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家当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无人货架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9月末,已经有至少16家无人货架得到投资,融资总额超过25亿元,单笔最高融资额达3.3亿元。
然而,进入2018年,一起高歌年夜进的无人货架行业却风波不断。近日,无人货架品牌“七只考拉”被曝大幅裁员,仅留物流仓储部门。对此,七只考拉方面向媒体回应,后续只拓展100人点位,精简BD(商务拓展)和运营团队。
在七只考拉裁员之前,无人货架头部玩家——猩便利,也被接连传出在一二线城市紧缩业务,从三四线城市大撤退的。虽然猩便利官方随后否认了该传言,但仍引起了业界的广泛热议。
业内人士认为,2017年无人货架热掀起后,浩瀚玩家纷纭入局,但运营模式基本都是烧钱求规模,经由了上半场的猖獗跑马圈地之后,比拼风雅化运营的下半场竞争已经拉开了序幕。
猖獗铺设 问题显露
公开信息显示,七只考拉成立于2017年3月,创始人兼CEO文朝辉和核心团队均来自“回家用饭”。2017年9月,七只考拉得到5000万元A轮融资,由执一成本领投、经纬创投跟投。
针对裁员风波,1月19日,法治周末联系到七只考拉公司进行求证,不过截至发稿未收到干系回答。根据媒体宣布,文朝辉在发送给公司员工的内部邮件中,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根据市场的发展,公司在原来业务方案的节奏上也正在进行相应的调度……随着我们的第二代智能设备的量产,我们更多地会通过智能设备,而不是开放式的货架来办理这些区域用户的消费需求。”文朝辉表示,“在这次业务调度中,对付我们无人货架业务的老客户,我们会更加精心地掩护,并且后续只拓展100人以上的点位。因此,我们拓展团队的一些同事和部分的运营同事会离开我们。”
“七只考拉此举,解释该公司无人货架发展计策发生了改变,今后的发展将重质不重量,将努力拓展百人以上的优质点位,提升无人货架运营的效率。”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央网络零售部助理剖析师余思敏向法治周末剖析,无人货架由于技能门槛低,入局难度不高,导致大量企业争相入局,抢占办公室市场,却忽略了过度投放所带来的问题和后果。
据理解,目前,七只考拉已入驻了3000多家公司,摆放近5000个货架;2017年6月成立至当年年底,猩便利对外公布的进驻城市数量已达50个,网点数量超3万个;12月19日加入战局的豹便利无人货架,目前已在线下铺设了5000个点位。
“不同于无人便利店,选址在小区或者繁华商圈,须要和物业沟通;无人货架是入驻公司,BD团队找到公司就可以直接地推;为了抢占点位,有的BD团队承诺,只要公司安装了货架,就能收到补贴,也有的承诺开业一个月免费吃。”百联咨询创始人、商性书院院长庄帅先容。
有业内人士透露,本来铺设一个无人货架只须要几百元钱,但实际操作中,由于抬高入驻费、恶意撬走竞争对手点位等缘故原由,导致铺设一个货架须要将近2000元。此外,有的BD职员为了点位数据,不惜在十几人、二十人规模的小公司设点。
无人货架品牌友盒创始人陈惠鲁在接管媒体采访时也指出,很多团队为了迎合成本成为所谓的“头部玩家”,过快扩展,导致一线市场职员心态暴躁、浮夸承诺;“随意吃”“免费吃”“我们公司承担货损”已成为很多同行的市场职员标准话术;原来的诚信消费场景,变成“慈善”狂欢,烧的还是资方的钱;关键是损人也不利己,很多新进同行,“迫使”自己的客户养成了随手拿的习气,终极陷入“承诺免费吃——丢失率极高——不敢再补货——货架一贯空——各方都共输”的恶性循环。
