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家居 » 京东诉阿里十年拉锯判赔10亿

京东诉阿里十年拉锯判赔10亿

喜鹊装饰工程通讯 2025-01-06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2023年的末了一个事情日,京东在官方公众年夜众号“京东黑板报”上公布了与阿里巴巴“二选一”案件一审判决结果:法院认定天猫履行“二选一”垄断行为成立,向京东赔偿10亿元。

一场持续近十年的平台经济反垄断案件告一段落。

京东诉阿里十年拉锯判赔10亿 京东诉阿里十年拉锯判赔10亿 智能家居

这场案件始于2013年京东和天猫两家管理层公开拓文“对呛”。
2015年,京东向国家工商总局实名举报阿里巴巴。
2017年,京东向北京高等公民法院起诉天猫、阿里巴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履行“二选一”。
媒体称其为“东猫案”。

京东诉阿里十年拉锯判赔10亿 京东诉阿里十年拉锯判赔10亿 智能家居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019年10月9日公布的关于统领权的二审裁定书表露了案件细节,也是首次将“东猫案”推向"大众视野。

据裁定书,京东称2013年以来,天猫哀求网站衣饰、家居等品牌商家只能在天猫经营,不得在京东开店,哀求天猫停滞对商家履行“二选一”并向京东赔偿经济丢失10亿元,除承担京东维权开支外还要向京东赔罪道歉、肃清影响。

在这十年中,电商平台间关于“二选一”的口水战未曾停歇。

苏宁曾在2017年发文怒怼京东是“二选一”的发明者,2018年淘集集创始人张正平喊话拼多多“停滞哀求商家二选一,不要贼喊捉贼”。

2021年4月10日,阿里巴巴因“二选一”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行政惩罚182.28亿元,创历史记录。
同年8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公开搜聚见地稿)》,针对网络平台“二选一”、大数据杀熟、虚假宣扬、虚假交易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将进行更严格、细致的监管。

自阿里巴巴“二选一”行为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定性后,“东猫案”的民事诉讼结果已不言而喻。
在案件一审判决结果公布当日,阿里巴巴回应媒体称,将尊重法院的讯断结果。

曾陷统领权轇轕

2017年,天猫、阿里巴巴曾对京东起诉“二选一”案件提出统领权异议,希望将案件移交至浙江省高等公民法院,该诉求在一审裁定中遭驳回。

在二审裁定书中,双方均补充出具关于天猫“二选一”行为履行地的干系证据。
京东提交的证据包括天猫与朗姿株式会社旗下三家品牌、某户外品牌在京签订独家互助协议的公开***宣布。
天猫则出示与对应品牌的签约问询函和被大面积遮盖的《2016-2017年度天猫家装计策商家框架协议书》。

最高公民法院仅从北京地区法院是否具有统领权出发,对双方所提交的证据作失事实认定:京东提交的公开***宣布显示,天猫家装与万家帘品的干系卖力人代表“郑重签署了计策互助协议”,而天猫方提交证据未能推翻前述证据。

最高公民法院驳回天猫方诉求,坚持原裁定,认可北京市作为侵权行为地,北京高等公民法院对本案具有统领权。

北京市立方(广州)状师事务所主任刘延喜向南方周末阐明,法院对案件统领紧张考虑两个问题。
就“东猫案”来看,被诉垄断行为发生在北京,北京地区法院具统领权;从级别统领来看,本案诉讼标的非常大、案件影响力非常大,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上一级法院即北京高院具有统领权。

统领权争议落定后,案件进入本色审理阶段。

据澎湃***,京东于2019年9月12日向北京高院提出申请,要求关照唯品会、拼多多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9月26日,唯品会、拼多多向北京高院递交申请,要求以第三人身份加入诉讼。

两家申请加入诉讼的表述与京东同等,均认为天猫是主要竞争对手,处于同一干系市场且受到“二选一”的影响。

当时的京东、唯品会、拼多多背后股东均有腾讯身影,也被称为“腾讯系”电商。
此举意味着,三家“腾讯系”电商正式统一战线,将“二选一”枪口对准天猫。

除平台外,亦有商家起诉天猫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2019年,广州格兰仕在双十一前向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起诉天猫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次年6月宣告撤诉。

