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一个主要的年份,那一年我毕业了,开始了社会人的身份。那一年也是我们国家加入WTO的15年保护期结束的一年。那一年社会的口号是”工业4.0”“中国制造2025”。
那一年也是特朗普降服奥巴马胜利当选总统的一年。那一年也是”P2P”火热的一年。在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口号声中,我来到了社会这所大学,开始了我新的学习。
都说“生化环材”四大天坑,土木机器两大护法,“不幸”的是我入了机器这个专业的坑。生化环材不用说,都是根本学科。土木机器这两个专业有个相同之处,都是曾经辉煌过的传统行业。蒸汽时期和电力时期都是很受欢迎的行业,但如今步入信息化时期。新时期下,社会的需求不再是这些了。其次呢,这些专业80%都是男生,女性属于吉祥物的存在,以是该专业内实在也反响了行业内男女比例是很大差距的,脱单对这些行业的男生而言是内卷。其余呢,课程难度都很大,高档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稍不留神就会被这些课程挂掉,同专业曾经有半个班的同学参加补考。

机器工程是个万金油专业,说他是万金油,是由于他面向的是制造产品,从产品的形状构造设计,动力设计,材料选择,到加工方法,设备掌握,再到学习电气掌握,软件编程。可以说任何生活中凡是能够被制造的物体都离不开机器工程这个专业,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机器工程很主要,但是人主要吗?带着美好的憧憬,机器工程师的梦想来到了现实中。
人是离不开时期的发展方向的,只有顺着时期的发展方向走,才会有个人的造诣。机器工程这个专业范围很广,要学习很多知识,要理解机器事理,要学习热处理,要理解加工工艺,材料的选择,产品的强度校核,电气知识等等,每一个方向要想学明白,都是一个很深的方向,每个方向都有很前沿的知识,短短韶光只能是略知皮毛。就这样我来到了工厂。
机器工程是和工厂紧密联合在一起的,不论是制造设备,还是利用设备,掩护设备,以及设计研发设备,这些都是涉及机器工程。事情岗位很多,是个万金油专业。但是报酬并不如人们所想的那样美好,但实际上只能是吃不饱也饿不去世。政治学上讲经济根本决定上层建筑,现实生活中是经济根本决定人们很多成分,恋爱,事情,结婚,生活。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在这个日益为成本垄断的时期,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这里就谈谈对制造行业的认知。演习的我进入工厂里的产品制造技能部门,该部门卖力将研发部门的设计内容转化为实际生产的辅导文件,以及对生产线进行技能改进。以我的不雅观察,行业里五年内能留住的年轻人很少,在当今这个时期,工厂里对付工人的人为是按照最低人为水平发放,别的便是靠加班费。如果按照时薪打算,加班时薪是正常事情的2倍。但是纵然是这样,也不过是国家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线。一个好的技能工人是须要韶光去培养磨炼个人技能的,在一个最须要钱的年纪,同龄人一个个赚的比自己多,给自己喜好的人买件衣服都没有余钱,父母生病都拿不出看病的钱。这样怎么能培养出技能工人呢?无产阶级的无产属性一览无余。撤除房租和用饭住宿,剩下的就仅仅是苟活。不能安歇,不能生病,一旦安歇或者生病了,就断了经济来源。
再精密的机器,终极也是要有人来完成制造和组装的,这是由于越精密的机器,越是产量低,也就意味着对付人的本色哀求高。在传统领域。德国日本瑞士的机器设备做的好,是由于有高本色的匠人在做。我们这里呢?人为低,还希望人家给你好好干,这不是革命年代了,”老乡参军给你家分地“,那是不可能的,成本的剥削属性暴露无遗。大家都是要用饭的,凭什么成本就可以分得大部分劳动果实呢?那有人会问为啥人为低呢?实质上是我们的制造业看似是劳动密集型家当,实际上是资金技能密集型家当。与IT,金融比较,制造业是一个重资产行业。凭借个人单打独斗是无法实现财务自由的。搞金融,搞IT。
一个办公室,一个条记本就可能开出一家公司,发布个人的产品。但是做机器的,没有加工设备,是无法实现产品的转化的。由于一个想法实现出来背后涉及到设计,材料,加工制造,装置等等一系列环节。尤其产品越精密,制造产品的母机越精密,动辄百万,与设备比较,人的代价是忽略不计的的,因此技能工人的培养陷入恶性循环,没报酬,留不住人。留不住人,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低落。效益降落,减少人工本钱(设备是不可能降落本钱的,只能折旧,人工本钱是可变成本)。但是同时设备越来精密,越来越高等。这也意味着对人本色的依赖越来越低。精密数控机床,越来越智能化,降落对职员的利用本色哀求。这也意味着人的不可替代性也越来越低。
总而言之,东西做的太好,把自己未来的财路都断了,东西做的不好,现在的财路都断了。辛辛劳苦设计出来的机器设备,人家买回来,照着尺寸量一量,也就把东西做出来了(比如市场上的拖布,年年都有创新设计出来,但是一出来没多久都变成白菜价,大家都打价格战)。价格战饿去世同行,累去世自己,但是高端就在于稀缺,稀缺是由于须要花费大量的韶光去迭代,完善。机床行业最少是砸韶光和工匠精神的,但是,母机不好,其他行业的产品也不会有多好。欧美的工匠精神是由于高技能壁垒,但是在中国,工匠都去成不了家,不如去当房地产中介,那才实在。总而言之。绝大部分制造业实质都是资金密集型企业,有成本门槛。光是前期投资就要几百万,是巨子玩的游戏。制造业效益不好,民气浮动,年轻人待不住,因此我也动了转行的心。
二.转行之路
转行,转向哪里?
