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照明设备点亮过环球65%的机场,装饰过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埃及金字塔等浩瀚标志性建筑;它一个世纪前便进入中国,末代天子溥仪利用过它生产的X光机检讨身体;它曾是欧洲强大创新能力的代表,与日本索尼和韩国三星并列为环球最强大的电子科技公司。
但如今这家公司却不才坡路上飞奔,在中国更是被戏称为“南极人”,口碑江河日下,从昔日的高质量代表,堕落成了靠卖牌号生存的落魄巨子。
这家公司,便是飞利浦。

01
1891年,杰拉德·飞利浦(Gerard Philips)创立了飞利浦公司,从父母家的地下室开始起步做灯泡。作为富商之子,他没兴趣继续家里的烟草、咖啡贸易等家族买卖,反而对科学技能十分着迷,从大学机器专业毕业后,他先后在荷兰和苏格兰的船厂事情。
那是一个科技日月牙异,电气革命朝阳东升的年代,电动机、电灯、电报、电话相继问世……飞利浦开始创业时,间隔爱迪生发明白炽灯已经由去10年,但如何本钱低廉地大规模生产灯丝仍是一个难题。
刚开始,飞利浦考试测验用碳丝制造灯丝,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后来通过“山寨”通用电气的钨丝技能,才造出了质量可靠的灯泡。不过这让爱迪生相称不爽,一纸诉状将飞利浦告上了法庭,让飞利浦焦头烂额。
飞利浦的灯泡广告
不过这段经历倒是刺激了公司创始人,杰拉德与安东两兄弟反思过去的经营模式,痛定思痛,决心全面转型创新研发。1912年,飞利浦在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上市,不久后,大名鼎鼎的飞利浦Natlab实验室成立,飞利浦开始在创新道路上狂奔。
Natlab不做产品,而是专门进行物理、化学领域的根本研究,为此飞利浦约请到莱登大学的Gilles Holst博士坐镇主持。一开始,实验室事情集中在改进白炽灯技能上,但之后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比如,研究职员把稳到真空技能可以扩展到X射线领域,开拓出了可用于医疗领域的X光机,由此奠定了飞利浦医疗奇迹发展的根本。
上世纪初,一台飞利浦生产的X光机曾被运送至紫禁城,供清朝皇室检讨身体用,听说末代天子溥仪就曾利用过。
当时,Natlab实验室被称作研究者的天国,是足以与美国贝尔实验室媲美的欧洲创新中央。这紧张由于两点:自由宽松的环境,外加不差钱。这个实验室只吸收顶尖人才,科研预算上险些不设上限,研究职员可以在毫无束缚的条件下自由选择课题。
1916年,Natlab实验室
一系列改变生活的发明从Natlab横空出世:节能灯泡、便携式X光机、五极管等等,在这些研究根本上,飞利浦的产品风靡市场,电动剃须刀、吸尘器、咖啡机、电熨斗等涌入人们的生活,也让飞利浦赚的盆满钵满。1930年代,飞利浦卖出了第100万台收音机和第1亿个无线电真空管,创造了天下记录。
二战爆发前,飞利浦的业务已经遍布环球,雇员超过45000名。不过飞利浦管理层预感到战役一触即发,开始陆续将公司资产和董事会核心成员转移到美国,只是工人和工厂走不了。飞利浦第四代传人、时年35岁的弗里茨·飞利浦临危受命,留守荷兰大本营,确保“公司和员工在纳粹盘踞期间能够存活下来”。
德军盘踞后,弗里茨代表飞利浦表面上“效忠元首”,最低限度为德军生产灯泡等物资,同时费尽心机与纳粹达成协议,雇佣犹太人到工厂事情,挽救了382名犹太人。1996年,这位荷兰的辛德勒,被以色列政府付与“国际义人”勋章。
02
二战结束后,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东风和Natlab自身强大的研究能力,飞利浦进入黄金时期,逐渐发展成为一家横跨多个领域的电子帝国。
当时飞利浦在半导体领域颇有建树,研发出的晶体管、局部氧化硅、氧化铅光导摄像管等前沿技能,支撑飞利浦领跑天下影音业务,录像机、盒式磁带、CD唱片都是飞利浦率先推出。它乃至还于1972年创立了环球最大的唱片公司宝丽金(Polygram),邓丽君、谭咏麟、张国荣、Beyond、王菲等都曾是其旗下签约艺人。
