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获悉,阿里巴巴即将在618大匆匆期间上线第二个直播平台——“淘宝特价版直播”,定位为首款工厂直播平台,目前该平台仍处于内测阶段。
一位正参与内测用户向36氪分享了几张直播间页面图片,可以看到,APP公域给予了新业务较大的曝光量,直播入口涌如今了APP首页轮播位中,用户可由此进入“特价版直播间”。
淘宝特价版直播页面,不少旗舰店打出“工厂直销”的字样

直播间内打出“厂家直销”等字样,主打白牌商品,价格与一样平常的工厂货差别不大。一位直播行业知情人士向36氪表示,淘宝特价版的直播紧张发卖的也是尾货,帮助各种工厂办理库存压力。尤其618大匆匆即将到来,这也是工厂们“回血”的大好机遇。此外,直播间下设二级入口,不同的品类被分门别类,以便用户查找。
在玩法上,工厂直播平台和淘宝直播差别不大,用户可在不雅观看直播时直接下单。不过,36氪从靠近淘宝的人士处理解到,淘宝旗下的直播产品都曾考试测验过拼单模式,但由于不符合淘宝用户的习气,终极被叫停。“关键是粉丝心智,淘宝用户会以为拼单是忽悠。”上述知情人士这样认为。
淘宝特价版选择以工厂直播为切入口,与其全新定位有关。36氪此前曾宣布,改版后的淘宝特价版将专攻“工厂货”,并由C2M(客户反向定制)奇迹部统筹。
明确新方向后,一个自淘宝特价版出身以来就一贯存在的疑问也逐渐清晰:聚划算、村落淘、一淘、淘宝特价版等等,如此多看起来不才沉市场业务交叉较大的业务到底有什么不同——淘宝特价版将专攻C2M工厂商品、聚划算则主攻大品牌下行、村落淘小店和零售通则在县城和村落镇打合营。
因此,重归大众视野后,淘宝特价版一贯在广拉各种工厂资源。对内,原每天特卖下的C2M商家,B2B奇迹群下的1688商家都作为主要商家资源被引入。对外,外贸工厂也成了淘宝特价版的互助目标。2018年4月14日,阿里巴巴颁布“春雷操持”,宣告淘宝特价版将帮扶外贸工厂转内销等10项系统性举措。
工厂资源的聚拢效应也很明显。新版上线2个月后,淘宝特价版上的工厂直供店铺入驻已超过50万家,基本实现对家当带工厂的广泛覆盖。4月,入驻该的外贸工厂新增数环比增长了30%,发卖也涌现近300%的环比增长。淘宝特价版还被首次被写入阿里季度财报和年报,这也反响出阿里全面发力家当带供给的旗子暗记。
据36氪理解,淘宝特价版在上线直播产品的同时,还将推出“超级厂长操持“,重点推动家当带厂长上直播。据悉,淘宝特价版直播重点聚焦120万家当带商家,个中外贸工厂将是首批入驻淘宝特价版直播的主力。
外贸工厂的积极求变与新冠疫情的爆发高度干系。在疫情的上半段,海内爆发疫情导致大量外贸工厂无法及时复工,无力接单;下半段,各国疫情轮替上演,国际订单取消,外贸工厂的产能被迫结束。36氪理解到,疫情期间,广东省一家专做国外大牌代工的工厂订单整体下滑70%。
淘系电商与工厂端一拍即合,紧张因其背负较大增长压力。阿里巴巴Q4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的12个月,年度生动消费者达7.26亿,较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12个月增加7200万,月生动用户达到8.46亿,较去年同期增加1.25亿。
阿里的年活买家和月活用户依然实现较大增长,不过,对手也在步步紧逼。截至2020年3月31日,拼多多年活用户已达6.28亿,与阿里只差1亿,而按照拼多多当前的增速,未来一年若要实现与阿里同等级的用户量,并不是难事。此外,淘宝与拼多多的用户高度重合,目前超过90%,淘宝须要找到一个与之差异化的出口,用C2M带领家当带突围是个相对不错的选择。
不过,须要指出的是,虽然同期拼多多年活买家数量与阿里已经十分靠近,但在2020年Q1月活用户的季度环比增速上,拼多多APP仅为500万旁边,而同期阿里电商平台APP达到2200万,这解释,拼多多的用户留存情形依然不足空想。
应对来自竞对的剧烈炮火的同时,阿里对付下沉市场的整体策略也逐渐清晰。一方面加速品牌下行,由聚划算打出头阵;另一方面,加速整合工厂真个供应链资源,在供应端探求更多增长机会。事实上,36氪理解到,阿里还有望借此机会向工厂输出阿里云、菜鸟网络、网商银行供应的云、物流和金融做事,让更多商家融入阿里“经济体”,打造更完全的商业生态。
阿里供应链实力强、效率高是公认的事实,但C2M和家当带是十分抢手的买卖。在对工厂尾货早已驾轻就熟后,拼多多也正着力追求更正规和高真个C2M和家当带,并与多个家当带在多个品类上达成互助,包括慈溪市政府、武汉市政府等。后入局的京东,也通过旗下的京喜等平台拉拢工厂资源,并上线“工厂价卖光外贸货”会场等场景以增加曝光度。
纵然是内容平台快手,也对电商怀抱较大野心,由于在快手卖货的很多商家呈现明显的家当带特色,快手也在向家当带领域发起进攻,试图撕下低质工厂尾货的标签,将靠谱好货”升级为“源头好货”。
各方正一头扎进C2M领域,希望以此激活家当带,目前来看,这依然还是个十分空想化的方案。
36氪曾探访多家供应C2M干系技能的工厂,卖力人均称,目前C2M技能相对成熟的这天本,但投入利用的用度相称高昂,海内的C2M家当不仅在技能上还有提升的空间,落地的韶光也不会那么快,大批量生产也有不小的难度。难点在于,C2M不仅要具备全体供应链的能力,还要具备整合各方质检机构的能力,这样才能将品牌砍掉,而质检必须与品牌相等乃至高于品牌,而目前海内达到这一水准的工厂百里挑一。
此外,多名制造行业人士认为,虽然随着政府提出“供给侧改革”的观点,C2M的市场会逐渐成熟,大量玩家也会涌入考试测验,但C2M或许很难颠覆制造业的格局,只能作为B2C等模式的补充,而难以成为主流消费办法。这个相对悲观的不雅观点基于一个事实:提出C2M需求的并非消费者,而是急于转型的制造商们。
在这样的条件下,C2M和家当带或许很难在短韶光内产生吹糠见米的效果,更像是一场相对漫长的马拉松赛跑,但已遇增长瓶颈的巨子们显然不愿放弃任何机会,它们在这个领域的“厮杀”也会连续。