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心宇
CCTV微视《我有传家宝》栏目古典家具老师,中国考验认证集团古典家具特聘家具专家,中国古毯研究学者。
在北大国学讲堂、广州美院、北京文物艺术品学院、北京皇城艺术馆、中国收藏家协会、红木文化讲堂等地讲授古典家具及地毯方面课程。于《中国文物报》《文物天地》《古典工艺家具》《艺术市场》《收藏家》《中国收藏》《收藏快报》等刊物揭橥专业文章数十篇。

业务专长:新老家具、古董地毯鉴定评估
晋作家具是中国古典家具流派中的一个主要品类,因其所处地理环境自古以来较为闭塞,故形成独特风格,尤具宋元遗风。对付研究中国古典家具,其承载的文物代价一点也不亚于以黄花梨紫檀为主的宫廷家具,而能以木匠身份与满朝文武一同为官的人,也正出在晋作家具产生中央地点——山西。
山西古称晋,晋作家具指的便是以山西为主体,包括陕西,河南西北部,部分河北太行山脚下的地区。虽然地区范围超出山西以外,但从流派上讲,这些地区生产的家具皆属晋作范畴。
古代山西文化经济特殊发达。其西边是吕梁,东边是太行山,汾河从两山之间的盆地流过,景象温暖,适于耕种,是中国农耕文化首善之区。分外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历朝历代少见战役,古建及文物少有毁坏,宋元古建存量比例占全国一半以上,如梁思成与林徽因创造的佛光寺、南禅寺等。此地虽闭塞却又富庶,宋金期间,南宋与金的经济往来就在山西南部开展,从那时起,山西便是经济繁荣的地区。
游牧文化影响深,局部雕饰自成风格山西多出宋金墓群。金人是游牧民族,早期起源于白山黑水,即东北地区,先人是女真人,他们以渔猎兼农耕为紧张生活办法,到了金代就以农耕为主了。作为从白山黑水走出的游牧民族,骨子里具有粗犷豪放的性情,他们喜好生动的、带曲线的图案和纹饰,宛如彷佛草原上的蒙古族,这些特色可从金墓砖雕上找到证据。
山西平遥金墓砖雕多曲线,雕饰繁缛
金墓比较分外,不似汉族人用土来掩埋棺椁,而是用砖来建造墓室。墓室中置棺床,去世者并不入棺材,直接躺在棺床上。墓室周围的墙壁上装饰各种各样的图案,图案内容或为去世者生前的生活场景,或是曾经利用过的生活用品,以此寄托长眠之后的幸福生活欲望。当然,墓室中还会陪葬去世者生前利用过的真实的生活用具。
如今我们通过砖雕上的建筑图案和金墓壁画上的家具造型可以看出,那个时期,山西家具以曲线为主,图案旷达,雕刻繁缛,不似江南地区的灵空、婉约,这是生活环境给山西人造就的审美趋向。
工匠技艺高超,可与文武群臣一同为官明清两代,山西文化仍旧发达。明初朱棣定都北京,山西靠近北京是首善之区,朝廷营建宫殿、府衙都须要有技能的木工,这极大的促进了山西木工技艺的发展与成熟。而明初,太原、平阳一带手工业高度发达,建筑寺庙宅院,也推动了地区家具制作兴起。当时除了江苏吴县的蒯祥,陕西韩城的郭文英,很多能工巧匠都出在山西,如晋城就出过好几个工部侍郎,他们上朝时跟宫廷里一品二品大官站在一起,故有“匠作班朱紫”之说,即匠人也穿朱袍紫袍当官,与由科举考试选拔出的官员同朝为官,这在古代是非常少见的征象。
正是由于山西出了很多能工巧匠的首领,使明代的晋作家具也非常讲究。最讲究的地区是晋城。晋城在山西省东南部,紧挨着河南。河南是中国古代文化发祥地,家具自然也很讲究,两地相互影响,使得晋作家具兼具中原地区风格,极具文化秘闻。
元墓出土杉木彩绘三弯腿榻(14世纪)
核桃木更似黄花梨,有北方明式家具之称山西地区土层深,植被厚,故盛产榆木、杨木、松木、核桃木、楸木等。品类丰富的木材成为制作家具的上好材料,故山西家具不惜用料、框厚板实、沉穆劲挺、秾华富丽。
改革开放后,晋作家具流利于市场,收藏圈的人认为晋作家具用料方方正正,无拼补、无结疤、无膘皮,兼有繁密雕刻,独具地方传统工艺特色,让人一眼就可识别,是晋作贡献给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宝贵遗产。
除此之外,山西吕梁、太行一带盛产核桃,在清代晋中地区,尤其形成了独特的征象——用核桃木做家具,以是核桃木家具成为晋作代表作品。
核桃木木质细腻,有些部位具有行云流水般的纹理,工匠在制作时舍弃该地区惯用的上漆工艺,改罩一层薄薄的漆或上蜡工艺来保留纹理的美,利用韶光长久后,核桃木包浆显现,颜色更显澄黄,加之木材本身细腻的质地,此类家具又像极了黄花梨,成为高端上乘家具,常作为客厅书房东要家具用材。
