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金秋,90后臧春宁正热火朝天地收割水稻,此时间隔他在大城市做电子产品买卖的日子已过去十年。
安徽六安霍邱县夏店镇三口塘村落早晚已有点点寒意。村落里的一家农机做事专业互助社里,收割前的热身准备正在进行。
“保养了吗?加油了吗?安全事变记住了吗?”互助社理事长臧春宁一番话就像送孩子上考场的家长。

农机手们开着轰隆隆的联合收割机、拖沓机依次出动。
沿途两旁的农田里,金色的稻子在风中摇动。臧春宁所在的互助社有三万五千亩旁边的稻子要收割,“颗粒饱满,非常俊秀,心情不好的时候一看,干劲立马就上来了。”
△臧春宁驾驶联合收割机在稻田里劳碌
臧春宁是一名90后,稻田里终年夜,开收割机是父亲手把手教的。十二年前,他去北京打工,在中关村落发卖电子产品,做“数码小哥”。
十年前,臧春宁被叫回老家,他说:“刚开始有点儿不甘心,有点抗拒,觉得走到哪里都抬不开始。”
在三口塘村落,臧春宁从抬不开始到昂首挺胸,用了整整五年。2017年的一场大雨让臧春宁淋了个通透:“那一年雨水比较大,成熟的稻子在田里就萌芽了。那时我们还没有上粮食烘干线,丢失达到50万元旁边。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得手的粮食白白摧残浪费蹂躏了。当时我就立志,在互助社范围内,粮食安全这一块要做到极致,确保每一粒粮食安全归仓。”
△田间的稻谷堆成了小山
“让每一粒粮食安全归仓”,由高楼转战稻田的“数码小哥”说到做到。从联合收割机到拖沓机,臧春宁开得游刃有余。
△臧春宁进行烘干作业
传送带将烘干的稻谷直接运送到干仓房,臧春宁捧起一把说:“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的稻商都到这边来看货,我们都有长期互助的。粮食烘干往后,销路不愁,最远销到福建,最大一单有7000吨。”
△臧春宁查看今年的新稻谷
臧春宁给三口塘村落带来的改变,家里人、村落里人都看在眼里。“销路不愁”,这是外人瞥见的;“省时省力”,这是自己能感想熏染到的。
如今,互助社产前高速插秧机每天的作业面积能达到70至80亩。无人植保机在粮食生产过程中进行病虫害防治,大大节省劳动力。产后环节的粮食烘干机全部是数字化运行,一键启动,不须要人工晾晒。
今年,臧春宁家的互助社挂牌“霍邱县粮食产后做事中央”,这是十年前臧春宁返乡时,不敢想的经营规模。“现在是高速联合收割机,粮食收完往后,打到拖沓机上,拖沓机手直接运到农场,晚上就进入烘干机烘干。中间无损伤,确保粮食安全生产。”
策划|沈静文
|王利 蔡薇 金杨 殷音
编辑|解朝曦
新媒体编辑|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