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省制造强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挑选的22个制造强省培植改革创新案例出炉,近1/4属全国创始,近半数属省内创始。
向深化改革要动力,用事实和效果说话,这些“头等生”的探索案例起到什么示范借鉴浸染,为全国新型工业化又积累了哪些履历?
家当升级是“头等大事”

这次制造强省培植改革创新案例挑选涵盖工信、科技、组织、自然资源、税务等浩瀚领域,共同“破难题”“探新路”。
家当升级是制造强省培植面临的“头等大事”。省委改革办干系卖力人认为,改革在家当升级中发挥着先导和打破浸染,重在完善工业管理体系,推动要素市场化,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从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目标既定,省工信厅厅长朱爱勋表示,省工信厅创新事情机制,探索推出“1561”事情法,即构建一套“1650”家当体系;提出“点链面协同”抓创新,“淘汰掉队+更新改造”匆匆升级,建立从免费诊断、车间工厂智能化改造到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的支持机制,履行“筑峰强链”企业造就支持操持,建立健全“一网四库三级机构”中小企业公共做事体系等五大推进举措;逐群逐链建立一个任务处室、一个行动方案、一个专家委员会、一批促进机构、一个品牌活动、一批骨干企业的“六个一”事情推进机制,全力构建集群和家当链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
推进马力全开、成效显而易见——我省16个家当集群全部制订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方案,成立167位专家组成的49个专家委员会,确定71个协会、学会等促进机构,打造了物联网展览会、软件展览会、工程机器创新发展大会等74个品牌活动,建立了包括5327家企业的重点企业库、3.9万多家企业的“1650”家当体系企业库。
各地聚焦“1650”家当体系,在优化家当定位、加快上风家当新兴家当和未来家当发展、推动家当和企业技能创新、构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家当体系等方面,一批好做法好履历呈现出来——
聚焦传统家当升级,徐州提出“333”创新生态做大做强工程机器“1号家当”;聚焦智改数转网联,苏州市工信局提出打造“全流程做事赋能智造之城”;聚焦家当集群化发展,无锡市工信局提出“纵向联动+专业支撑”探索集群发展“无锡模式”……
“新科技革命和家当变革是最难掌控但又必须面对的不愿定性成分之一,捉住了便是机遇。”参与案例挑选咨询的专家认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主要年份,要更加突出义务导向、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不仅要“合时而变、因事制宜”,还要把稳凝练贯通改革实践中的规律线索,更好把握改革全局,总结创新案例的原则与履历,以改革案例的有效示范反哺改革创新的有益实践,不断创造新型工业化发展、制造强省培植的新古迹。
以创始性啃下“硬骨头”
创始性,成为这次推介案例的最大亮点。创始针对的领域,一样平常也都是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产品研发进入到临床试验阶段,关键时候须要更多资金。”勤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奎锋去年曾为研发资金急得团团转。
生物医药企业特殊是中小企业研发周期长、轻资产,普遍存在融资难的“发展烦恼”。勤浩医药主营小分子创新化学药品研发和发卖,研发的多款抑制剂产品有望办理肿瘤患者部分耐药性问题,累计申请发明专利33件,个中包括PCT国际申请8件,并进入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深入拜访调研后,省知识产权局在全国率先探索“免评估”模式,勾引银行与知识产权数据供应商互助,从企业核心资产——知识产权切入,以专利质押办法给予企业为期两年3000万元的授信额度,有效化解了企业融资难、期限短的困境。据悉,2023年,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854.4亿元,惠及企业5029家。
低代价环节如何“强链”、提升创新驱动力若何“补链”……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清晰的链上企业定位是出发点。然而,企业样本不清、产品边界不清、评价标准不清等是目前家当链研究面临的困境。
“增值税***系统记录了全部纳税人开具和接管的***信息,为节制家当链上企业及关联情形供应了条件。”省税务局税收经济剖析处副处长李军说,依托增值税***数据,以核心产品为切入口,根据购销关系定位链上企业和产品,省税务局在全国首次探索建立以家当链企业锚定方法、家当链生命周期剖析矩阵和家当链评价指标体系为核心的家当链剖析范式,为优化家当区域布局、开展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培植等供应决策参考。
船舶海工是江苏传统上风家当,通泰扬三地造船规模约占全国40%,海工装备约占全国的25%。如何更好地发挥上风、形成协力?
