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清扫船在厦门海疆作业。福建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近日,在厦门杏林湾海疆,一艘机器清扫船驶向漂浮物较多的区域,驾驶员操控着方向盘,按下按钮,清扫船一边连续前行,一边操控铺着白色大网的垃圾网络斗缓缓入水,一些垃圾随着水流被卷入网络斗中。
像这样类似的打捞清理画面,每天都在厦门海疆上演。而看似普通的打捞场景背后实则“科技范”十足。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厦门海疆面积35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226公里,依海而生、向海而兴、因海而美。如何守护好“蓝色家园”?
机器清扫船在厦门海疆作业。福建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要确保管理更高效、精准,一定要借助科技力量。”在厦门市政集团旗下环能公司海上环卫站站长张梁华看来,除了做好建立制度化任务落实机制、常态化海上环卫机制、系统化综合管理机制等事情外,强化科技支撑、健全信息化预测预报机制不可或缺。
厦门市政集团旗下环能公司海上环卫站是厦门唯一一支专业海疆保洁军队。得益于科技支撑,2021年4月1日起,厦门海疆保洁范围再扩大,该海上环卫站卖力保洁海疆面积已达180平方公里,基本实现厦门岛及周边内湾海疆保洁全覆盖。
张梁华先容,2021年4月份厦门新增的60平方公里海疆保洁范围包括胡里山炮台至不雅观音山休闲广场、杏林湾、翔安澳头等区域。这些海疆原来没有常态化保洁,岸线长、滩涂多,存在着一些卫死活角和积存垃圾。“为此,我们除了新增部分船舶和作业职员外,一批‘硬核’高科技设备的利用也大大提升了海疆保洁效率。”
事情职员把海上漂浮垃圾打捞上船。福建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比如,面对茫茫大海之中如何判断海漂垃圾的详细位置这个海上保洁“老大难”问题时,厦门市政集团旗下环能公司海上环卫站在出动前,都会借助海漂垃圾监测预警预报系统,通过视频图像识别、水动力数值仿照等技能,精准节制海漂垃圾的轨迹和分布区域。船只出动后,每艘机器清扫船还配备1台无人机,可以对船身半径约6公里的开阔海疆进行巡查。
“随着海疆保洁范围的不断扩大,我们对在前端如何创造垃圾也做了一些提升。”张梁华先容,去年7月,厦门市政集团旗下环能公司海上环卫站在机器清扫船上装了一个球式的360度可旋转、可变焦监控,可以在海上流动式地对卫生情形进行巡查,提升作业效率。
机器清扫船在厦门海疆作业。福建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新的一年,让张梁华和伙伴们高兴的是,于去年年底建造完成的两艘海漂垃圾机器化清扫船——200总吨的“厦海环011”和50总吨的“厦海环010” 将有效助力厦门海上保洁提档升级。
据悉,在打捞性能方面,与同等吨位的清扫船比较,“厦海环010”的装载量提高了一倍;“厦海环011”则配备了4个打捞箱,可装载10多吨的海漂垃圾,同时还增加了船载云台摄像机、雷达、电子海图和测深仪等助航设备,提升海漂垃圾打捞效率。
“船载云台摄像机可以探测到周边2公里范围内海漂垃圾的情形,船员出海时就能提前知道海漂垃圾的方位,打捞更有针对性。”张梁华先容,“厦海环010”“厦海环011”船舶主机按现行排放标准配置,功率分别提升至280KW和746KW,航速更快,排放更环保。
机器清扫船在厦门海疆作业。福建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得益于高科技,厦门的海更蓝更美。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厦门海漂垃圾分布密度240.4平方米/公里,为福建全省沿海7地最低,近岸海疆优秀水质面积比例从2016年的56.7%逐年提高到2020年的90.5%,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进。2020年,厦门海漂垃圾管理机制还入选国家发改委《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履历做法推广清单》,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