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传承”而来,又能创新蜕变闯出发展新路,像卢威豪这样的台湾青年在东莞还有很多。东莞是全国台商投资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台资企业的数量、投资额均居全国前列。目前东莞在营台资企业3000多家,每个月都有新增台资企业加入,为东莞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来自东莞市市场监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市新登记台资企业124户,全市台资企业分布最为集中的三类行业依次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能做事业,个中科学研究和技能做事业增长较快。
跟首批进驻东莞的台商投资者不同,现在的台湾青年们不再只是把眼力集中在制造业上,他们更乐意拥抱科创和技能做事领域,用自己的体验和努力书写着不一样的精彩故事。
因“传承”来到东莞

在东莞松山湖青创中央,当初见卢威豪时,他正为新公司的创立劳碌着。今年33岁的卢威豪在年幼时就常常来回于台湾和东莞两地,东莞对他而言,非常的熟习。据先容,其父亲是来东莞创业的第一代台商,1998年就到东莞,并于2000年和股东在东莞开设家具厂,后转行做木质工艺品。
卢威豪
“起初只打算在东莞待一段韶光,帮完父亲的忙后还是要回台湾事情。”2012年,年轻的卢威豪来到东莞帮忙父亲从事制造工厂的干系事宜,但没想到这一待便是11年。2016年,他正式接替父亲,打理工厂。
同样在东莞终年夜的吴彦勋,也是由于父辈的缘故原由跟东莞结下不解之缘。1992年,吴彦勋的父亲来东莞创业,先后从事灯饰配件行业、玩具和服装行业,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摸爬滚打数十年。“小时候调皮,父亲总把我留在身边。”吴彦勋自1998年就来东莞了,并在这里读完了初中和高中。之后,他又回了台湾,并准备申请去加拿大留学。
2008年吴彦勋重新回到东莞,传承父业接棒帮忙父亲经营工厂。吴彦勋见告,第二代台商都会面临企业传承问题,也有不少人不愿接替父辈的事情。但想着工厂是父辈经营一辈子的心血,虽担子重,但还是要承担起这份“传承”的任务。
吴彦勋
杨奕康也是因“传承”而来的“台二代”,位于东莞常平的东莞群翰电子归属翰荃集团。1990年,瀚荃集团刚成立时,杨奕康的父亲就在东莞设厂。2009年,杨奕康从台湾来到东莞,开始接替父亲经营翰荃集团,并一步步发展为集团实行董事长。“自己从小就在工厂终年夜,对工厂有着分外的感情。”他说道。制造业有着独特的发展魅力,杨奕康用热爱闯出了一条发展新路,在该公司展厅,琳琅满目的各式电子产品、新型仪表元器件、自动扮装备等让人面前一亮。
杨奕康
创新蝶变闯新路
在卢威豪父亲看来,想要经营好企业就必须从基层做起。“刚开始的两年,我很不适应。于是父亲每天早上5点多,都会带我到松山湖公园晨练,我们边闲步边谈天,父亲会和我聊他的经历和决定。”卢威豪说,个中,他印象最深的便是父亲叮嘱他做生意要讲信用,信用决定买卖能否长久。其余要适应市场变革,长于学习。“这些都对我很有启示,我创业的商业逻辑和思维都是当初这样聊出来的。”他说。
父辈的坚韧影响着新一代的台湾青年,也给了他们创新发展、蝶变成长的底气。卢威豪没有把自己局限在父亲的制造工厂里,他从2017年不断考试测验自主创业,在节能灯、美妆、水产品养殖、工业油品等多领域均有涉及,现在更联合两位博士,在半导体封装领域创业发展。
“紧张从事半导体家当前辈封装设备及干系产品的生产与发卖。”他先容道,广东正大力造就发展半导体及集成电路计策性新兴家当集群,东莞也被授予打造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家当集群重点布局城市的义务,这为公司未来发展造就了土壤。“目前公司还处于创立阶段,但第一批客户都谈好了。”他说。
在台湾青年一代创业者眼中,创新是发展的密钥。数据显示,东莞已集聚了一批高端电子信息家当、生物技能家当等计策性新兴家当的台资企业在莞发展。台资企业近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新科技企业达到276家,近三年增长38%;2020年至2022年,台资企业累计新增专利授权量7574件,以技能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父亲工厂,吴彦勋坚持在一线磨炼,熟习工厂的管理和生存之道,在兼顾经营工厂之余,他也在东莞松山湖和樟木头等地开设了属于自己的公司,专注工业用油及塑胶产品的生产与发卖。
同样作为台胞后代,肖岱彤则选择尽自己一份力,为更多台胞做事。今年10月25日,肖岱彤当选为东莞市黄江镇公民政府副镇长。
肖岱彤 受访者供图
肖岱彤祖籍台湾彰化,如今是定居东莞的“台三代”。2003年从暨南大学毕业后,肖岱彤进入东莞市法律局事情。2006年10月,加入中国致公党;2019年3月,加入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今年5月20日,当选广东省台联第十届理事会理事。
如今,肖岱彤在东莞已生活了20年。一贯以来,她积极参与涉台方面的参政议政、联谊互换事情,主动关注台胞的权柄保护。“东莞是个原谅开放的大舞台,台商进入东莞非常早,台胞在东莞做生意定居的群体也特殊大。如今,我们之间互换得越来越频繁,感情自然也越来越紧密。”她说。
看重东莞完备家当链
从接替父亲管理企业到自主创业,卢威豪认为,作为第二代台商,他选择连续在东莞扎根,也是看中东莞广阔的市场空间、健全的供应链及极低的试错本钱。“也想过要不要去外地发展,但东莞有得天独厚的上风。这里百花齐放,各行各业都能迅速找到资源及志同道合的伙伴。此外,东莞出台了很多专门做事台商的政策,涉台商事务的审批非常顺畅,这些很加分。”卢威豪说,如今,他不仅是一位新莞人,而且还是一名广东半子。
吴彦勋认为,如今,全国各地的招商竞争日趋激烈,东莞虽面临了压力,但依旧是值得相信的“天下工厂”。“这几年不断有其他城市给我们抛出‘橄榄枝’,但目前来看我不会离开东莞。”吴彦勋认为,自己的工厂是重资产型企业,且产品95%依赖外贸,因此东莞的区位上风深具性价比。
不仅如此,在他看来,得益于第一代台商在东莞几十年来的积累,台商在东莞已形成了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且拥有了稳定的高下游供应商和完好的周边配套。“如离开东莞去其他城市,那就和上世纪90年代父辈刚来大陆创业时一样,充满未知。但选择连续扎根,这些风险就不复存在,这对企业的稳健发展至关主要。”吴彦勋表示。
杨奕康说,一开始,翰荃集团的业务紧张在外洋,自己是带着开拓大陆市场的义务来到东莞。而经由14年的不懈努力,翰荃集团的大陆市场份额已占集团的40%。大陆市场的成功开拓让翰荃集团的发卖量实现了打破。“如今,公司的发卖额已经是我刚来东莞时的4倍了。”杨奕康见告,虽然瀚荃集团目前在苏州、安徽、重庆、老挝等地都设有工厂,但为了更好地发展,总部依旧布局于东莞。
“东莞人才济济,供应链特殊完好。如今,我妻子和孩子也在东莞定居。未来,希望企业能跟东莞一起发展。”杨奕康说,自己的愿景便是立足东莞,将制造业做到极致。
文、图 | 余宝珠 王雷海报 | 肖莎 黄磊
来源 | 羊城
责编 | 牛智杰
校正 | 林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