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毕业后进入一家电器制造公司,从事软件测试事情,紧张为黑盒测试及部分自动化测试/开拓任务,做到主管职位。
两年后内部转岗为产品经理,紧张卖力整机产品的开拓与项目管理。由于之前做此岗位的人已离职,因此转型期间,全靠自己摸索,确认也碰着了不少问题,大致如下:
下面就针对以上问题,分享下我的做法。

一、不熟习整机架构
由于之前是做纯软件测试,如过让我评审测试需求,撰写/实行测试用例,开拓自动化脚本等,那肯定是手到擒来。
但是整机和软件不同,涉及到不同的领域:硬件,软件,构造,模组,工艺,包装等等,这都是我之前所不熟习的,因此我须要在很短的韶光内熟习起来。
我的做法,“望闻问切”:
望:由原来的只盯着软件,转变为开始细致地不雅观察整机产品,如外不雅观,内部构造等等,对整机有了基本的认知。闻:不雅观察每个部件的细节,并记录下不懂的问题。如主板安顿位置,PCB在厂内加工流程,构造件工艺,模组技能规格等。问:问分为两个方面,一为问网络,即上网查询和学习不懂的问题;二为问同事,即找各领域的工程师去学习讯问。(或者如果你恰好有朋友在相应的部门,那更好,就可以更详细地去问了。)另,个人建议,不要穷究技能细节,仅明确“这是什么”即可,由于韶光本钱太高,如果真的想深入,可以在后期循规蹈矩。切:有基本的知识储备之后,即可在初步参与项目后,对症下药地去监控处理问题了。至少不会像一开始一样,一问三不知。且可以此作为开始,去理解行业动态及技能信息,担保自己是跟上趋势发展的。以智能电视为例,知识大纲如下:
二、不熟习整机开拓各个阶段
这个可真的是一把鼻涕一把泪了,不真正经历一遍,真的不知道坑有多么多。大略列举一下:
开模耗时太长,导致无法定期给客户打样确认;试产主板订单生产过早,客户后面需求变更,板子不得已只能报废;试产的主板/屏需求较晚,或储备周期较长,或工厂生产前创造缺料,或生产时调试涌现问题等,导致无法按时交付,试产被迫延后;量产前,由于未与客户提前明确好细节哀求,导致迟迟无法通过量产评估等等。以上,不胜列举。
因此这边的建议是:
多与客户、工程师沟通,明确进度,提前解释变更等,且担保事事有回响,每件任务必须进行闭环管理;如果有严重问题(如生产质量问题严重且无改进、关键原材料采购交期过长等),请及时预警,必要时请领导推动。担保客户和我们的理解是同步的,担保信息对等通畅。如每周汇总产品进度,并共享给客户及产品团队;每周定期开电话/视频会议,沟通关键问题;图>表>文,图表是比笔墨更加有说服力的,且更方便理解;项目中将问题逐一记录,待项目结束后进行复盘,并提出办理方法。三、日常事情的处理办法不同同样,须要说下PM与测试日常事情的不同之处。
常日来讲,我之前测试的基本流程是:需求评审–用例撰写–用例评审–准入测试–整机测试(多轮)–验收测试。即一个相对来说按部就班的流程,任务分配下来后实行即可,且一样平常是单线程事情,不存在multi-task的情形。
但是PM不同,虽然也有明确的产品开拓流程:需求输入–可行性论证–立项开拓–手板–正模样形状机–试流–量产,但PM的职责就决定了,你要与很多不同领域的人沟通确认需求,及时识别问题和风险,评估变更等,终极担保产品能按时交付。
下面是我的一些方法:
用一个windows自带的小工具:便签,来跟进产品开拓进度。每个便签上记录一个项目的当前待办事项,完成一件待办后,就把它删除,并存到记事本中做记录。这样的好处是,你永久可以在一开电脑时,就清晰地瞥见你须要跟进的事情有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处理;有问题立即沟通,且优先级为当面沟通(会议)>电话>微信>邮件。这非常主要,这很有利于保障项目按照预期速率来提高;沟通问题时,务必一次将问题细节落实清楚,避免重复沟通,摧残浪费蹂躏双方的韶光。PM除了须要由技能上的储备外,对付市场的认知能力、个人的眼界和格局等,也是必不可少的特质。以下是我获取知识的路子:
大家都是产品经理、虎嗅、36kr等产品经理/科技网站;中关村落在线、RTINGS等电视评测网站;中怡康、奥维云网、艾瑞网等数据网站;书单:
产品经理干系:《产品经理实务》、《如何准备NPDP考试》、《做最好的产品经理》项目管理干系:《华为的项目管理》、《成功的项目管理》公司经营干系:《创业力》、《供应链经营入门》、《外贸经理人的MBA》、《管理者财务知识一本通》、《财报就这么大略》、《华为没有秘密》经济学及其它:《薛兆丰经济学讲义》、《国富论》、《博弈论》我认为,产品经理这个岗位,不仅仅要懂得如何做好产品,更要懂经济学,懂公司财务经营,懂市场营销、懂渠道等,这样才能从多个方面有更深入的理解,开拓出更符合市场/用户需求的产品。
例如,从供求关系的角度上,理解爆品之以是成为爆品的缘故原由;从SCM供应链管理的角度上,理解渠道卖货积极性不高,产品销量差的缘故原由,如由于牛鞭效应导致的供应、制造、发卖各个环节的信息不对称,造成库存积压;
从公司财报的阅读上,理解友商/竞品当前的经营目标,是低端走量,还是高端拼利润;从市场营销的角度上,理解产品是如何通过捉住用户真实生理,与之建立情绪纽带的,等等……
除此之外,节制一些工具手段也非常有必要,大略列举:
SWOT剖析,用于产品方案;PEST剖析,用于剖析行业情形;KANO模型,用于需求定位;波特五力模型,用于计策剖析;商业画布,确认商业模式中的各个枢纽关头节点,加强互助;头脑风暴,用于创意的产生;思维导图,用于归纳总结。以上便是我的一些个人履历,希望对你有所启示。
本文由@霸下原创发布于大家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容许,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