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施永根表示,宝山区已累计创建垃圾分类达标居住区282个,新增60个达标居住区;全区绿色账户覆盖60.92万户;已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点累计209个,再生资源分拣中转站8个;居住区湿垃圾量日均242.25吨,菜场湿垃圾量日均51.27吨,餐厨垃圾量日均138.51吨,两网领悟分类量日均176吨。结合村落庄振兴计策,建立健全屯子保洁、分拣员军队,各项目标正有序推进。
以“普通易懂”下足宣扬功夫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起正式履行。然而,有些市民至今还是对垃圾该如何分类有点懵,若何让市民更好的理解垃圾分类,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

宝山区首先在宣扬的“普通易懂”高下足功夫。基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宝山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推出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学习读本》,该读本刊登了《条例》的全文内容,适宜携带阅读,条文+漫画+插图的形式,加倍强了阅读学习的意见意义性、可视性;它既是管理者人手一册的事情指南,也是广大市民普通易懂、喜闻乐见的普通读本。
与此同时,宝山区还推出了垃圾分类主题曲《我们都是时尚达人》,这首由区绿化市容局作词的原创歌曲,歌词朗朗上口,领悟音乐快板元素,经由天真烂漫的儿童与青年歌手联合演绎,入耳愉悦,引发人们行动起来,争做垃圾分类时尚达人。
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干系卖力人表示:“宝山近期打造了‘七个一’(即一本读物、一张海报、一首主题歌曲、一个吉祥物、一辆宣扬车、一部动画片、一套文艺节目)宣扬体系,充分挖掘垃圾分类蕴含的盛行元素,更看重新颖性、多元化、设计感,增强对市民的吸引力,从而有利于《条例》的宣扬。”
以智能化助力垃圾分类
眼下,在大场镇,将二维码标签贴在垃圾袋上已成为一种“新时尚”。
在乾皓苑小区内,每个楼道门口都放置着干、湿垃圾分类桶。打开垃圾桶,可以看到,干、湿垃圾上都贴着唯一的二维码“***”。 干垃圾上的二维码标签是白色的,湿垃圾二维码标签则是粉赤色的。二维码上方,清楚地标出了垃圾“主人”的门牌号。
据先容,大场镇通过建立二维码数据库,实现“一户一码”,既可积分也可倒查,设计了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源头管理的闭环机制。并通过城管司法,倒逼物业企业和环卫公司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管理,通过层层监督、层层追溯,实现垃圾源头可查,分类效果可控。
在大场e社区聪慧管理平台上,通过“互联网+传统垃圾桶”的办法,已实现全流程分类管理、积分勉励等功能。下一步,将在这一平台增加人脸识别、小区监控等功能,在小区原有监控根本上,兼顾或补足垃圾桶点位的***监控设备,对居民不按哀求分类、乱投放等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实现轨迹可追踪,从而破解查证难题。
不仅仅是大场镇。在宝山的各社区里,“社区通”等互联网平台上,正广泛通过图文展示,向社区居民传播垃圾分类知识,宣扬垃圾分类中的精良个人、家庭、楼组、团队等,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民气。
以“黄马甲”监督居民分类
在宝山区,很多居民都很熟习“黄马甲”。
每天早上7点,这些“黄马甲”们便去各自的小区报到,站在垃圾厢房前面对着居民“苦口婆心”、辅导分类,直至晚上7点半才披霜冒露回家。
2017年起,这个由宝山区绿化市容局主导的垃圾分类“黄马甲”专管员军队就开始“走立时任”,紧张由宝山区7家环卫公司卖力其招聘、任命和管理。他们紧张有三大职能:一是管理职能,对垃圾厢房、装潢垃圾堆点进行掩护管理;二是宣扬职能,现场勾引居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开展绿色账户扫卡和积分兑换;三是作业职能,对垃圾厢房进行保洁作业,开展湿垃圾二次分拣。
在淞南一村落等试点小区,已衍生出“1+2+3”理念,即1名黄马甲与2名居委干部合营,由3名社区志愿者帮忙,共同推进垃圾分类,效果不错。很多一开始“疑惑黄马甲坚持不了多久”的居民,看到他们每天始终如一,也心生冲动,乃至有96岁的老太太还念叨着“垃圾要分类,环境更清爽”,并主动监督其他居民进行分类。
“黄马甲”李端见告,从两年前开始的被骂、被冷眼斜视,他亲眼见证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激情亲切和精确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居民志愿者主动加入进来,让自己信心倍增。
理解到,今年宝山区垃圾分类的目标是在宣扬先行、家喻户晓的根本上,确保垃圾分类率达到70%,争取达到85%以上;加快全区垃圾厢房升级改造,配齐屯子分类投放网络举动步伐,向居民发放分类网络桶;充分发挥微信群、“1+1+1”(区绿化市容局+环卫公司+街镇)联结员制度的推进浸染,形成协力。同时,宝山区也将合理布局,培植两网领悟可回收资源体系,加快引进各种前辈技能、科学合理、群众欢迎的智能举动步伐设备,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栏目主编:栾吟之 笔墨编辑:栾吟之
宝山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