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下午,在南昌大学***与传播学院主理、学院视听传播研究中央协办的“***传道”系列讲座上,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黄钟军教授作题为“微短剧——加速时期的‘电子鸦片’?”主题分享。
快节奏催生微短剧站上风口
英国学者茱蒂·威吉曼在著作《缩时社会》中指出,人类对速率的追求永一直歇:“当代人切实其实像是在两分半钟内快转压进24小时那样的紧张劳碌,我们处在加速度的‘缩时社会’。”

黄钟军指出,倍速不雅观看,五分钟看完一部电影、读一本名著,都是“加速时期”新异化的结果。代表性的产物是微短剧、短***以及微博、微信、微视等微社交,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
2023年是微短剧井喷的一年,成为新的造富神话。黄钟军分享了一组数据:2023年上半年海内共有481部短剧上新,小程序短剧规模增长了170%,达到40亿以上。整年抖音上播放量破亿的微短剧达500部,快手微短剧日均生动用户数量达2.7亿。
黄钟军指出,微短剧在外洋也受到热捧。他举例,中文在线集团株式会社旗下的短剧手机运用APP“Reel Short”单月总流水量最高靠近600万美元,2023年年末力压“TikTok”跃居美国苹果运用商店免费软件***娱乐榜榜首。
从生产基地上来看,除了老牌影视基地横店外,衢州、西安、杭州、海南等地逐渐成为微短剧新基地,正风起云涌地投入微短剧的生产当中。
从消费端上看,2024年第一季度共创作164部3701集微短剧,春节档消费额破8亿。黄钟军以今年2月上线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为例,该剧上线当天就冲上DataEye短剧热力榜第二、单日充值过2000万元。发行方北京点众科技株式会社更是押中多部爆款短剧,从去年9月开始,每月充值收入稳定在4-5亿之间。
黄钟军估量,2024年微短剧规模将超500亿元,微短剧有望成为近年娱乐行业最大的风口。
恨与爽、甜与宠,刺激不雅观浩瀚巴胺
基于对微短剧的题材和内容的剖析,黄钟军以“恨与爽”和“甜与宠”两对范畴高度概括当前微短剧的特色。
他阐明道,一部分微短剧通过制造“恨”的感情使得不雅观众迅速代入,再通过快速反转带来不雅观看爽感,让身体感官或心情感情上指向一种愉快,使不雅观众可以不断获取稠浊着快感与审美冲动的高峰体验。
另一部分微短剧则“制造浪漫”,铺陈爱情关系中的唯美与梦幻,男女主一方总会被设定为长相俊美、锐利多金的符号形态,常见的桥段有“灰姑娘遇上白马王子独得万千宠爱”“霸道总裁一转冷面常态展开恋爱攻势”等,人物关系被极度简化为“高甜”的恋爱互动或者是“宿命”般的爱情配对。
黄钟军进一步阐明说,从爽文到爽剧,求“爽”是对现实的填补,即对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欲望进行的象征性知足,其知足感与持续性压抑及缺失落有关。
而“甜与宠”则是把天下的残酷和繁芜置换为爱情的纯挚和美好,也就避免了遭遇繁芜社会的难题和窘境,由此制造出一种“大略爱”的幻觉。
黄钟军小结道,微短剧不追求内容的逻辑性和现实性,通过制造强烈的感情颠簸——如惊异、愤怒、同情、喜悦等,引发不雅观众的多巴胺分泌,“在短短几分钟内,以类似的情节重复刺激不雅观众感情,引发爽感。”黄钟军说,微短剧以“眼球效应”为锚点,借由鞭策感情和极致的戏剧冲突,直击人性最本能的希望,捉住不雅观众的爽点。
黄钟军还补充道,不雅观众也并不十分期待在微短剧中得到特殊艺术化的、精细的不雅观看体验,只哀求能在碎片化的韶光里产生感情共振,通过快感反馈机制排解感情。
“爽”字当头,“工业糖精”损伤审美感知
咸菜下饭,但不宜多吃,否则会成为康健包袱,“数字咸菜”也是如此。黄钟军以上述对微短剧的诸类认知为基准,明确指出当前微短剧存在的四点危害:
首先是创作同质化,“爽”字当头造成口味依赖。从创作层面来看,作为没有引领行业“风向”能力的腰部创作者,站在风口上不谋而合地选择了效仿有成熟的创制模板、效益产出快、创意花费量小的爆款爽剧,导致当下网络微短剧创作囿于内容品质不高、同质化严重的窠臼。
而从受众层面来看,用户的不雅观看选择以及口味偏好会被大数据进一步记录,进而在算法推举“可控而又不可控”的勾引下更深入地被“信息茧房”所包裹。
其次,审美体验单一,“工业糖精”麻痹知觉神经。微短剧宛如彷佛工业糖精,尤其是“高甜”的甜宠剧一直地“撒糖”,包括《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在内,人物的蜕变和障碍在微短剧中险些被抹除,不雅观众基本得不到多重的审美体验。就像人吃多了糖会得糖尿病一样,长此以往将极大损伤人的审美感知能力。
再次,艺术性降格,电子鸦片代替文化正餐。许多微短剧回避深度、抗拒深刻,成为毫无营养的电子速食品。剧集制作方也摒弃深度的思维模式,流连于浅层思考而形成惰性。特殊是一些以夸年夜的演出与庸俗的情境构建的“审丑狂欢”土味剧,不再强调人文思想的感知。微短剧不能成为剧情破碎、缺少逻辑的说词,也不能成为思维浅薄、内涵逼仄的借口。
末了,通报缺点、掉队的代价不雅观。无良微短剧的剧情逻辑是对现实压力另一层面的加深。这类大略直白的“爽感”产品不断勾住不雅观众的把稳力,吃到甜头时,迎合、放大人性的惨淡与丑恶,乃至将掉队的代价不雅观在剧集中“还魂”,复现和固化着丑陋的性别文化,严重影响着不雅观众对亲密关系和家庭关系的正常认知。
他还提到,在面对家庭内部乃至社会抵牾时,微短剧的逻辑常日因此暴制暴、以恶制恶,剧情反转的关键在于金钱、权力地位的绝对俯视。
呼吁造就更丰富的“文化味觉”
黄钟军认为,当前的微短剧更多地是表示出上瘾、费财、有害的负面效果。针对微短剧未来的发展,黄钟军认为,一方面,加强政策管理,看重行业自律,另一方面,以内容为王,呼唤“剧”品质的回归。
他强调,微短剧冲要破二元对立,内容更多元化、品种更多样化,不落同质化窠臼,以前沿的时期精神、丰富的情绪意蕴作为主体创设的艺术品质基准,而不是追逐流于知足受众浅层次需求的“狂欢”。
他呼吁,造就更丰富的“文化味觉”。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加入微短剧赛道的影视企业越来越多,不但有头部的影视公司、网络文学平台,还有国广环球传媒、中广电传媒等国资和上市公司。
微短剧赛道迎来了“国家队”——中心广播电视总台,通过“微短剧里看中国”微短剧生态互助操持于内涵代价、传统文化、AI技能赋能、市场联动方面全面提振微短剧的不雅观感、质感、美感,以精益求精、精耕细作的佳构内容提升行业标准。
“多看书,而不但是小红书;多看经典的影视作品,而不但是微短剧。”黄钟军末了说道。
南方+ 郜小平 通讯员 赖晨宇
【作者】 郜小平
南方家当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