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最近,钢铁侠马斯克的在2020天下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上说:“我有信心 我们将在今年完成开拓L5级别的基本功能。”

一句话让许多人惊呼:自动驾驶的时期,就快要来了吗?
这个时期到底什么时候来?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能须要先搞明白另一个事情:
早在2014年,国际上最大、也最威信的汽车工程学术组织——SAE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就给自动驾驶的分级,制订了一套详尽的标准,并在2018年,更新了最新的版本。
以是,上图说的L0-L5都是什么意思?自动驾驶是怎么分级的?马斯克说的L5到底代表了什么?
上图看不懂也没紧要,我担保,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对自动驾驶有了基本的观点。
01. 从L0-L5
大略来说,L0到L5,便是按照车辆能够自主参与驾驶的程度,分成的6个级别。
就比如,全权由人来进行操作,没有能力参与驾驶的车辆,就被定义为L0。
L0级别的车,就和驾校的教练车一样,是最最普通的、不具备任何自动驾驶系统的车子。
不管是加减速,还是转方向盘,都须要屈服人的操作。
哪怕这台车配备有“帮你踩油门”的定速巡航,或者“帮你踩刹车”的主动刹车和“帮你探测后方”的盲区监测等配置,也会被分在L0级别里,由于这时候的系统还不具备完备控车的能力。
当然,如果发生意外,引发了交通事件,也是由人来承担任务。
和人一样,自己有独立驾驶能力的车辆,便是被称为完备自动驾驶(或者说无人驾驶)的L5了。
L5,也是全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
就和科幻电影里表现的一样,车内完备不须要有驾驶员,都是由自动驾驶系统来进行操作。
L5的车型,乃至可以取消掉油门、刹车和方向盘!
你大可把车里改成你的办公室、台球厅、私人影院……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或者你在GPS舆图上输入一个目的地,它就能带你到全天下有路的任何地方。
毕竟这个时候,人的身份已经变成了搭客,自动驾驶系统才是司机。
02. 实现完备自动驾驶的阶梯
在实现完备自动驾驶之前,还要经由L1-L4这四个阶梯。
随着级别的升高,系统能够自主参与驾驶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社长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我们知道,开车的操作,无非是掌握旁边转向的方向盘,以及掌握前后加减速的油门+刹车。
以是只要能通过LKA车道保持或者ACC自适应巡航,实现这两种操作的个中之一,便是L1级别的赞助驾驶了。
这两项配置,现在很多车型都已经搭载,乃至已经下探到了10万元的级别。
开启赞助驾驶之后,人们可以在特定条件下“脱手”或者“脱脚”。
这也便是说,在L1阶段,系统已经有了控车的能力,能够赞助人们驾驶车辆了。
不过此时,其他驾驶动作,还是要由人来完成。
L2,则是把这两种功能叠加在了一起,能够同时完成“脱手”和“脱脚”!
因此,也被称为部分自动驾驶。
而L2的驾驶者,也从人+系统的组合,变成了系统自己。
在高速上开启L2之后,车辆可以自己按照设定的时速、保持同一条车道提高,前方有车就会进行减速,担保安全。
但是,L2阶段还不能放心地把车完备交给系统,系统仍旧只是个赞助。
比如暴雨天的时候,车道线识别不清,车道保持就会失落效,L2也就变成了L1……
因此,真正的C位,还是时候不雅观察交通环境,并在系统失落效的时候接管车辆的驾驶者。
L1和L2,也被称为赞助驾驶系统。在交通事件的任务划分上,也依然是人的任务。
到了L3,关系就变得更加奇妙。
系统的参与程度更进一步,险些能够完成从A点到B点的自动驾驶了!
换句话说,L3不但能让人“脱手”、“脱脚”,还能在某些时候“脱眼”。人也终于可以放心地把车在一些情形下交给系统。
以是,L3也被称为有条件自动驾驶,是赞助驾驶和自动驾驶之间的分水岭。
从L3起,不再是赞助驾驶系统,而是真正的自动驾驶系统了。
但有了自动驾驶系统,并不代表着我们可以跑到后排去,躺着睡大觉,我们还是要坐在驾驶席上,在系统发出警报提醒、须要接管之后的几秒内掌握车辆。
这几秒内,还是由系统掌握,担保最基本的安全操作。
但这时候的交通事件任务划分,同样奇妙:
理论上,系统驾驶时,是系统负全责;系统提示接管后几秒仍未接管,则人负全责。
但这接管的几秒,到底是1秒,还是9秒呢?
在接管的过程中,又怎么判断是人类接管后操作失落误,还是系统提示接管太晚,无力回天了呢?(手动狗头)
以是目前天下各国针对L3的法律,还是空缺。
因此在许多企业的操持里,都会选择跳过有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的L3,直接研发下一阶段的L4。
而L4在迈出一大步之后,终于能够在特定的交通环境范围内,实现高度自动驾驶了!
对我们来说,也便是“脱手”+“脱脚”+“脱眼”+“脱脑”!
