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瑞银谈电动车:西方陷入短暂瓶颈中国购买意愿走高

瑞银谈电动车:西方陷入短暂瓶颈中国购买意愿走高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通讯 2025-04-04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从环球角度看,电动汽车的购买意愿大致上与2023年持平。
但是,中国的购买意愿进一步提升,西方则看到了短暂的瓶颈期。
”巩旻说道。
调查结果显示,西方紧张市场只有22%~33%的消费者表示能完备包袱得起一辆电动车。
而在中国,同样的回答是84%的人表示包袱得起电动车。

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

瑞银谈电动车:西方陷入短暂瓶颈中国购买意愿走高 瑞银谈电动车:西方陷入短暂瓶颈中国购买意愿走高 人工智能

中国能够将电动车卖出与燃油车险些平价的价格。
而在西方,同样级别的电动车险些要比燃油车贵大约50%。
可以说,中国能成为第一个不须要明显的政策倾斜而走向全面电动化的紧张市场,这也是对我国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电动车家当链切实其实定。

瑞银谈电动车:西方陷入短暂瓶颈中国购买意愿走高 瑞银谈电动车:西方陷入短暂瓶颈中国购买意愿走高 人工智能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中国上市汽⻋制造商(其海内市场霸占率达75%)中,汽⻋产能利⽤率从2020年的70%提升⾄2023年的74%。
自主品牌的产能利用率上升,而国外合伙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低落。
中国电动车企市场霸占率的提升导致外国大众市场燃油车企产能过剩,尤其是2020-2021年成本市场泡沫为电动汽车初创公司供应了资金,之后陷入产能过剩。

在电动汽车转型过程中,由于成本支出不断从固定资产转向无形资产,而且需求变得更加难以预测,由此,瑞银认为最佳利用率将普遍低落,环球需求和绿色转型也须要充足的电动车产能。

与动力电池比较,电动车企业的均匀产能利用率更高,但利润率更低,不过,这更多是由于市场分散而非产能过剩所致。
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参与者浩瀚,从特斯拉和西方传统汽车制造商,到海内传统车企、初创公司和科技巨子。
这样的竞争能推动创新加速、技能迭代和本钱优化,孵化未来的行业领导者,只管可能会拖累短期利润率。

环球电动汽车消费者调查

在瑞银近期面向环球六大汽车市场、共10500名受访者开展的最新一期电动汽车消费者调查中,瑞银不雅观察到如下几个趋势:

其一,46%的受访者考虑购买纯电动汽车,同比持平。

环球整体来看,考虑购买纯电动汽车(调查问题:“您下一辆车考虑买纯电动汽车吗?”)的受访者占比保持稳定,为46%。
有趣的是,中国、德国和美国作为环球电动汽车前三大市场,均显示出同比小幅增长趋势。

其二,对纯电动汽车持疑惑态度的人有所增加,限定了电动汽车短期增长。

对纯电动汽车持疑惑态度(即表示不太可能考虑购买)的受访者占比从2023年的27%,略微升至30%,因此,尚未拿定主意的受访者占比低落。
作为潜在的增长来源,该群体规模的缩小或拖累短期的需求曲线。

中国之外的市场,电动汽车购买意愿与家庭收入仍具有较强正干系。
在调查覆盖的西方市场,低收入群体中考虑购买电动汽车的受访者占比约为20%-30%,而高收入群体中的占比约为30%~60%。
由此可见,电动化渗透率进一步提高,须要车企推出价格更实惠的产品

瑞银认为,西方市场电动汽车需求平台期会持续几年韶光,系因其电动汽车本钱较同级别燃油车仍赶过15%~25%,且传统车企未来2~3年难以弥合该差距。

其三,欧美消费者认为价格可包袱性恶化,价格友好是纯电动汽车渗透率提升的关键。

与此前各期调查同等,价格、安全性和用车本钱仍是影响消费者新车购买决策的前三大成分。
受访者表示不考虑纯电动汽车的前三大缘故原由是:购买价格过高、续驶不足、充电韶光长。

相较于2023年的调查,表示电动汽车超出经济承受能力的受访者占比提高(同比增长100 bps,达到51%)。
只管近期纯电动汽车产品贬价,消费者实际感想熏染却是价格可包袱性正在恶化。
瑞银认为,产生这一情形的缘故原由在于电动汽车补贴退坡及燃油车发卖折扣扩大。