2020年11月24日至26日,北京市高等公民法院对京东诉阿里“二选一”垄断案组织不公开质证,双方均供应大量资料。

但在京东公布的一审判决结果中,没有看到拼多多和唯品会的身影。

监管部门惩罚加速民事诉讼进展

2020年12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履行“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备案调查。

次年4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履行“二选一”行为作出行政惩罚,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滞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中国境内发卖额4557.12亿元4%的罚款,计182.28亿元。

行政惩罚决定书中明确了阿里巴巴所处的网络零售平台已构成单独的干系商品市场,包括为不同经营者供应的平台(B2C、C2C)、供应不同商品发卖办法的平台(货架展示、直播、短***、图文)、为不同商品品类供应做事平台,并结合阿里巴巴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市场掌握能力、企业财力及技能能力、经营者的交易依赖等条件论证出,阿里巴巴在干系市场具有支配地位。

在阿里巴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事实部分,可以看出采纳了举报方的举证。
如,阿里巴巴与部分核心商家签订的《计策商家框架协议》《联合买卖操持》《计策互助备忘录》等多种协议中明确涌现核心商家不得进驻竞对平台,或将阿里巴巴作为唯一网络发卖渠道等说法。

国家市监总局还创造,阿里巴巴更多是在签署干系互助协议或匆匆销活动会谈时口头对商家提出哀求,包括仅在阿里巴巴平台经营,或不在其他竞对平台开设旗舰店,乃至掌握其他竞对平台专营专卖店数量、禁止商家参加其他平台竞争活动等。
口头哀求在商家间亦具有较好实行。

阿里巴巴还借助技能手段对不实行独家经营哀求的商家作出惩罚,包括减少匆匆销资源、取消匆匆销活动资格、搜索降权、取消其他重大权柄等,对实行“二选一”商家进行流量支持等勉励性方法。

上述事实依据来自国家市监总局调查阿里巴巴的干系事情资料及干系职员的讯问笔录。
由此,国家市监总局得出结论:阿里巴巴履行“二选一”行为实际上已造成打消、限定同一市场的公正竞争效果,阻碍、限定干系市场潜在竞争者进入市场,同时影响市场内干系经营者利益和消费者利益。

武汉大学竞争法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央主任孙晋向南方周末阐明,司法惩罚决定和法律讯断不一定趋同,法院也不一定直接采纳司法机构的惩罚决定作为法律依据,但它对法院审理案件时开展调查、经济剖析和裁定判断仍会起到一定推动浸染。

刘延喜认为,法院审理的紧张问题包括阿里巴巴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是否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以及滥用行为对京东造成多少丢失。
行政惩罚案件已对前两个问题作出生效决定。

他表示,目前还未能看到京东如何主见举证阿里巴巴的垄断行为对其造成的丢失,但法院全额支持了京东10亿公民币的诉讼要求。
“初步判断京东举证危害超过10亿,法院只在京东主见范围内作了讯断。

京东的胜利或将引发其他平台起诉阿里巴巴“二选一”垄断行为。

但刘延喜认为,其他平台提起诉讼面临的难题是能否证明阿里巴巴在干系市场上对他们造成了危害,以及多少危害。
更值得关注的是,阿里巴巴的垄断行为可能会对平台商户和消费者产生影响,不用除他们提出诉讼索赔的可能性。

孙晋表示,除格兰仕外,过去因阿里巴巴“二选一”行为引发的法律诉讼早已存在,但均因双方达成和解而撤诉。
企业选择和解,意味着不会再对阿里巴巴提起法律诉讼。

南方周末 周小铃

责编 张玥

相关文章

“双11”青海电商准备好了

去年“双11”,天猫全天成交额达2135亿元,青海贡献了3.59亿元。个中,青海剁手族花了3.32亿元,脱手相称大方;青海电商卖了...

智能家居 2025-01-06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