是一种全方位的解放。
包括此前社长和大家聊的滴滴近100亿搞的自动驾驶,理论上便是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公开进行测试的L4级别自动驾驶。
在比如某个家当园区、某个停车场、某条高速公路等特定交通环境下,L4完备可以自行处理交通信息、掌握车辆行驶。
只要在支持L4的区域里,我们完备不用不雅观察路况,也不必坐在驾驶席。
完备可以去后排系好安全带,美美地睡上一觉。
这一点,也是L3和L4之间巨大的鸿沟:
在特定的交通环境下,L4是真正的自动驾驶,不须要人来接管。
系统的安全性,可以得到100%的保障。
万一出了事件,也是系统负全责,和人没紧要。
但L3做不到这一点:在突发情形下,必须由人来接管,因此会面临道德和法律的双重风险。
03. 现在的自动驾驶技能,发展到哪一步了?
美国著名研究公司Navigant Research,在经由了技能、生产策略、市场发展策略、营销&发卖&产品等十个维度的评比之后,发布了2020年的环球自动驾驶竞争力排行榜。
已经快摸到L4地板的第一梯队,也是位于领导者的位置的,依然是谷歌的Waymo、福特的Autonomous、通用的Cruise这三家。
但是在今年,却突进来一匹黑马——百度的Apollo,用路试报告中最低的人工参与率,以及车路协同、智能车联两大开放平台,终于杀进了第一阵营。
离L4还有一些间隔,或者已经有L3技能储备的Mobileye、当代/大众/丰田/戴姆勒等车企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紧随其后。至于技能靠近L3的特斯拉、宝马、沃尔沃、雷诺-日产-三菱等企业,则处于行业寻衅者的位置上。
详细到车型上,此前也有说奥迪A8率先实现了L3,但囿于法律法规的限定,并没有搭载在实车上面。
也便是说,目前没有一款量产车型做到了L3级别的自动驾驶。
除了部分重视自动驾驶的品牌实现了L2级别的自动驾驶(虽然有的须要选装),如沃尔沃、通用、宝马等等,大部分的传统车企,还处于L0-L1的低级阶段。
但由于新能源车在电子电气架构上的天然上风(这个话题我们下次再聊),包括蔚来、小鹏、威马等等险些所有的造车新势力,都标配了L2级别的自动驾驶。就算是技能储备稍显薄弱的传统车企,造出来的新能源车也能在高配车型上给到L2。
想要在今年开拓完L5基本功能的特斯拉,更是已经在美国的某些分外条件下实现了L4。
社长守旧估计一下,在传统燃油车里,比如月销5万+的日产轩逸,大众朗逸之类的车型,也会在5年内逐渐遍及L2。(手动狗头)
新能源车,由于电子电气架构的上风,更是有望在5年内率先实现L4。
具体会快到什么地步,那就要看各家车企有多努力了。
04. 自动驾驶,什么时候才会到来?
自动驾驶的事理,实在和人驾驶差不多,总结起来实在便是9个字:看得清,算得动,行得准。
对应着的,也分别是我们的双眼、大脑和手脚。
这样看来,实现无人驾驶也并不难。
纵然是没有造车履历的新势力,也能在短短几年内发布自己的L2自动驾驶系统,奥迪更是用极快的速率,做到了L3。
看得清、行得准,彷佛都已经做到了,算得动也无非便是积累履历,用运算能力更快的芯片就可以了。
但实在,想要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以为的L1-L5,是这样的:
但实际上的L1-L5,却是这样的:实现的难度,完备是倍数级的增长!
中间的L1-L4,只是迈向L5这个终极目标的一小步和三大步。
想从L1实现L2并不难,只要把加减速的前后动作和转向的旁边动作衔接起来就可以了。看的动作是由人来卖力的,算也并不繁芜,关键在于行得准,要让它在衔接的时候,尽可能像人类开车一样舒畅。
但是从L2实现到L3,却要超过从赞助驾驶到自动驾驶的分水岭!
车辆必须在自动驾驶的过程中,担保绝对的安全!
而做到安全的条件,必须要看得准。
这也是为什么奥迪A8可以做到L3,但特斯拉弗成的缘故原由:由于特斯拉是靠摄像头测距,没有能够测距的激光雷达,仅凭借视觉摄像头是无法做到0误判的。
现在行得准和看得清都有了,还剩一个算得动。
没错,从L3到L4,质的飞跃就在于算法和算力上。
由于L4的哀求是,在特定的交通条件下完玉成自动驾驶,不须要人来接管。
以是L4算法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至少要达到、乃至要超越人类的大脑才行!
算法和打算平台,必须100%稳定,再合营高精度舆图,才能确保纵然碰着了突发情形,也能比人类更加从容地应对。
这一点,单单用海量的行驶里程来充数是不足的,必须加以神经网络上的深度学习才可以。
根据小鹏汽车自动驾驶研发副总裁(现已因家庭缘故原由离职)谷俊丽博士的预测,2019年掀开了L2-L3级高等智能的演进序幕,在10年之后的2030年,市情上会有靠近一半的车搭载L3级别的自动驾驶。L4也会开始在市情上涌现。
至于L5什么时候会实现——
这个天下发展得太快,我们很可能根本反应不过来。
我们一贯在致力于做一家良心且客不雅观公道的新能源汽车媒体,也在尽力写出对大家有用的***和评论内容,如果以为我们的东西有点意思,记得关注我们~
前段韶光,我们根据销量和热度榜
刚做了10款热门车的真实续航测试
当我们把这10款车的电全部跑光
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如今这10款车的
冬季续航和夏季续航都已经出炉
涵盖北汽、广汽、比亚迪、特斯拉
蔚来、吉利、威马、小鹏
等8个品牌、10款车型
关注电动车公社WX公众号
WX回答「续航」,就可以看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