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苏-57战斗机用的什么雷达
SU-57装备的主雷达是俄罗斯NIIP(季霍米罗夫)仪器制造研究所的N036-1-01“松鼠”有源相控阵雷达。
该雷达拥有1500个T/R单元,是为SU-57专门研制的,号称技术水平超过美国F22。
在2009年的莫斯科航展上曾经以AFAR-X的名称展出过该型雷达。从公开的资料上来看,N036-1-01的最大探测距离达350~400千米,是第一款完全由俄罗斯自主研发的有源相控阵雷达。

其特色是,主雷达并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Sh121“多功能集成式无线电系统”的组成部分,该系统包含N036雷达和L402电子对抗系统,多个电子系统间互相融合统一,从而发挥更大的作战效能。
虽然号称技术水平超过美国,但实际单靠一部雷达,仍然与F22有极大差距。所以俄罗斯人另辟蹊径,采取了3部雷达集成的概念,大大强化了SU-57的整体雷达性能。
如上图所示,N036-1-01型主雷达负责火控和正面索敌,安装在机鼻整流罩内(1)。
机头侧面为了扩大探测角度,安装了N036B-1-01型X波段侧视雷达(2)。
机翼上则分列了两个N036L-1-01型L波段襟翼雷达(3)。
通过这三部雷达的有机整合,SU57战机以一种粗暴简单的苏式思维取得了性能上的巨大提升,但是这也恰恰说明俄罗斯战机在电子设备水平上的无奈——也许这些设备能面对设计老旧的F22,但是如果遭遇F35,探测范围单纯巨大,探测手段却苍白无力的SU-57必然在肥电的各种红外、光学、激光、电磁感知手段上败下阵来。
当然,各位看官肯定有不同的见解,拿出来和王司徒讨论讨论?
图注:苏-57机翼内部安装的雷达模块
俄罗斯苏-57战斗机雷达系统采用的是提赫米洛夫雷达设计局的SH121雷达方案架构,主要由一部X波段火控雷达和一套L波段侦测雷达组成。其中,X波段火控雷达前置,安装在机头正前方;L波段侦测雷达分布式安装在机头两侧、机身两侧机翼前缘和尾椎内。
这样一来,苏-57战斗机就可保证前、后、侧视相位的雷达探测要求,并在波段上包括X和L波段,以满足多用途作战需求。除此之外,雷达系统还将集成由前视光电探测仪以及全周界光电传感器组成的光电侦察系统,使该机的预警视野接近球形,实现全方位态势感知。
前视火控雷达被称为AFAR-X(AFAR即俄语中的AESA,即有源相控阵雷达,X指X波段)的主动相位阵列雷达,该雷达阵面拥有约1600个天线单元,总功率约为15千瓦~18.5千瓦,具备远距搜索、远距引导搜索、全向中距搜索、单目标和多目标跟踪等功能,在捷变波束搜索/跟踪、低观测特性、抗干扰能力以及低截获概率等方面具备较强的作战性能。此外,该雷达还增强了对地攻击能力,可以在对地攻击模式时使用低分辨率“真实波束”模式、中等分辨率多普勒波束锐化模式和高/超高分辨率合成孔径自适应聚焦模式,进行地形测绘和地面目标搜索。
图注:苏-57战斗机除了机头的前视火控雷达,机头侧面也安装有雷达天线
而机身四周分布式安装的AFAR-L雷达,除了敌我识别功能外,最重要的任务是监视周边空情。因为L波段雷达的波长特性决定其适合执行搜索警戒任务,虽然探测距离不如机头的火控雷达,最大探测距离只有几十千米,但大大扩展了苏-57的探测角度,并具备尾视能力,让该机具备比四代机强得多的态势感知能力。
俄罗斯苏57在飞往叙利亚后,很多人其实对苏57性能是比较怀疑的,还有很多人就等着苏57在叙利亚栽一个大跟斗,然后就像笑话“库兹涅佐夫”一样笑话一下俄罗斯的苏57。但是俄罗斯就进行了2天测试然后就悄悄的飞回去了,去的时候轰轰烈烈,走的时候悄无声息。这说明苏57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至少走的时候没有被什么雷达锁定。
面对世界的质疑,俄罗斯自己非常的自信,为什么呢?因为苏57采用了俄罗斯引以为傲的雷达系统,其配备的N036“松鼠”相控阵雷达,据说(这是俄罗斯自己说的)性能远远超越美国嫌疑的两款隐身飞机雷达,那么苏57的雷达到底有没有这么强呢?上图为苏57战斗机使用的N-036前视主火控雷达