这种由核桃木做出的家具四平八稳,兼之具有黄花梨韵味,有专家称山西晋作家具为“北方明式家具”。
大漆金漆同放异彩,富丽奢华工艺博识清代中期,利用核桃木最广泛的地区是晋中八县,如平遥、邃古、介休等著名地区,这八县在晋中最为富庶。超越八县,即是河北娘子关,家具风格受清代宫廷影响颇深,加之晋作家具自金代以来受砖雕纹饰影响,在家具的不同造型部位雕饰图案,末了形成了独立的雕饰样式。从整体造型上来,家具除了框架之外,其它部位都有雕刻,腿部大都做成弯腿状,腿部如果有雕刻的话也多以透花为主。这更加符合游牧民族立时走天下的生活特色,不似苏作家具直腿居多。
在这一期间,涌现了一个主要人物,人称“哑子”,这个人虽是哑巴,但心思却极其细腻。他设计制作的核桃木家具不仅接管了宫廷的模样形状,还接管了广作嵌石头工艺或和苏作滕屉的工艺,把椅或床的坐面用牛筋为材料编成软屉,增强舒适感,与此同时,他还拓展思路,将牛骨、驼骨、马骨做为镶嵌材料,制作出的家具富贵精丽,明艳奢华。
核桃木嵌骨及大理石勾云纹扶手椅(19世纪)
与晋中地区核桃木家具风格并架齐驱的,同放光彩的还有著名的金漆家具。中国自楚汉以来出土的家具都以大漆、描金工艺为主,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工艺在山西一贯流传。而山西地区盛产煤,加之黄土丰硕,能够烧制出质量上乘的砖,故建筑中大量利用砖作为房屋建筑。本地区风沙大,为了防风沙,庭院大都局促,窗户也小,又因过去窗上无玻璃,采取纸糊,室内光芒晦暗。在这样的环境下,利用金漆家具特殊出彩,由于漆能反射门窗映射进来的阳光,让室内光芒变得通亮。
明清两代,柜子、箱子类家具采取金漆工艺较为广泛。柜子类家具以罩漆居多,即在木头上上漆、糊布,打磨光滑后开始画彩画,彩画内容包括花鸟、山水、人物等吉祥图案,画完后再罩漆,有时还添加“金”,叫罩金漆,特殊适宜在幽暗的窑洞式的建筑中利用。也因此,金漆家具成为女子婚嫁时必备的喜庆家具,这类家具目前存世较多,其技艺博识并具有一定的民俗气息。
黑漆彩绘花卉纹靠背椅(15-16世纪)
黑漆彩绘描金梅花凳(19世纪)
与金漆家具同步的还有大漆家具。大漆家具用动物血料将麻或布粘在木头上,然后用漆活着砖灰面抹在布上,之后打磨平整,再抹上一层细砖灰面,然后在砖灰面上罩漆磨平,最后进行描绘,整套工艺下来费时费力。由于披了麻、挂了灰,家具不怕水,也不怕酸碱,使起来比金漆的还要坚固。像每天利用的,磨损率高的桌椅,内里怕招水的柜子,都采取披麻挂灰上大漆工艺来制作。
一样平常的金漆大漆家具不用核桃木,由于漆会挡住核桃木俏丽的纹理,又因核桃木木质细腻,构造紧密,随意马虎抽涨,以是金漆家具就以榆木、松木、杉木等做家具框架,雕花部位用质地更软的杨木。杨木不易变形,榆木坚固,二者相互制约,家具更耐用。以是,“榆木框子杨木帮”是山西家具主体用料规则。图案以山水人物、花鸟植物为主。
晋商足迹遍步天下,家具多意见意义性山西民气目中的第一志愿是做生意,第二是当兵,第三是读书。他们把做生意作为人生最高目标,故晋商在全首都很有名。清晚期,晋商发明票号,被称为山西的银号,是后来银行的雏形,这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晋商足迹遍及国内外各地。游走于国外的晋商常常从异地带回各种家具。国外如俄罗斯、越南、柬埔寨,海内有新疆、蒙古、江苏、广东等地的家具。这些家具有些是洋式的,有些是南方地区的,风格上都或多或少影响着晚清山西家具的风格,对原来传统晋作造成一定冲击,以是俨生出一些亦中亦洋,亦南亦北的格局,极大的丰富了晋作家具的意见意义性。
另山西有名大户如乔家大院、王家大院、雷家大院等深宅大院更是展示了山西人富甲一方,里面存有相称数量的家具,一方面为当时家具业的发展状大起到了推动浸染,另一方面也为现今晋作家具爱好者保存了宝贵的资料。因这些大院对家具需求量大,保存了种类丰富的各式家具。如在炕上搁被子的炕几,用来储存生活用品的小炕柜,礼佛小神龛、佛堂大供桌等。尤其很多寺庙中的大供桌保存无缺,难得至极!
榆木插肩榫四柱架子床(17世纪)
各类缘故原由影响,山西晋作家具做工风雅,雄浑凝重,端庄遒劲,风格古朴。其文雅堂皇不逊色于京作,用料大方不亚于广作,明韵十足近乎苏作。加之交通闭塞、滞于往来,在中国古典家具史中霸占主要地位,是当今文物界与收藏界重点研究与收藏的家具品类。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