厂卖力,但其研发、设计和发卖的产品的产量、质量以及生产周期等一定程度上仍受限于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产品工艺、制造本钱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等成分。若供应商涌现意外歇工,或在互助中发生摩擦,仍可能对公司生产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未来,公司会通过加强跨职能跨组织互助的协同能力,和快速制订有效策略应对突发状况的柔性管理能力,保障公司品质高、本钱低、交付快速的市场竞争上风。”招股书称,公司还将与供应链高下游形成良好的互助关系,家当链协同发展,逐步形成一个高效、稳定、康健的供应链体系。
亿邦持续追踪宣布该情报,如想理解更多与本文干系信息,请扫码关注作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