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买鞋,很多家长以为只要看着顺眼,大小得当,摸着舒畅就足够了,没有太多哀求。
事实则不然,有些童鞋看似制作精美,外不雅观也时尚俊秀,但实际上有毒害物质超标,是不折不扣的“毒童鞋”,央视就曾经多次曝光过“毒童鞋”事宜。
孩子每天穿着这些“毒童鞋”走来走去,不仅会影响到脚部发育,乃至还可能导致性早熟、侵害智力,后果极其严重。

鞋子虽小,但却是关系到孩子康健的大问题,我们在购买时一定要仔细挑选,避免买到那些劣质的“毒童鞋”。
央视多次曝光“毒童鞋”
从2014年开始,我国质监部门每年都会对童鞋品类进行抽检,考验项目包括耐磨性、剥离强度、物理机器安全性能、甲醛、重金属含量、拉伸强度等。
2018年,上海质监局公布的抽查结果显示,在抽查的40批次产品中,有12批次均不合格,不合格率高达30%。
换句话说,每3个孩子就有可能穿着一双不合格的童鞋,时时刻刻地被“毒害”。
2021年,广州市消委会发布了《老人鞋、童鞋比较试验报告》,针对市情上的36款童鞋进行了质量检测,个中有4款童鞋邻苯二甲酸酯严重超标,某有名品牌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乃至超出国家规定数值146倍。
这样的数据令很多家长都胆战心惊,从没想到孩子每天穿着的竟可能是“毒鞋子”。
今年6月份,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再次曝光了一批“毒童鞋”,在这次抽检的200批次样品中,有48批次均不合格,不合格率仍高达24.5%。
“毒童鞋”有哪些危害?
大部分家长在给孩子买鞋时会更看重样式和脚感,但实际上,衡量一双童鞋合格与否的指标有很多,除了穿着舒适之外,制作鞋的材料好坏更主要,如果个中有害物质超标的话,对孩子发展发育危害是非常巨大的。
比如有童鞋被检测为“邻苯二甲酸酯严重超标”,这种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路子进入人体,并且滋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引发儿童性早熟,乃至可能使男童激素不平衡,涌现“女孩化”的方向。
再比如有童鞋被检测为“重金属含量超标”,这些重金属通过皮肤进入孩子体内后,会由于无法代谢,堆积在肝脏、肾脏中。
久而久之,不仅会对孩子的肝脏、肾脏造成侵害,而且还会导致“重金属中毒”,危害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影响智力发育。
此前有研究指出,儿童血液中每增加10微克的铅,孩子智力就会降落5.5%,如果情形严重的话,乃至可能危及生命。
除此之外,还有童鞋存在甲醛超标的问题,众所周知甲醛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孩子长期穿着甲醛超标的“毒童鞋”,很随意马虎引发呼吸道疾病,引发皮肤过敏,乃至于增加患癌症的概率。
因此,我们在给娃买童鞋时一定要精挑细选,具备“火眼金睛”,严格帮孩子把好关。
给孩子买童鞋如何挑选?
1.看形状
有些鞋子看似形状奇特,吸引眼球,但实际上却会影响到孩子的足部发育,以是我们在为孩子挑选童鞋时,外表不宜过于花哨,鞋型也该当比较标准。
2.闻气味
材料过关的童鞋,一定是没有任何刺激性气味的,我们在购买时要把稳分辨。
尤其要小心的是,有些商家为了粉饰鞋子本身的味道,会给鞋子增喷鼻香,这种产品也该当谨慎购买,好的童鞋不应该有任何异味,只有凑近时,才会有淡淡的橡胶味。
3.鞋底软硬要适中
有些家长给孩子买鞋认为鞋底越软越好,这实际上是很大的一个误区。
孩子的肌肉韧带、骨骼都正处于发育阶段,鞋子须要有一定的支撑力,才更有利于孩子的足部发展。
我们在给孩子选购时,可以折半一下鞋底,如果在鞋底前1/3处波折,那么解释童鞋鞋底软硬度是比较得当的。
4.尺码要得当
虽然孩子脚丫长得很快,童鞋须要一直换,但家长切忌为了多穿一段韶光,给孩子购买偏大一号的鞋子。
如果鞋子偏大,孩子的脚得不到固定,很随意马虎引发足内翻、足外翻、扁平足等问题,以是我们给孩子买鞋,尺码一定要得当。
老苗结语:
给娃买鞋子切忌只看外表,关键在于孩子穿着是否舒适、跟脚,材质是否康健、合格。
总而言之,鞋子虽然不起眼,但却关系孩子的康健问题,大家千万不要忽略,购买时多上心。
今日话题:你平时给孩子买鞋都考虑哪些成分?
我是老苗——一名80后超级奶爸,也是医院里最扎眼的男性护士长,欢迎一起谈论孕育问题,也请你关注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