俄罗斯苏57这次冒险去叙利亚,据说其主要目的是在“半实战环境”中测试其机载雷达及其他航电设备,顺带测试一下武器系统。苏57的无线电系统统称“多用途整合式无线电系统”(MIRES),包括雷达、电子战、通信等,俄罗斯将这些组建尽量整合用相同的硬件、软件和计算机,而且整合共享天线,也就是说雷达和电子战系统等程序构架共同,雷达天线同时也是电子战和通信系统的天线,这个听起来确实比较牛 B。
可动前缘襟翼上的N-036L型L波段雷达
而雷达方面,分别在飞机机头位置安装N-036前视雷达、飞机机翼左右前缘安装两个N-036B侧视雷达,3个X波段雷达与2个可动前缘襟翼上的N-036L型L波段雷达,这样很好的补充了X波段前视雷达的盲区,起到了辅助探测作用。俄公开数据显示,N036“松鼠”雷达系统的最大探测距离超过400千米,可同时跟踪60个空中及地面目标,并对其中16个目标实施同步攻击。
如果从搭载雷达的数据,以及俄罗斯宣称共性天线技术,这个确实比美国F22优势,这也是后发优势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这次苏57冒险去叙利亚测试主要目的是支持阿萨德政府,当然肯定会用苏57用自己雷达系统搜寻西方战机的能力,顺带测试一是否可以将美国防空网络撕开一个口子,以及试探美国对隐身战机探测能力,最后才是实地测试一下苏57地面精确打击,做做广告宣传一下。
但是讲实话,苏57气动布局、隐身性能在四代机里感觉是最差的,比如发动机进气道没有采用4四代标准S形进气道,仍然延续了苏26与发动机同一轴线,这样很可能造成防止雷达波直接照射发动机叶片形成凹腔反射,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就像一个人对着一口井里大吼一声,回声被叠加放大,那么雷达波进入后同样形成相同的效应。苏57的腹部处理同样影响到隐身效能,因此苏57很可能因此被提前发现提前击落,隐身飞机对抗中开启雷达就像开启了灯光,很可能被对方被动搜索到目标,顺藤摸瓜找到苏57这个源头。
N036 Byelka(字面意思为“松鼠”)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
2009年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上展出的N036“松鼠”主雷达
N036“松鼠”雷达系统由俄Tikhomirov NIIP研究所开发,于2012年开始在第3架T-50原型机上进行地面测试。“松鼠”系统包括1个安装于机头(代号N036-1-01)由1552个T/R模块组成的X波段主雷达;2个安装于前机身侧面(代号N036B-1-01),由358个T/R模块组成的X波段小雷达;及2个安装于机翼前缘延伸部分(代号N036L-1-01)的L波段雷达,L波段雷达主要用于敌我识别及电子战。
安装在机侧的N036B-1-01
安装于机翼的N036L-1-01
“松鼠”系统依靠机头的主雷达及两侧的副雷达可扫飞机前半球约270度(左右各135度)的空域,其X及L双波段的工作模式据称对隐形战机也有一定的探测能力,相关数据则通过N036UVS计算机进行处理。据悉,“松鼠”能够同时追踪62个目标并引导攻击其中16个,同时还可追踪4个地面目标。
苏-57雷达、光电系统示意
需要指出的是,N036“松鼠”雷达系统只是苏-57战斗机Sh121多功能综合无线电电子系统(MIRES)中的一部分,Sh121除“松鼠”外,还包含有L402 Himalayas(意为“喜马拉雅山脉”)电子对抗系统。
箭头指示为“环礁”系统传感器
另外,在苏-57战斗机上还配有101KS Atoll(意为“环礁”)电子光学系统,该系统由101KS-V红外搜索和跟踪(IRST)装置、4个紫外线导弹接近警告传感器(MAWS)、2个101KS-O红外定向干扰传感器、1个用于低空飞行和降落的101KS-P小型前视红外传感器组成。资料显示,“环礁”除能对战斗机进行全向光电监视外,还可用激光拦截来袭导弹攻击。这也是苏-57战斗机较有特色的地方。
到此,大家对周界雷达监控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周界雷达监控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