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报全媒体讯 “真没想到,这个春节,我靠‘倒垃圾’挣了15元钱!
”家住常州市天宁区清凉新村落的林姨妈高兴地说,“不仅让家里干干净净,还用实际行动支持了环保。”
林姨妈所说的“垃圾”,指的是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包括礼品盒、包装袋、饮料瓶、废旧书报、衣物等。春节前大肃清时,林姨妈将这些可回收物分出来,投进小区里的“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回收机,系统自动称重,按重量打算付款。
在常州,像林姨妈这样积极投递可回收物的居民还真不少。据“爱分类·爱回收”常州卖力人鲜大秋先容,为方便居民投递、助力“双碳”目标,今年春节期间,常州460多台智能回收机全程“加班”,一天都没停,陪伴居民度过一个绿色环保的春节。据统计,从小年夜大到元宵节的17天里,常州市民累积投递可回收物1000余吨,相称于减少碳排放量近2500吨。

这些可回收物去了分拣工厂
在采访中理解到,目前“爱分类·爱回收”已在常州建立起完全的“点-站-场”聪慧闭环体系,一旦智能回收机“满仓”,系统就会自动派单给清运员,同时自动方案好最快捷的清运线路。可回收物经由清运和中转站暂存,被集中运送到分拣工厂。
位于天宁区郑陆镇羌家村落的“爱分类·爱回收”常州分拣工厂,占地6000多平方米,厂内设倒包区、分拣区、打包区、周转区等多个功能区域。生活垃圾可回收物过磅后自动计重,经由半自动人工分拣流水线,风雅分拣为塑料、纸张、织物等40多个品类,最大日分拣量可达70吨。
让可回收物循环再生
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常州市民投递的可回收物中,最多的是纸板类,约占总重量的40%;其次是塑料类,约占30%;织物类、金属类各占15%左后。分拣完成的可回收物被压缩打包后,再送到有资质的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实现循环再生、变废为宝。
“比如我们回收的塑料饮料瓶,经由再生处理后,可以‘变身’雨伞、T恤衫、手提袋等各种物品。”鲜大秋见告,“我们的事情,便是将可回收物从生活垃圾里分离出来,让它们物尽其用、循环再生。”
为回收环节注入科技能量
在让可回收物变废为宝的同时,“爱分类·爱回收”还为再生资源回收环节注入了更多科技能量,助力回收全链路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为避免居民将干垃圾等误投进回收机,机器内外均设有高清摄像头,对投递行为和物品进行拍照和录像,并对照片进行AI剖析,以便对用户进行提醒和勾引。从回收、运输到发卖,每个环节数据均自动实时上传大数据平台,全程可追溯,为运营管理供应决策依据,供干系部门参考利用和精准施策,终极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数字化管理。
据悉,目前常州投放的“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回收机覆盖地区以天宁区为主,估量今年将再投放1200多台,并操持在钟楼区建立社区回收站点及中转站,为更多居民供应做事,进一步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崔奕 通讯员 杨卉)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不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供应信息发布传播做事。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