值得把稳的是,美国、德国和英国的大多数受访者并不认为完备包袱得起纯电动汽车,而绝大多数的中国消费者(占比84%,同比增长400 bps)认为包袱得起纯电动汽车。
中国市场紧张纯电动汽车车型的售价确实与同级别燃油车价格相称,或者更低。
不过,激烈的价格战为缘故原由所在,纯电动汽车业务盈利的整车厂屈指可数。

从除中国以外的各国受访者中,考虑购买中国品牌纯电动汽车的占最近看,挪威最高(17%),其次是韩国(8%),德国、英国和美国为3%~5%。
不出所料,消费者考虑购买中国品牌纯电动汽车的紧张动力是性价比,不过,中国品牌的产品质量、科技及网联能力也得到积极评价,至少在西方市场是如此。

相反地,消费者不考虑中国品牌紧张出于一些更为抽象的担忧,而根源在于没有认知(“对车型理解不多”、“担心质量或可靠性”)。
例如,中国品牌在欧洲本土消费者看来属于新品牌。
另一主要成分是,此类品牌在欧洲的经销商网络布局不敷,但中国车企正在加大干系投入。

如前所述,家庭收入与购买纯电动汽车的意愿呈正干系。
相较于高收入群体中考虑购买纯电动汽车的受访者整体占比,考虑购买中国纯电动汽车品牌产品的占比偏低,在欧洲尤其如此。
中国纯电动汽车品牌更有望在西方大众细分市场取获胜利。

电动汽车发卖变革及预测

瑞银环球电动汽车市场预测反响,欧洲和美国市场或在短期内进入平台期,背后的缘故原由有很多。

譬如:欧美市场均缺少真正符合消费者经济承受能力、能取代燃油车成为家庭第一辆车的纯电动汽车产品;欧洲市场补贴退坡(美国市场亦面临类似风险);电动汽车渗透面临政治不愿定性带来的下行风险超过往年;欧盟提高中国产电动汽车的入口关税可能影响平价产品进入该市场的步伐。
此外,欧盟选举后是否会恪守其已经确立的2025/2030/2035年碳中和政治框架,还有待不雅观察。
个中,燃油车禁售政策届时已经本色生效的2035年尤为值得关注。
至于美国市场,很多成分取决于谁赢得大选。

瑞银估量,欧洲和美国的短期需求曲线变得平缓的多,环球电动汽车销量2023-2026年CAGR为21%(此前预期为25%),环球汽车市场电动化渗透率有望在2025年达23%,在2030年达49%。

值得把稳的是,欧洲和美国的电动汽车渗透曲线暂时放缓,意味着中国整车厂提升环球市场霸占率的步伐会放缓。
欧盟和美国景象政策、家当政策的政治不愿定性增加,也可能对中国车企不利。
不过,这些成分难以阻挡最具竞争力的中国车企制胜环球市场。

媒体分享会附近尾声,巩旻谈了他对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前景的意见。
“我们对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预测保持不变,增长保持稳健。
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会进一步提升,从2022年的50%到2023年的57%,再到2024年的63%,2030年可能会提到80%或以上。

“我们不愿意过多地区分传统车企和新势力,由于很多新势力都脱胎于传统车企,谁是新势力、谁是旧势力的定义开始变得模糊。
今后电动汽车行业的集中度将提升,也会看到一些边缘车企的退出,但瑞银依然坚持这一判断,2023年中国依然会有10~12家上规模的企业同时存在。
”巩旻如是所言。

相关文章

江苏立异(02116.HK)下跌5.49%报0.43元/股

江苏创新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紧张从事炼油助剂及油品添加剂的研发、生产和运用,是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的主力供应商之一。公司拥有ISO...

人工智能 2025-04-14 阅读0 评论0

化妆品代加工贴牌流程及留心事项

医康生物研发中央现如今,随着网红直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直播带货,因而催生了浩瀚人选择美妆,而想找一家靠谱的扮装品OEM加工企...

人工智能 2025-04-14 阅读0 评论0

武汉市政府采购电子平台

武汉市政府采购电子平台武汉市政府单位日常采购平台。平台分类包含:集中采购专区、直购专区、防疫物资专区、村落庄振兴馆、制造馆、做事与...

人工智能 2025-04-14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