南通在海内创始跨市域协同推进机制,由通泰扬三市政府紧张领导任组长,共树立异协同区,加快构建海洋家当新质生产力集群。协同创新联合体、稳定配套联合体两类联合体亮点频出:省市总投资超6亿元,共建船舶与海洋工程技能创新中央,累计9个“揭榜挂帅”项目获省支持带动研发投入约9.2亿元,助力“通泰扬”船舶海工集群加速驶向天下级家当集群。
要素保障护航改革全程
这次推介的多个范例案例都聚焦如何有效进行要素保障,护航改革全过程。
省家当技能研究院的深耕科技系统编制改革“试验田”项目入选,在院长刘庆看来,科技系统编制改革的第一要素,便是更高本色的人才。据先容,省产研院履行“项目经理制”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通过产教领悟联合培养家当技能创新人才。产研院与国内外有名高校开展“集萃研究生联合培养操持”,以江苏家当干系需求为课题,以专业研究所和核心企业互助伙伴为平台,以研究所研究员和企业高等工程师为互助导师,设立奖学金,与国内外大学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2019年至今累计培养近6000人。
南通是全省首批产改试点市,南通市总工会成为这次唯一入选的工会系统单位。该市建立产改联席会议制度,市、县、州里三级同步落实把产改事情纳入市委年度重点督查检讨事变、把推举精良家当工人入党纳入全市党员发展总体操持、把职工“五小”发明创造纳入创新体系等“八个纳入”机制,全市已有988家企业实行产改试点,覆盖职工126.4万人。
地皮要素,一度是阻碍地方推动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限定之一。泰州市工信局局长刘江明先容,2021年,该市启动工业企业“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广吞并重组等8种提升办法和“村落改”整治等5种腾退模式,促进存量焕新。比如,梳理亩均税收低于3万元的低效闲置地皮资源,由政府搭建平台,进行吞并重组、平台收储、法律拍卖,3年累计“盘活”提升低效闲置工业用地5万亩,单位GDP用地面积连续两年均匀降幅保持在8%旁边。
公共做事要素的保障也是重中之重,苏州工业园区以数“智”化企业做事驱动新质生产力,淮安市工信局、行政审批局联合推进惠企资金“免申直补”“直达快享”等案例都聚焦于此。
“环绕企业做事的改革创新,便是要鼓励各地各部门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在涉企行政审批中供应高效便捷做事,帮助企业享受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全力降落企业收费和本钱包袱,加强政企常态化互动互换。”省委改革办干系卖力人表示。
持续发挥改革示范效应
新型工业化并非工业领域的单打独斗,而是关系全局的重大计策,是一项繁芜的系统工程。省委改革办干系卖力人表示,案例挑选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范例引领,持续发挥改革的示范效应,扩大改革受益面。
——企业做事要更风雅。点开微信小程序,即可自动筛选出与企业匹配的政策和事变,奖补项目不仅一览无余,并能在线办理即申即办。这是借力改革推动政务做事效能提升、更有效做事企业的生动缩影。
为办理惠企政策“找不到、看不懂、报告难”,利企做事“平台多、散而乱、体验差”难题,南京市数据局(政务办)、南京市工信局、南京市财政局联合打造“宁企通”惠企综合做事平台,实现全市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奖补事变一网通办,为企业供应全过程动态做事。同时,南京在全省率先打通“宁企通”与“一企来”系统,建立“亲清·金客服”专区,为企业供应线上咨询、建议、乞助、投诉等全方位做事。
——制度创新要更灵巧。“交地即开工”,成为制度创新、加强做事的典范。省自然资源厅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全省推广履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供应做事模式,通过用地预申请、优化审批流程等办法,实现工业用地供应办法、做事模式、管理形式的标准化、双信制、定制式全链条做事,有效引发经营主体活力和创新动力。截至目前,已保障全省2925个项目落地培植。
——扶持力度更给力。智改数转网联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为破解企业“不敢转、不会转、不愿转”难题,苏州市率先在全省出台方法,创新推出智能制造专项贷款贴息政策,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全市累计743家企业签订智能制造专项贷款,授信606亿元,实际发放189亿元,设区市、县(市、区)两级已兑现贴息1.03亿元。全市每年各级各种支持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资金近20亿元,大大降落了企业转型本钱。
“把高效办理企业发展需求放在紧张位置,向改革要动力,从提振发展信心、优化要素供给、降落生产本钱等方面,拿出更加精准务实有效的政策方法。”本次案例挑选咨询专家、南京大学长江家当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柳建议,通过改革创新案例推介进一步勾引政府和企业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家当变革,把新型工业化之“新”更多表示到依赖新技能激活新动能上,表示到拓展新领域开辟新赛道上,表示到增创江苏工业发展的新上风上,更好助力江苏奔向制造强省。(陈明慧 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