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通信 » 一部传承墨脱地区独特平易近族文化的精品丛书出版

一部传承墨脱地区独特平易近族文化的精品丛书出版

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通讯 2025-04-23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墨脱县位于西藏林芝地区,地处雅鲁藏布江下贱、喜马拉雅山一岗日嘎布山脉的南部。
均匀海拔1200米,阵势北高南低,四面环山,四季如春,植物多样,雨量充足。
多年来,墨脱凭借保存无缺的原始森林、罕见的珍稀动植物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科学稽核者和徒步爱好者来到这里。

墨脱在地理和民俗上则被称作“珞渝地区”,“珞渝”二字在佛经上有“隐密之地”的意思。
世代居住在这里的珞巴族和门巴族的独特的民族风情,也就被称为了“珞渝文化”。
1954年,年仅21岁的冀文正第一次深入墨脱,就被当地的文化风情深深吸引。
他创造,珞巴人和门巴人在宗教崇奉、风尚习气、民俗文化诸方面,完备有异于其他少数民族,保留着大量原始部族独具一格的形态。
他从此在心中种下了对珞渝文化的深深情结。
他自学并闇练节制了珞巴族和门巴族的措辞,为研究珞渝文化奠定了根本。

一部传承墨脱地区独特平易近族文化的精品丛书出版 一部传承墨脱地区独特平易近族文化的精品丛书出版 互联通信

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先后28次翻越喜玛拉雅山、8次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是被威信人士认定的对大峡谷情形最熟习的人;他连续在墨脱事情16年,是在墨脱事情韶光最长的汉族干部;他被誉为“珞渝文化第一人”,搜集珞渝文化500多万字,拍摄干系照片1200多幅,是搜集、整理、研究珞渝文化造诣最大、节制资料最多的民俗专家。

一部传承墨脱地区独特平易近族文化的精品丛书出版 一部传承墨脱地区独特平易近族文化的精品丛书出版 互联通信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由于门巴族和珞巴族虽然有自己的措辞,却并没有自己的笔墨,因而所有的文化传承只能靠口口相传。
2013年9月,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秉着文化历史传承的义务感,决定将冀老这六十年的心血进行首次系统的消化、整理、订正,以期成书出版。
经由编辑和作者近两年半的费力付出与努力,2016年3月,“珞渝文化丛书”佳构问世,包括了《白马情歌》《智语箴言》《峡谷流韵》《灵在民间》四册,分别先容了珞巴、门巴两个民族的歌谣、谚语、文化风情及民间故事,以期带领众人真正走进墨脱这朵“隐秘的莲花”,进而补充了中国文化史中珞渝文化的空缺,为各国专家学者研究珞渝文化供应了目前最完全、最丰富、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白马情歌》片段

卡布山神祭词

气味除,气味除,

糌粑味、喷鼻香草味、酒味、喷鼻香木味,

祭献者的喷鼻香味完好了。

天神、地神、山神等诸神,都请听清楚:

天上的曲果贡堆桑布、朗古土杰钦布、主古德玛居乃,

加工久喇嘛、真钦什居喇嘛,

所有善男信女,鬼神的恩父慈母、鬼神的贤妻贵妇,

聪明的少爷公子、俏丽的小姐仙女,

三只眼的福贵神、隐秘白马岗的所有圣贤,

米日的护法神、格林的护法神,

卡布的嘎贵赛松、朱拉护法神、达木察雅赛顿,

三根祭木上有图画,无画的祭棍有三根,

所有这些敬拜您。

白龙达是衣服,红龙达是衣服,

黄龙达也是衣服,这些祭品献给您。

白龙达随风拂动。

白龙达像白岩石,人的寿命似山崖;

白龙达像流水,人的财源似流水;

白龙达像大道,人的福泽似长路。

邦琼食品堆如山,洁白鸡蛋供奉您。

煨桑白烟盖蓝天,神宫天涯白云罩;

煨桑白烟冲半空,宇宙天空缺云飘;

煨桑白烟铺大地,地宫白云盖龙王;

人间大众供奉您,企望得到好福泽。

我的敬献若不周,敬请包涵别见怪。

我献的祭词是心里话,敬请听进和收下。

请给人们带来幸福,庇护人们安然、康泰,

拥有财气、福泽,

不使人患病生灾,命运不遭恶运,

不生疮致伤,诸事遇险化夷,

大家幸福,家家安康。

请恩赐以上祀愿,我们还会再次祭献您!