飞利浦的磁带与CD
这一阶段的飞利浦兜里根本不差钱,开启了买买买模式,四处收购,摊子也越铺越大。不过如日中天的飞利浦,并没故意识到,此时危急也已悄然而至。
随着日本制造业的崛起,日本索尼、东芝等厂商在环球市场攻城略地,物美价廉的日本电子产品,将一众欧美老牌公司打得丢盔弃甲。臃肿而管理低效的飞利浦根本没有招架之力,只好开启漫长而不尽如人意的转型。
1998年,创立超过百年的飞利浦,被荷兰王室付与了“皇家”的称号,改名为“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对一家公司来可以说是极大的光彩了,但这时候的飞利浦,已经处在急需变革的节骨眼上。
2001年,飞利浦新任总裁决定展开“瘦身”操持,想法很大略:剥离古迹不佳的鸡肋业务,探求代工厂降落本钱,为了提升利润率,凡是不赢利的都卖掉,就连飞利浦起身的照明业务,也被拆分卖了出去。
飞利浦曾经的五大奇迹部:照明、影音、家电、半导体、医疗
在这个过程中,飞利浦旗下的很多产品纷纭变为代工生产的贴牌产品。
问题是,飞利浦只管收取授权费,躺着赢利,却没有像苹果公司一样建立起严苛的质量管控体系,结果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投诉不断。曾经以高质量著称的飞利浦,品牌认知就这样被不断消解。
有财经媒体统计,中国目前的“飞利浦系”公司差不多有20家旁边,他们大部分给飞利浦的品牌授权费在几千万至十几亿元不等。交了钱,就能贴上飞利浦牌号,做起飞利浦的名牌买卖。
前一阵“嘎子哥”谢孟伟直播间卖飞利浦手机,后来被人打假,闹了个灰头土脸,其卖的便是贴了飞利浦logo。你以为的高档入口货,实际上是正儿八经的海内贴牌产品。
80年代刚进入中国时,飞利浦的家电、电视是质量过硬的标志,很多人对飞利浦的美好印象也来自于那时,但本日,飞利浦小家电成了质检不合格名单上的“常客”,在中国消费者眼中已经逐渐沉沦腐化为“南极人”。
03
拆分古迹不佳的部门,聚焦核心业务,原来是大公司转型变革时的常见操作,飞利浦这么干也无可厚非,问题是,飞利浦的短视追求,使其在半导体家当上做出了缺点的判断,终极失落去了日后称霸尖端科技市场的机会。
这几年由于中美之间“芯片战役”愈演愈烈,很多人都从媒体上知道了阿斯麦(ASML)这家荷兰公司。
在半导体这条高科技家当链上,手机、电脑等只是终端产品,它们的核心上游是芯片。现在我们都知道了,没有台积电的前辈制程,华为的手机业务只能停摆;而台积电的上游,站着ASML,没有ASML的极紫外光刻机,7nm以下芯片将成为镜花水月。
ASML的EUV光刻机,售价超过1亿欧元一台
在这个星球上,能造原子弹的国家有一堆,但制造高端芯片必不可少的EUV光刻机,却只有荷兰的ASML能造,它靠一台机器扼住了全天下芯片业的喉咙。拥有ASML,是让所有荷兰人为之骄傲的一件事,但对飞利浦来说,这却是个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错失落半导体“金蛋”的尴尬故事。
上世纪70年代,飞利浦开始在半导体领域发力,公司原来有一个部门专门研究光刻机,但由于技能难度大、本钱高昂,加上光刻机领域日本的尼康一贯霸占霸主地位,飞利浦以为这个一贯烧钱的部门没什么出息,决定关停项目。
曾经飞利浦开拓光刻机的团队
飞利浦找过像IBM这样的半导体界大佬谈互助,但没有成功,末了勉强赞许和一家叫ASM的小公司成立股权对半的合伙公司,这便是后来的ASML。别看现在的ASML风光无限,当年可是寒碜到家。从飞利浦分出来时,ASML连办公室都没有,最早的31个员工就在飞利浦大厦外临时搭建的大略单纯木棚里办公。
ASML最早的办公室,跟集装箱差不多
开始的十几年里,在强大的尼康面前,ASML举步维艰,市场份额一贯在10%以下,飞利浦便把ASML的股份卖了出去,这个举动后来足以让他们悔青肠子。
进入21世纪后,ASML在光刻机研发上押对了路线,一举击败尼康,成为光刻机领域的王者。本日的ASML,市值超过3000亿美元,是飞利浦的10倍以上!
