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流量获取本钱越来越高,若何获取流量,成为当前电商平台的一大核心问题。笔者曾经做过一个“实时分销”的项目,就属于自营电商探求新流量,探求出路的一个考试测验。
那么:实时分销是什么?
“实时分销”是一种电商平台提出,一种和分销商的一种新的互助模式。一种由分销商供应流量,电商平台实时供应货色以及一整套做事的互助形式,以终极实现发卖的新的办理方案。

为什么要做实时分销?做实时分销有什么上风;
电商平台须要新的发卖出路,并且乐意用让利引流发卖。另一方面,分销商有优质流量,且有购买意愿,但分销商自己并无一套完全的运营能力和供应链能力。但是又希望有着自己的购物交易体验,能够与对应平台场景无缝领悟。与传统分销比较,电商平台提出“实时分销”的互助办法,电商平台无需分货给分销商,与主流发卖库存共享;另一方面,分销商无需建立仓库,不管理库存,不管理如约,0库存运营,风险小。实时分销怎么做的呢?我们分为几个步骤来剖析;
一、实时分销的例子京东开普勒-买断模式:http://k.jd.com/project.html?project=2 唯品会-多渠道项目:http://vop.vip.com/apicenter/index?categoryNo=9(页面推没找到,只有一些api接口);苏宁有新零售,没有找到页面先容,对应的互助方,线下的店铺偏多。
借一张京东开普勒的示意图理解下双方的互助形式:
二、角色先容
先来先容一下业务互助的三个角色:
供货方
一样平常是自营电商平台,有着自主的完全的供应链,有着较强的业务与技能能力,能够供应完善的业务及技能办理方案,其对应的职能:
供应一整套的实时分销办理方案;实时供应给分销商商品库存;供应配送如约做事;供应针对分销商售后做事;分销商拥有自己的线下店铺,或者有自主独立的APP、小程序引流;不愿依赖电商平台供应的交易流程,自主搭建发卖体系,实现购物场景与其运用处景无缝领悟。其对应的职能:
供应独立完全的交易购物流程;有着自己的商品运营体系(选品、价格、匆匆销等运营活动);能够供应针对用户的售后做事能力;用户利用分销商APP、或者小程序用户(当然也存在线下用户);且在对应平台有购买意愿,例如电信用户利用电信APP购物;其对应的职能:
在分销商购物交易收货以及收票售后做事申请三、业务流程一整套的“实时分销”业务方案,我分为了五个模块:“售前准备”“正向交易”“售后做事”“财务结算”“入驻申请”;后续也按照这个顺序进行先容,准备分为两次进行分享;
本次紧张聊核心的两个模块“售前准备”“正向交易”。
售前准备
流程大略的示意图如下,将整体流程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电商平台确定可供货商品范围第二步:形成实时分销商品池第三步:分销商选品并完成售前准备第一步:确定可供货商品范围
电商平台每每并不是厂商,以是他的货也有供应商;是不是电商平台自营的货都能做实时分销呢,答案显然是NO;电商平台和供应商互助模式很多:买断模式、经代销模式、代销模式;其余,很多品牌较为强势,有控价、控发卖渠道的需求;以是可供货的货源分为两类:
注:POP模式商品不适宜再做分销,由于POP模式本便是平台抽佣形式,并无货权转移;
①针对非买断形式的商品,就涉及与供应商会谈,确定可做分销的商品范围;产品设计时,需供应工具,与供应商签订实时分销协议,确定商品范围(可按照“品牌+三级品类”,或者“商品编码”颗粒度确定可供货范围);其余,协议中须要明确,是否可由分销商再次定价,由于涉及分销商是否有权再次定价。
②针对买断商品,由于电商平台已经拥有物权,可直接供货给分销商;
第二步:形成实时分销商品池
电商平台商品量每每很大,纵然只看“买断模式”的商品,其对应的体量也可能万、十万级(乃至更多);哪些商品适宜做实时分销呢。这里可能便是须要运营职员挑选商品进入实时分销商品池了;产品设计上,考虑为内部运营职员供应一个选品工具即可。至于选品维度,就看平台商品体系重,商品属性、标签的丰富度了;至于是否做自动选品,这就看业务需求的主要性,以及对应的资源投入了。
第三步:分销商选品并完成售前准备
电商平台供应了实时分销商品池,分销商是一股脑全拿过去售卖吗,每每并不是的;由于各分销商运营重点不一样,例如电信公司运营的可能3C居多,有些"大众号互助方主推扮装品;而且分销商每每只运营几款或者一款主打商品。以是分销商每每还会进行一次选品;
可是分销商在哪儿选品,选品后还须要做哪些事情才能发卖呢?
分销商在哪儿选品?我建议是,由电商平台供应一个公共选品平台,由于这样减少分销商接入事情量,适用于平台的扩展,其余,分销商可以在电商平台选品完成,针对性的处理对应商品信息,这就就可以可以减少分销商与电商平台的交互次数。页面可以是这样的:
分销商选品完成后,还须要做哪些事情才能发卖呢?
