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利用互联网事情,却阻挡我们用互联网社交和娱乐
撰文 | 杨力行
我是一名月朔的学生,也是一名虔诚的和平精英玩家。相信同龄人都有这种经历:在难得的安歇日,我们都在利用宝贵的一个半小时,去追求共同的战神梦。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总会问“还要多久”,我们一样平常都会用“立时”“一下子”来搪塞,实在,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还要多久。到这一步,一场不可避免的战役就会上演,父母的声音越来越高,我们的回答也越来越不耐烦,后面的事情便是父母成功把手机抢走后,一脸愤怒,而我们则一脸茫然。

这个场景,大家该当都很熟习,游戏问题,也困扰了许多家长和小玩家。小孩不理解父母为什么如此痛恨游戏,而家长更不理解孩子对游戏为何如此痴迷,乃至将游戏称为“精神鸦片”。
在家长看来,孩子打完游戏后精神极其不稳定,乃至涌现打人或骂人的征象,这都是游戏导致的后果。实在换个角度想一下,事情大概不是这样。你想想,你在玩推塔游戏时推得正爽,溘然有人把你的手机没收了,你的心态能不炸裂吗?你能不大发雷霆吗?要收也得打完这一局再收吧?这种觉得肯定也不亚于家长吭哧吭哧奋斗一上午,搞出来一个文件,溘然创造没有保存所带来的沮丧感。
在此,我就以一个游戏利用者的身份,谈谈我的意见。
在日常生活里,父母平时谈天,聚会,开会,连上课,都可以在线上了,大概可我们利用互联网上网课、刷题,可到了我们准备利用网络在游戏中放松、愉快的时候,父母就像按下了一个警报键,刷地就变了脸,这时我只想问一句,你们大人开会都可以用腾讯会议,为什么我们的娱乐不能在线上举行?
而事实上,对我们来说,游戏不过便是一种娱乐办法罢了,而且是最便捷、最大略且放松效果良好的娱乐办法,由于它只须要手机和网络就足够了,更何况游戏还是一种很好的交友办法,自带社交属性,既可以让老朋友之间的交往更加深入,也可以结交更多的新朋友,实现共同的战神梦(这是可遇不可求的美好事宜)。
那为什么家长会如此担心呢?无非便是害怕孩子学习成绩下滑、沉迷游戏,受到游戏的不良影响。根据我的不雅观察,玩游戏和学习没有太大关系,学习的好坏紧张取决于个人的学习能力、习气、方法和主动性,我们班上成绩好的同学,基本上都玩游戏。
对付青少年沉迷游戏的状况,实在也没有家长想象得那么严重,据我所知,普通中学生真正沉迷游戏的并不多。更何况有的游戏设计里防沉迷系统做得很好,能有效约束我们的行为。至于不良信息问题,家长们就更不用担心了,实在,每一款游戏在上架之前,都会经由严格的审核(例如,“刺激战场”过了一年才拿到版号变成“和平精英”),其余,很多游戏在游戏安全上也做得不错,比如说,不断升级的外挂巡查系统和康健系统,对付游戏里面的不文明行为也会进行警告,警告多了就会封号,还有个人信息不实,多了也会封号,或者积分清零。
可是,现在仍旧有很多家长无法接管游戏,就像我的爸爸妈妈那样,一说到这个话题,就莫名焦虑,巴不得关闭所有的网络游戏。游戏公司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便不断升级各种康健系统,让未成年人的游戏韶光变得越来越短,繁芜的康健系统增加了做事器的压力,最近使得游戏质量大大降落,各种BUG层出不穷,和平精英乃至被玩家戏称为BUG精英,而且这不但影响了未成年人的游戏体验,也影响了很多游戏从业者。
以是我认为,与其禁止游戏,采纳堵的办法,不如提高游戏的质量,加强管理,采取疏通的办法,让人们玩得更好更安全。那么若何才能让人玩得爽呢?
