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涩腼腆的牧童牧女、骁勇善战的格萨尔王、活灵巧现的羌姆舞场、敦煌文献中的藏文版儒家文籍……在西藏能工巧匠的手中,一块木板能被雕出各种花样,潜能无限。
日前,“指尖神韵——西藏雕版文化创意展”在拉萨举办。170余件古今雕版、超300件拓片亮相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个中许多宝贵文物是首次公开面世。
雕版上的西藏故事

板材油润厚重、雕刻苍劲有力,一组清末雕版尽显古朴之美。
雕版拓片《六龟龄》,印有龟龄岩、龟龄老人、龟龄水、龟龄树、龟龄鹤、龟龄鹿六样元素,是西藏经典的风尚画题材,个中龟龄老人还有内地寿星形象的标志性凸额。由于寓意吉祥,它涌如今唐卡、家用藏式柜彩画以及布达拉宫的壁画上。
雕版拓片《六龟龄》是西藏经典的风尚画题材。新华社 魏冠宇 摄
雕版印刷从内地传入西藏已有近千年历史。饕餮、龙凤、双鱼、长城纹、万字纹等中华民族的共同元素符号,在雕版上随处可见。细心不雅观察可见,一些装饰纹样的花边被古人设计成迷宫,经由一番摸索可以走通。
西藏悬挂山间、随风摇荡的成串彩旗,是从古象雄期间留传至今的祈福物——风马旗。一组来自西藏各地的17件拓片见告不雅观众:古代的风马旗以雕版拓印而成,其上绘马,有的肃立、有的飞奔,有的高傲、有的温驯,各类仪态不一,还有的和龙凤虎狮一起嬉戏。
拼版图片:来自西藏各地的风马旗拓片和局部细节。新华社 魏冠宇 摄
印有藏装男女的版画用于旧时结婚,主家贴于门框取祝福之意;一幅版画左猛虎、右牦牛,赞赏高原男子年夜胆与敦厚兼具的品性;古时有人相信,有的拓片贴在腮上可缓解牙痛,实为生理暗示……雕版文化,蕴含着西藏民俗的别样风采。
刻刀与酥油,见证匠心传承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由各国“小雪花”组成主火炬“大雪花”的场景让人影象犹新。展览中的一块创意雕版,精心复刻了中国队的勾引牌。
参与开幕式勾引牌方案设计的插画师李旻,为展览卖力人、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二级美术师扎西罗布供应了“雪花”方案的细化纹样。
作品展现了当代西藏雕版匠人博识的工艺水平。“如果不说一句,大家可能误以为是机雕!
这些纹样最细的地方堪比发丝。刻刀稍一错位,整幅画面就会被毁坏。”扎西罗布说。
创意雕版《雪花》(局部)上的吉祥结和铜钱纹,与西藏元素十分相似。新华社 魏冠宇 摄
展厅现场有不少当代创意雕版。一组雕版上的人物摆出各种柔韧体势。扎西罗布提示说,作品细看是30个藏笔墨母,结合象形符号与拼音笔墨,用人物形体表现藏笔墨母是作品的巧思。
直立叠放、深插避光、整柜收藏……以自治区级非遗“普松刻板制作技艺”制成的一柜雕板,以实物展示保存办法。
高原空气干燥,对保存木刻构成寻衅。为避免雕版变形开裂,古代匠人想到用酥油养护它。
“雕刻后一段韶光内,要把板子泡在酥油里煮透。”扎西罗布说,酥油浸润木材的纤维导管,让雕版隔绝灰尘、防水抗腐,并形成一层保护膜,避免磨损。
展厅里氤氲着乳喷鼻香味。这种技法在匠人间世代相传,至今还在利用。
古老又年轻,玩转多种可能
雕版不一定都拓在纸上。展厅现场有一盆青稞粉和糌粑团,不是用来吃的,而是拓印“朵巴尔”用的。朵巴尔是藏族群众制作供施替代物的木范。西藏民俗活动多已不用牲祭,而用糌粑制成动物形象作为象征。
掐一团糌粑揉软搓圆,沾一点青稞粉避免粘连,在朵巴尔图案上用力按压——立体鲜活的图案就此浮现。“觉得像做广式月饼。”有体验者笑着说。
不雅观众利用朵巴尔压制的糌粑团。新华社 魏冠宇 摄
一些雕版原为印章。在旧西藏,有封建领主用木印在平整的青稞面粉上盖戳,以防偷窃;一旦戳记缺失落,农奴就会受罚。本日,这些符号不再是剥削和屈辱的印记,以纯粹的美学代价面向众人。
不雅观众现场用藏纸体验拓印。新华社 魏冠宇 摄
不少不雅观众体验拓印。“用力要均匀,不要忽重忽轻。”展厅事情职员格桑曲珍从旁辅导,“到整体形象模糊浮现、个别笔画刚透过纸背时,就算拓好了。”
在文创区,雕版被玩得“脑洞大开”。一组抢眼的提灯,灯面是矢量处理的拓片图案,它带手柄的木框正是西藏雕版的传统形状。手机壳、钥匙扣、文化衫和帆布包也印刻上雕版图案,连同亲手完成的拓片一起,成为“带得走”的“文物”。
“我来拉萨旅游,刚好碰到展览开幕!
”来自天津的游客郑雅依说,“这些雕版和版画图案精细,充满西藏的民族风情,参不雅观特殊过瘾。一些作品让我想起杨柳青年画,果真西藏和内地的文化是相通的。”(魏冠宇、春拉、吴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