《峡谷流韵》片段

拂晓时,家人喝粥,垫垫肚皮,然后干早活。
农活一样平常分早活和日间活两种。
早活是指清晨在村落落附近旱地里松土、拔草、收成;日间活是指早饭后带足饭食、甜酒到距村落较远的刀耕火种地里干活,入夜才归。
早饭晚饭在家进食,午餐吃在地头。
珞渝地区农活全靠人力,劳动强度大,体力花费多,因此,农忙时令一日四餐,四顿干饭,并且格外把稳营养。
主食以大米和玉米稠浊焖蒸,菜以瓜、茄、辣椒、野兽肉、鼠肉为主,饮料为营养丰富的鸡爪谷甜酒,吃热带雨林中的繁多浆果。
用饭时,家人围火塘而坐,由老翁主勺,分饭分菜,人均一份,连奴隶也分得同样一份。
饭前,人们嘴里喃喃自语,不知说些什么,右手抓点饭菜扔于火塘,这是敬拜灶神的。
听说灶神能祛灾赐福,人们相称崇敬它。
如果生活改进了,首先敬拜先人,饭菜置于客房里或放于坟地。
饭后畅饮甜酒,由主妇酌酒,这是母系社会的遗风。

洛巴人第一次砍树、播种和水田插秧时,分别杀鸡祭树、祭地,将鸡血抹在木架上,整鸡也挂其上,下放三碗甜酒和一些喷鼻香蕉等水果,祈求地神保佑丰收。
禾苗抽穗扬花时,每块地头要栽插一个用桤木做的男性生殖器,珞巴老人讲,这样可以降灾祛邪,丰产丰收。

珞巴山村落,夜是寂静的,又是故意义的。
入夜,在竹灯或松明下,妇女纺花织布,编织五颜六色带几何图案的腰带;男人削竹剥藤,编织竹藤器皿、藤竹工艺品。
逢每月的初五、初十、十五、二十和廿五这几天是禁止下地劳动的,白天在家搞副业生产,晚上青年们和情人约会,通宵达旦地欢腾。
老人们在公房里说古论今,讲故事,传统珞巴族浩如烟海的民间文学便是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长盛不衰。

《智语箴言》片段

山再高也在蓝天下,

水再大也在大桥下。

水声再大也是空的,

水浪再高也往下流。

夏天误工一天,

冬季断粮一月。

《灵在民间》片段

茜草和盐

“奎油”(布谷鸟)是一种侯鸟,春天来了,它飞向北方,秋来时候,它从北方飞回珞渝。
它们成群从藏地返回珞渝时,个个腰壮体健,肚儿圆溜溜的,毛色光亮,精神抖擞,还带回许多儿女,只只可爱。
这和它们飞去时大不一样。
它们飞去时,个个皮包骨头,瘦如干柴,毛发脱落,飞不远就得停下来歇息。
这种反差引起了阿崩嘎仁的猜想,他决心弄个明白。

春天到了,桃花盛开,冰雪融化,万物清醒,“奎油”迁徙开始了。
阿崩嘎仁背着一筐吃的,随着一群一群向北翱翔的“奎油”行进。
走呀走,淌河、翻山,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当一筐干粮将要吃完时,他来到了和自己家乡不一样的地方:平川一个接一个,牛羊成群,大片木式藏屋,人们穿着藏袍,吃着糌粑,喝着酥油茶……主人激情亲切接待了他,临走时,主人还送给他干粮和一包食盐,他们含泪惜别。

阿崩嘎仁回赠了一背茜草(上等染料和药材)。
从此,珞渝和藏族地区有

了以物易物的交流,换回各自须要的生产、生活用品。
经济互换融洽了珞藏民

族的友好往来。

讲述人:安布、嘎琼、珞巴族卡布村落

1955年5月搜集

标签:

相关文章

公民网江苏频道招聘采编和经营人员

公民网江苏分公司是公民网在江苏的唯一分支机构,因事情须要,现公开招聘下列采编和经营职员:职位一:拟聘人数:2人事情地点:江苏省南京...

互联通信 2025-04-23 阅读0 评论0

什么是老化房?高温老化房?恒温老化房?

老化房,也叫高温老化房、恒温老化房,是用于高温、恶劣环境测试的设备。因此,老化房、高温老化房、恒温老化房是同一个设备的不同名称。老...

互联通信 2025-04-23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