货损率、同质化问题待解
“有一天我没拿手机,直接从货架上拿了一瓶可乐,本想回到工位再付钱,但是一时忙起来就忘却这个事了,一贯到放工才想起来,我琢磨就算真不给钱也没人知道……”一位公司员工在知乎上说道。
有不雅观点指出,无人货架的上风在于无人值守的自由和货架占地小带来的便捷,但实在这也是无人货架无法避免的痛点。据媒体宣布,无人货架品牌“用点心吧”在武汉铺设完成64个无人货架,用户数量超过5000个,货损已经打破10%,最严重的乃至达到39%,乃至涌现后台显示架上还有不少商品,现场却创造什么都不剩。
余思敏指出,除了不可控的货损率之外,无人货架可摆放的SKU(库存量单位)非常有限,大多数无人货架上贩卖的商品的品类差别不大,商品同质化严重。
把稳到,基于此,一些无人货架企业开始考试测验差异化经营,比如推出冷柜、热柜、鲜食等。但业内人士指出,这对供应链的哀求会大大提高,当网点不足密集的时候,运营本钱会很高,不少企业的供应链和物流能力完备跟不上,怎么平衡网点数量和商品差异化,是现在的无人货架企业不得不跨过去的一道坎儿。
文朝辉此前在接管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真正能跑到前面的,一定是坚持在供应链上大力投入的玩家;七只考拉的商业逻辑是基于自身供应链培植,以及“考拉盒子”在北京一些社区和写字楼大厅的安置,先在局部区域内跑通新零售网络模型,然后再去做跨区域跨城市的扩展。
据理解,2017年11月,七只考拉发布了第一代智能设备“考拉盒子”,不同于此前的开放式货架,该设备是微信扫码开门、自取货品、关门后微信自动结算。文朝辉先容,该设备考试测验了近100个点位的运营,整体的运营效果远远好于开放式设备;目前,七只考拉正在研发第二代“考拉盒子”,二代产品将供应基于“AI图像识别+重力感应”的一整套完全办理方案,并将拥有更低的本钱和更高的效率。
对付开放式无人货架向“盒子”的升级,余思敏认为,无人货架的实质,是在互联网技能加持下对自动贩卖机功能阉割的产物;开放式货架最大的上风便是低廉的生产和投放本钱,随着AI、图像识别技能的推进,盗损的问题该当会逐渐减少,大数据技能也会优化货架的选品,提升补货的效率;但考虑到运营本钱,无人货架终极又绕回到安全性较高的自动贩卖机上,也不无可能。
巨子加入加剧洗牌
事实上,在七只考拉被曝裁员之前,无人货架行业已经进行了一轮业内整合。2017年9月,果小美收购番茄便利;2017年10月,猩便利宣告收购51零食;2018年1月,便利蜂宣告计策投资控股领蛙。
在创业公司忙着开疆拓土时,一些互联网巨子也纷纭入场。2017年11月,顺丰推出了旗下无人货架品牌“丰e足食”,并在深圳试运营,一周内铺设了1000多个网点;2017年12月,阿里联合美的发布了一款无人零售产品“小卖柜”,目标是实现“全场景的及时零售”;2018年1月,苏宁也正式参战,宣告无人货架“苏宁小店Biu”正式上线,将率先在南京市场进行试点,月尾完成铺设1000组货架,拟2018年布局5万组。
“一些巨子入局不一定是看好这一业态,只是担心错过一个可能的风口。”庄帅认为,互联网巨子在资金和流量上霸占上风,不难预测,互联网巨子的加入会加速行业洗牌;优质点位数量少、运营效率低、没有供应链支撑的企业或先被淘汰出局。
资深互联网不雅观察仆人道师认为,无人货架办理的是末了一米的购物形态,是零售行业在间隔和场景上的根本性变革,总体利大于弊,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无人货架已经供大于求,管理困难、难以盈利等现状,可能会使得相称数量的企业不得不选择退出,行业或将进入洗牌期,估量2018年上半年就能决出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