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昨天(8月6日)参加了这个AI活动,我才理解了:为什么很多新兴的行业都会在会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种地方出身了。
当年web2.0、BBS、博客、SNS、短***都在北上广深这种大城市盛行起来的,其紧张缘故原由是这里的学校多、公司多、交通方便、政策好,而且有氛围。
这是由李榜主在北京举办的一场AI产品榜的线下聚会,高朋有:红衣大叔周鸿祎、创新工场汪华、面壁智能李大海、百度文库钟昊、微软大中华区魏衡、还有梁志辉、容薇、徐夏辉、马奎等高朋。

无一例外,他们都是AI行业的践行者。
虽然我人在北京,偶尔会参加线下聚会,但这次才亲自体会到:在北京做AI的公司是真多啊。比如下面的LOGO墙上,少说有60家公司从事着和AI干系的家当。这些公司都在为遍及AI、盘踞市场做着努力和实践。
这种氛围在其他地方是不可能涌现的,乃至都不会涌如今成都、武汉这类城市。
同时,听了周鸿祎的分享,他说的一些商业理论还是很有代价的,比如:
本日去参加一个AI活动,聊到大模型ToB 的市场,有人说做B端太苦,由于B端市场太碎片。我不这么认为。我以为便是由于碎片化,你才会有机会,这是我的不雅观点。当然现在做起来确实都很苦,但你不要因此以为它更像集成,更像外包。刚开始的时候,用户也不清楚怎么做,你也不清楚,那为了做一两个POC,当然是要做得很辛劳。
本日大家都以为华为很牛,华为很多产品了不起。可是你看华为早期创业的时候,他也是跟做外包、做集成是一样的,去给县市一级的电信通信公司做交流机机房,那也是到现场去改软件,乃至改硬件,这是一定的一个过程。
现在大家都还是在一个探索的过程,不要因此贬低大模型的ToB 市场。一旦你在一两个模式上得到打破,找到了真实的场景,做了成功的案例,你就可以迅速地去复制了。
近间隔听了他的分享后,对他的印象也发生了改变:
第一印象是:周鸿祎全程脱稿演讲,没有“嗯”“啊”“哦”“这个”“那个”的语气词,说话非常连贯。你要知道,当一个人谈论专业性术语的时候,语气词非常多,而周鸿祎却没有。当时我就跟若水说,他的演讲水平非常厉害。
第二印象是:周鸿祎非常专业。AI才兴起2年韶光,但他对AI行业、商业行为的意见非常独到。很多专业名词我都是第一次听到。
第三印象是:全场只有周鸿祎非常放松、松弛,常常和台下不雅观众开玩笑,比如在提问环节,周鸿祎说“你的提问问题太长了”“你是做了个年轻女性?”引得全称笑声不断。
参会的意义是什么?实在我参会也不多,但我会常常把一些线下聚会的信息分享到群里,导致很多人以为我每天都在参会似地,而每次群里都会有人问我:松哥,你参加那么多会,意义是什么?
下面我的对参会的意见:
(1)创造台下的不雅观众真TM专业,懂AI的人真多。
(2)增长了见识,不闭门造车。认识到自己微小,改变自己的不雅观念和意见。
(3)许多公司都在朝AI的方向落地和实践,实践比思考好。
(4)认识了几个人,互换了微信。
(5)好几人是外地来的,他们太老远来目的是什么呢?
(6)不断勉励自己,瞥见更大的天下。
写在末了:
创业路上,你做的80%的事情实在都是没意义的,人生也是如此……
卢松松是一位自媒体人、短***博主。也是创业者必看的账号,关注草根创业圈、科技互联网、自媒体和短***行业。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