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研职员,你看起来又飒又没有沉重感,你是怎么做到的?”
“你只是没有看到我愁眉苦脸的样子。”
“如何把科普故事讲清楚,吸引人?”

“避免纯粹定义的输出,要有编剧思维层层递进,一个悬念接着一个悬念。”
一次分享,不仅干货满满还金句频出,4月30日下午,北斗系统研究专家、曾经的科普中国形象大使徐颖受邀来到电子科技大学,和同学分享关于北斗研究与北斗精神的故事。曾经在网上把北斗定位讲得深入浅出的科学家这次照例收成了不少大学生粉丝。讲座结束后,很多学生冒雨向她提问。面对“追星”同学们坚持不懈的追问,徐颖选择了有问必答。
徐颖
航天研究须要团队互助
32岁成为中国科学院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亲自出镜的脱口秀式北斗科普***播放量超过2000万次——四川人徐颖由于做的接地气的科普被网友津津乐道。
有同学问徐颖,作为科研职员,你怎么没有沉重感?徐颖开玩笑说,“你只是没有看到我愁眉苦脸的样子,一定要想办法保有你现有的头发量。有些时候,科研事情是漫长、呆板,乃至是痛楚的,更多的快乐是创造未知,用你得到的造诣感、知足感来抵消你洗头的痛楚。”
什么是北斗精神?徐颖分享了一个北斗卫星导航技能开拓者孙家栋院士的故事。一次北斗卫星的研究职员创造了一个总是占领不了的问题,80多岁的孙家栋院士刚好在现场,这个平时起身须要人搀扶的老人,立时蹲下身子去检讨。“航天是一个团队互助,出了问题,很少有人去分这是你的还是我的任务,每个人都有义务去办理。”
女神支招如何做好科普
“做科研加班是一种常态。”徐颖说,要把科研和科普都做好,并不随意马虎。如何在做科普中找到内在的逻辑?面对的提问,徐颖表示,科普须要更加普通的措辞,而不是跟"大众年夜众讲拗口的词汇。现在新媒体传播办法很多,年轻人有更多发挥的空间。
“科普和科研是两个体系。”徐颖说,科普更多是勾引大家去思考,要避免纯粹输出的办法,要层层递进,让公众随着你的思路走,切忌只讲知识,忽略互动,就跟编剧一样,要一个悬念接着一个悬念,让听众随着你一起走下去。
须要更多敢走无人区的人
徐颖先容,海内支持北斗的智好手机出货量已经达到1.2亿台,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12.88亿台/套。北斗系统在高精度定位、应急接济、精确授时、短报文等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可能有些功能你并没有机会用到,但是它一贯在,就犹如有一天当你迷失落在一望无际的大海,北斗短报文功能就会成为你末了一道防线。
徐颖欢迎现场的同学们加入到北斗奇迹里,“我们须要更多对航空、对科研感兴趣的人,须要更多敢走无人区的人。”
那么哪些是“无人区”?比如室内的定位、水下定位、深空导航,这些都是亟待更多人来办理的问题。
“我很倾慕现在的青年人,你们在最好的时期里,在我们国家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时期进程里,这好比你遇上了时期的电梯,不论是在电梯里是跳绳还是跑步,都是在随着电梯上升。”
年轻不要怕,年迈不要悔。这是80后徐颖对大学生们的希望。
【如果您有***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用度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