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协事情职员见告,5月21日,扬中的黄女士接到快递“客服”电话。“客服”称黄女士的快递丢失,但由于有运费险可以进行理赔。又问黄女士用什么***,接着让她***一款APP,打开后就可以看到黄女士手机上的内容。“客服”让黄女士添加微信并让她将微信内4000元零钱提现到***里。然后按照对方的哀求连续操作,将银行账户内的3000元转存到三个电子账户内。
黄女士挂掉“客服”电话后才溘然觉醒,创造不对。就赶紧回拨过去,创造对方早已关机,并且微信好友也被删除,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急速报了警。
不足为奇,消费者徐女士也碰着了同样的事,幸好,徐女士多了一份当心之心,才没有上当受骗。徐女士在网上购买了两套扮装品。两天后,一男子打电话给她,称包裹丢失,准备给徐女士理赔。由于该男子准确无误地说出了徐女士的个人信息和家庭地址,徐女士起初笃信不疑。可当对方让她扫码并输入收款银行账号、密码等信息,再哀求她输入手机验证码时,徐女士以为不对劲。赶紧和商家联系,确认快递根本没有丢。

理解到,消费者个人信息透露乱象已经是近年消费维权事情的热点和难点。网购从消费者下单、商家通过物流发货,经由了多方的信息流转,个人信息透露的渠道繁芜。并且,消费者遭遇个人信息透露时,维权存在举证难的尴尬。
为此,镇江市消协建议消费者,注册购物网站、手机APP账号以及填写信息时,要只管即便做到有限供应;在不同网络平台购物,不要利用相同密码;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相信主动打电话找上门的“客服”,不要扫描点开所谓“客服”发来的“退款”二维码和链接,切勿将个人***号、***、网购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奉告对方;在收到网购的快递商品后,要把稳做好外包装上个人干系信息的处置,防止个人隐私透露。
同时,镇江市消协告诫网购平台、商家,应按照《消费者权柄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民法典》等干系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责任,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要严格保密;同时,采纳技能方法和其他必要方法,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透露、丢失,且不得***或者造孽向他人供应。
校正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