但这统统,与飞利浦已经没什么关系。
除了ASML,还有一家半导体公司恩智浦(NXP),前身是飞利浦的半导体奇迹部,后来被飞利浦拆分后卖给了一家荷兰财团。恩智浦不像ASML那样为大众熟知,但它现在是环球最大的汽车芯片生产商之一,现在的市值最少相称于三个飞利浦。
恩智浦是新能源汽车芯片领域的巨子
这还没完。
上世纪80年代,***半导体家当刚开始起飞,飞利浦与***工研院签约合伙成立半导系统编制造公司。飞利浦不只出资,还向这家公司转让了大量技能和专利,乃至连整条生产线都原封不动地搬到***,第一任CEO也是由飞利浦任命的——这家公司,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台积电(TSMC)。
本日的台积电就不用多说了,已经成为足以影响地缘政治的王者,但可惜的是,飞利浦早就将台积电的股份一点点卖光。有人打算过,如果飞利浦将股份持有至今,至少代价900亿美元。
飞利浦当年在台积电的股份,如今代价7个飞利浦
前后孕育出三家世界顶级半导体公司,末了却逐一完美错过,飞利浦这计策眼力也是没谁了。
这一系列骚操作都要从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分裂提及。当时互联网行业不景气,半导体家当也随着遭殃,飞利浦消费电子和半导体部门亏损严重,而飞利浦没有像三星那样趁机“反周期”投资,而是选择了关厂甩包袱,完美错过了后来的半导体家昔时夜爆发。
04
2021年,飞利浦将家电业务以37亿欧元的价格卖给高瓴成本,曾经的五大奇迹部,至此只剩下医疗一个。医疗设备领域门槛比较高,利润率也高,飞利浦决定聚焦在这个领域连续深耕。
这里顺便提几句,在大型医疗设备领域,过去我们医院里利用的X光机、CT、核磁共振等,基本都被通用、西门子和飞利浦三家国际巨子垄断,它们合起来被称为GPS,个中的P便是飞利浦。直到最近几年,随着联影等中国企业崛起,国产医疗设备才开始逐渐进入医院。
飞利浦的影像设备
然而,飞利浦的晦气历史还没结束。
2021年6月,飞利浦生产的一款呼吸机出了质量问题。据《华尔街日报》宣布,该机器可能会让患者吸入一种会降解并开释有害的、可能致癌的泡沫颗粒和气体,飞利浦须要召回300万~400万台呼吸机,这是飞利浦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召回事宜。
飞利浦面临巨额罚款,前前后后丢失十几亿欧元,公司股价开始迎来断崖式下跌,一年韶光里股价跌去了80%。飞利浦管理层扛不住压力,动起了裁员的大刀,环球范围内要裁掉一万人。
飞利浦的医疗业务,最早从X光机起身,后来的CT、磁共振等多个产品线都是依赖收购迅速崛起,但是收购后的整合与折衷事情却显然没做到位。如果飞利浦不吸取教训,这样的历史悲剧可能会再次上演。
面临史上最严重召回事件,飞利浦CEO下台
回顾历史,从多个层面上,飞利浦都称得上是一家令人尊敬的公司。
翻阅历史材料时,我看到早在100多年前,飞利浦就已经是荷兰雇佣人数最多的企业,从那时候起,飞利浦就开始为员工供应住房、医疗、娱乐活动等福利,这种社会任务感一贯持续至今。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飞利浦Natlab,险些每个工程师都是受欢迎的,不管他的受教诲程度如何,社交能力并不主要,只有事情能力和激情亲切是最主要的。那时候的Natlab是一群天才的游乐场,他们的天才与激情创造出了一系列改变人类生活的创新发明,正如飞利浦当年的标语 "Let's make things better"。
然而,这种技能导向的创新文化并没有能够持续下去。在油管上看到一期节目讲述飞利浦的陨落,个中一条高赞评论说到:“飞利浦便是那种当公司管理层由一群MBA和财务职员取代了工程师而导致失落败的范例案例。”
吴军博士在《浪潮之巅》中写道,天下上没有长青不败的企业。
一百多年前,杰拉德·飞利浦在父母的地下室开始艰辛创业,一手打造出欧洲最强大的科技集团。它曾是荷兰人乃至欧洲人的骄傲,是欧洲末了一家电子科技巨子,本日却已辉煌不再。
飞利浦没有去世亡,但却再也难以成为昔日的巨人。
<全文完> 更多硬核财经文章,欢迎关注我的"大众年夜众号: 郭大路的小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