首先,要担保玩家的个人信息安全,掩护游戏的公正公道,杜绝外挂,这点是最根本的,也是社会关注之处。
第二,担保良好的游戏体验,各种游戏机制要让人能接管(包括抽奖机制),能让玩家感到物有所值,没被坑,金也没有白氪。
然后,我认为最主要的便是知识产权的问题,游戏厂商该当尊重原创,不要抄袭,同时有能力的机构,也要保护小型事情室和个人开拓者的劳动成果,社会要支持国产原创程度较高的游戏,打压盗版游戏和黑客,这样有利于游戏市场的良性循环。
当然,游戏行业也不能野蛮成长,要有一个明确的管理制度。
此外,家长也该当改变对游戏的意见,电子游戏被称为“第九艺术”,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科技的发展,而且高质量的游戏,也是一种艺术表达的形式。实在电竞也是体育项目,一样可以表示体育精神,它的国际化程度,完备不亚于奥运会,而且电竞已经纳入了亚运会的比赛项目。
我们现在处于信息时期,必须要具备面对和分辨信息的能力,游戏的机制本来便是吸引人的,以是要保持复苏,不能沉迷游戏,不做无脑的人。家长也同样如此,面对孩子们打游戏的情形,该当多与孩子沟通,要理解自己的孩子,要理解游戏,不要一刀切,更该当保持镇静,不要觉得什么问题都是游戏害的,然后把锅都甩向游戏公司。
说实话,现在的游戏没那么胆怯,以前的游戏,在冲网吧的时期确实胆怯,但是现在完备不用担心,我觉得到冲网吧那个时期的人,有点失落去理智。当然,打游戏可以缓解感情,乃至让人躲避现实,它便是一把双刃剑,看你怎么利用它吧。
电视剧《穿越火线》(2020)剧照。
妈妈这样说——
父母眼中的游戏,实在是孩子的日常和童年
撰文 | 黄灯
在养育孩子的十几年中,觉得最难面对的一个生理坎,便是如何处理孩子打游戏。儿子为了说服我,很多次约请我和他一起参与游戏,但由于实在无法理解和进入不了游戏的情境,我至今都没有学会玩任何一种游戏。越是不懂,就越是恐怖,儿子越是玩得愉快和投入,我就越是担心,不知道游戏到底有什么魔力,可以让小小的心灵如此沉浸。
我目睹身边不少的同龄人,也陷入了和我同样的处境,我的一个朋友,乃至只要儿子提起游戏这个词,就会暴跳如雷,感情失落控,亲子关系处于撕裂之中。我自己也要承认,只管和孩子关系还可以,但也有不少抵牾,而这抵牾所有的根源,都来自于处理孩子玩游戏时产生的冲突。这一次,面对社会对游戏问题的关注,我也和孩子负责谈论了一次。
在孩子的理解中,游戏只是一种娱乐办法,只是一种负载在网络上的娱乐办法,你们成人可以用网络社交和事情,我们为什么不能用网络游戏和放松?他想不明白父母为什么要如此担心,也想不明白为何有人将之称为“精神鸦片”。他的态度让人意识到,在网络时期,新的寻衅早已实实在在来临,而履历的断裂,正成为亲子关系面对的真实处境。
我不否认由于事情的方便而理解到的情形,现实中,不少孩子的出息毁于游戏,尤其是屯子孩子,那些留守家中,缺少父母陪伴的少年,由于缺少勾引、不能自控,彻底被电子产品俘虏,乃至由此导致性情扭曲和走向极度。我对儿子玩游戏的恐怖,大概正是源于这种现实。
但我更不能否认,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媒体语境的改变,网络原住民一代,有他们理解天下的办法,也有他们独占的娱乐办法,我不能由于自己不懂,就回避这种客不雅观存在,游戏也不会由于家长生疏,就阔别孩子的天下。选择面对,并找到得当的沟通办法,大概是办理问题的开始。
有时静下心来想想,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游戏,实在便是这一代孩子最为真实的童年,便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在独生子女为主的时期,游戏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孩子们孤独的童年。两者之以是在今日逐渐沦为社会问题,除了成本逐利的无限扩展,以及伴随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担忧所引起的竞争意识和焦虑,也不用除现实土壤客不雅观存在的需求:孩子须要陪伴。而屯子留守儿童被失落控电子产品裹挟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表面看来,是游戏的问题,实际上大概是亲子关系、社会劳动就业机会不均等现实问题的折射。
面对游戏所带来的寻衅和后果,儿子站在他的角度也提出了一些方案,我不懂游戏,也不知道这些方案到底能多大程度办理问题,但听听孩子们的声音,比较一刀切的策略和一棍子打去世的大略,对具有决策权的成人,大概是一种更为务实和谦卑的办法。
撰文 | 杨力行 黄灯
编辑 | 刘亚光
校正 |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