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南湖二小六年级三班学生张端植设计的“校园植物生态保护器”。
武昌区南湖二小六年级三班学生张端植设计的“校园植物生态保护器”荣获了本次实践活动的特等奖。张端植先容,太阳能是最为常见的能源,也是最随意马虎摧残浪费蹂躏掉的资源。校园里白天阳光充足,如果能将这些能量利用供以驱动水泵给植物滴灌利用,就能够更好地保护校园植物生态 。基于这一想法,他设计了一套名为“校园植物生态保护器”的太阳能滴灌系统,由太阳能板接管阳光转化为电能,电能进入变压器中,变压器连接水泵驱动水箱里的水,在土壤干旱时对植物进行灌溉。“这是一种零碳环保设备,这样在学校放假时,校园里的植物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顾了。”张端植说。
武昌区珞珈山小学三年级二班学生芦芸萱设计了一款环保垃圾桶路灯。

武昌区珞珈山小学三年级二班学生芦芸萱则设计了一款环保垃圾桶路灯,也得到了特等奖。芦芸萱将路灯与感应垃圾桶的结合,期望让戈壁滩的公路两边“绿意盎然”。她说,未来在物联网技能的加持下,智能化管理垃圾收取事情,这是集环保、都雅、高效于一体的环保垃圾桶路灯。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沙湖学校学生孙恺淳给自己设计了一个“新家”——节能环保生态家。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沙湖学校学生孙恺淳则给自己设计了一个“新家”——节能环保生态家。孙恺淳说,大家生活中的节能环保设备每每都是各自独立互不关联,若想达到良好的效果,须要从很多方面共同浸染才能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我通过建立家居场景模型,将生活中的能量都网络起来,比如利用户外的太阳能和储电池、发酵桶和小菜园、厨房和卫生间的废水紫外线灯、骑车发电和水龙头发电几个场景的联动,来实现节能环保的关联。”
活动举办单位武昌区教诲局青少年科技辅导站干系卖力人朱翠兰先容,活动历时3个月,武昌各校广泛发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后生态文明教诲实践活动,用别具匠心的环保小制作、小发明,独具创意的小项目、小产品阐释了他们对低碳、绿色发展及科技创新的思考和探索。活动中,有3000余逻辑学生上交了自己设计的环保创意作品。经由校级初评,区级专家评议,终极152项精良作品得到奖项。
(长江日报杨枫 通讯员李季 陈琨)
【编辑:丁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