《成本论》里讲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劳动力自身便是一种商品。商品的实质便是代价和利用代价。代价是交流的。我在工厂里每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需求和供给,也便是岗位需求度和毕业人数成正比,中国每年培养几百万工程师,”人才红利”,换句话说,人才不值钱,成本赶紧来剥削。
当代人的三座大山,”教诲”,“医疗”,”房地产“,教不起,病不起,住不起。”暴利行业“”IT“,“金融”,“殡葬业”外加上面三座大山。我想了想,教诲行业对付刚毕业的大学生也不错,知识还没有还给老师。给别人讲课也是提醒自己,要实时上进。事情了一年。在此谈谈教诲机构。教诲市场化,医疗市场化,当市场化冲击各个行业的时候,便是道德缺失落的时候,市场化是经济逻辑。统统向钱看让功利主义盛行。”阶级“永久存在,阶级固化也成为一个社会逐渐失落去活力的标志。盈利为目的的教诲机构,西席的名誉感和职业造诣感不如公立,受成本和家长双重的压力。成本不会想让你有代价,只会压榨你,当你没用的时候,用更好的人来替代你。这便是当代商业的实质,人逐渐被物质化。
按照这样的逻辑,剖析一下自己,我能干什么?我能机器制图,学过电路板设计,能够敲代码。可是这样对付刚毕业的人,没有几年深入的磨练自己的技能,成本是不会用的。残酷的社会原形!
痛定思痛下我决定转行做一名电子工程师。首先进行自我的上风,劣势剖析,然后是对全体大环境的机会和风险剖析。上风是本科阶段自己做了很多和电子掌握有关的校内电赛活动,感谢母校供应了一个工程实训平台,让我打仗了单片机和许多电子仿真软件,这些在后事情中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打仗过这些东西但是未能深入的学习。劣势是自己履历不敷,项目做的不多,那时候的自己搜集了网上几十家电子工程师的岗位职责哀求,通信协议,EMC电磁兼容设计,高速电路板设计,FPGA设计,单片机常用外设电路,等等。现在的自己知道了电磁兼容设计是怎么回事,但是对付自己而言,觉得自己懂得太少了。电子封装只是略懂皮毛,芯片选型等等还是履历很少。没有哪家公司会把主要的产品开拓交给新人的。剖析了自己的上风和劣势后。
再看看机会和危险,首先我还年轻,有学习的动力和精力,处于北京这个有很多事情机会的地方。这便是天时和地利。威胁嘛,便是我履历不敷,可能难以胜任电子工程师的事情。
那我可以选择助理岗位,先做电子工程师的助理,这样让自己打仗这个行业。有人说转行第三年。我想是这样的,离开自己的熟习的环境,来到一个自己懂得不多领域,”学习吧”。
猖獗的投简历,我有一个信念。“投100份简历”一定会找到自己的口试机会。果不其然,投到第20份的时候,收到了口试邀约,就这样起步了我的电子工程师之路。电子工程师主要的技能不仅仅是设计和编程,更主要的是有焊接技能,如何利用烙铁?如何利用热风枪?不同器件的焊接手法和加工办法?等等这些对付小白板的我头一次打仗,根本操作稳定才能进行调试。学校里都是用洞洞板,和插件焊接。对操作者哀求不高。实际工厂都是贴片器件,这就难度起来了。很随意马虎温度掌握不好把芯片焊接坏了,最麻烦的是排查缺点。
PCB的布局布线影响着电磁兼容性,很多布局布线的技巧在小小的电路板上表示出来,这些事通过履历和教训日积月垒得到的。有履历的工程师是用韶光积累出来的。不断地犯缺点,然后规避缺点。便是由于电子工程师的职业是年纪越大履历越充足,这一点和中医很像。苦逼的年轻人。
我顺利的进入电子行业,如今快要度过第四个年头了,经历很多也发展了很多。给年轻人的建议,要去未来五年有发展的行业,扎根一个行业做满三年。刚开始的一年只是皮毛,后面才能深入的理解项目过程,完玉成部项目。多看看《成本论》,思考一下自己的代价。后记 转行之后
经历了三四个研发项目之后,对付产品的理解更深刻了,同时也更理解了,设计开拓的风险和难度真的很大。要时候为自己打气,让自己保持一个向上的头脑和一个永久学习的尽头。
二十一世纪,是学习的时期,有梦想就要去行动,学习能力和行动力是支持人实现结果的能力。三年的低谷要过去了,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你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