分销商选品完成,可是商品仍旧还在电商平台内部,分销商并无商品信息;以是分销商须要获取商品信息;并且转换为分销商识别的数据,保存在本地。
这个过程,电商平台就须要供应一些列的商品查询做事,分销商须要逐一对接,完成商品本地化处理;并在本地化后,进行商品运营。
商品本地化过程中,双方交互处理的紧张内容有:
商品清单获取;按商品编码获取商品资料(包含品牌信息,品类树等信息,是一整套商品信息做事);商品价格获取;商品状态获取(这里的状态紧张是指商品高下架状态,这儿的高下架状态最好和对应主站的高下架分开,只用来掌握实时分销发卖渠道的是否可售);商品库存获取;分销商完成商品本地化后,进行商品的基本运营(自主定价的商品重新定价,或者指定活动等);末了在分销商发卖平台进行上架,完成发卖前的末了操作。
关于商品信息变更处理方案:
以上所说,是商品首次引入分销商平台,实在还须要考虑一个场景,分销商已经成功商品本地化后,商品信息发生变更。为担保电商平台和分销商的商品信息只管即便保持同等。以是须要建立起一套商品信息变更关照机制;
建议方案:
1. 针对商品资料、商品价格、商品高下架状态等信息变更:
电商平台在商品信息发生变更后,记录变更历史。分销商定时获取段韶光内的变更历史,然后利用价格获取,商品状态查询,商品资料获取,获取最新最新的商品信息;2. 针对库存状态变更:
由于库存变革比较频繁,以及仓库的覆盖逻辑繁芜,且不适宜暴露给分销商。以是这里须要经由加工处理,按照配送区域记录库存信息,例如:(商品001,广州市,库存紧缺)。分销商定时获取,段韶光内‘库存状态发生变更’的商品的最新库存状态。以上信息变更同步方案中,都是基于一个条件,平台明确知悉分销商选品的内容;不然就会涌现一个场景,分销商获取变更信息时,永久都须要将所有商品的变更信息获取一遍,结果大部分商品自己并不该用。
以是分销商选品,我建议是由电商平台搭建公共选品工具,这样平台就能很大略节制分销商的选品情形,乃至更深一步的掌握分销商选品范围、选品数量等。虽然选品api也可以实现上述所说内容,但是觉得实现起来反而更繁芜些。
正向交易
用户在购物平台的基本操作如图,分为两个大模块:“购物”与“如约”;
对付购物流程:
分销商的业务场景每每更为灵巧,无需逐步完成。但整体的模块可分为两个模块,导购与交易;这两个过程都须要较为准确的商品信息,用来担保末了交易的达成。而这个过程中就须要互助双方密切的合营;
导购模块中,商品列表的排序,筛选的功能所须要商品信息,分销商只能依托分销商本地的商品数据;以是须要只管即便保持准确性,以是之前商品信息变更交互须要一定的实时性,须要较高的频率处理。
展示给用户的商品信息则须要精准,须要实时与电商平台交互,获取准确的商品信息;以是在购物流程中,电商平台需供应精准的商品、交易做事:
商品聚合做事:紧张是做事于商品详情页、购物车、结算页实时查询商品库存、价格、核心资料。用来担保双方信息的同等性;提交订单做事:指在分销商下单的同时,电商平台同步产生订单,并针对分销商订单进行一些列的校验,例如发卖价、结算价校验;以及核心的库存保留处理。订单支付做事:指在分销商支付完成后,关照电商平台完成支付,形成可实行订单的做事。电商平台供应了以上做事后,分销商导购交易过程实时调度;这里分销商就须要权衡,当真确当地数据与电商平台不一致时,交易是否连续。还是一定可吸收的范围的时候,交易可以连续;
例如:本地数据对付商品A的记录是,库存充足,电商定的结算价¥100.00,分销商定的售价¥120.00;交易过程中,创造电商平台定的结算价涨为了¥110.00,这个时候,交易是否连续?
对付如约流程:
产品履行比较大略,首先在识别分销商订单后,只须要考虑以下几点:
发货过程中,无需打印发票。由于货权是先转移到分销商,分销商发卖给用户,以是电商平台开票工具该当分销商,由分销商开票给用户;电商平台如果和分销商有包装定制互助,须要单独包装。电商平台须要供应物流轨迹查询做事,分销商定时获取物流轨迹,以供用户查询物流轨迹。用户确认收货后,分销商须要尽快关照电商平台,用来完成订单,作为后续结算的依据,并且该当设置确认收货倒计时。这里有一点须要把稳,如京东、苏宁等企业都有着自己的物流,确认收货的状态,可以基于物流职员结单为准,无需等待用户确认收货。以上,便是实时分销方案的“售前准备”“正向交易”两个模块的内容,关于“售后做事”“财务结算”“入驻申请”三个模块下次接着分享。
个人虽然参与主导这个项目,但究竟不可能所有模块都熟习,很多模块都只是先容了下对应的业务流程以及大致产品方案,由于详细模块产品履行有专门的同事,个中内容可能有误,望示正。
本文由 @JOJO_004 原创发布于大家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容许,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